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缓冲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723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活塞,缸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油孔A、B、D和E,缸体的顶端设有阀块,阀块的前面设有油孔B1、A1、D1和E1,阀块的背面设有油孔C和F,油孔B、A、D和E分别通过油管一、油管二、油管三和油管四与油孔B1、A1、D1和E1相连,油孔A1与C、以及油孔D1与F在阀块内部相连通,阀块的顶端设有柱状壳体一和柱状壳体二,柱状壳体一中设有锥阀一,柱状壳体一的顶端设有旋钮一,柱状壳体二中设有锥阀二,柱状壳体二的顶端设有旋钮二,阀块的两侧设有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使用操作便捷,安装不受空间限制,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油缸
,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油缸
技术介绍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执行机构液压油缸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有的油缸的使用 环境十分苛刻,冲击压力较高,为了减缓冲击,就需要在油缸结构中设置缓冲装置;而且,即 使是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中,当装在油缸活塞杆端的一定质量的被驱动物体作快速往复动作 时,具有很大的动量,这样在行程的终端,如果活塞与端盖产生机械碰撞,就会产生很大的 冲击和噪音,这种机械冲击的产生,不仅会引起油缸各部分的损坏,而且严重地影响到配管 和各种阀类、以及其他相关机械的损伤,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所公开 的用于缓和及防止这种危害产生的缓冲油缸,需要通过需要改变油缸内部、缸筒或活塞形 状来实现油缸的缓冲作用,还存在着结构复杂、减速效果不明显、缓冲效果不够好的缺陷和 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缓冲油 缸,其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使用操作便捷,安装不受空间的限制,使用寿命长,使用效 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油缸,包括缸体、设置 在缸体内的活塞杆和与活塞杆相接且与缸体内腔相配合的活塞,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设置 有油孔A和油孔D,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油孔B和油孔E,位于缸体同 一端的两个油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活塞的宽度,所述缸体的顶端设置有阀块,所述阀块的前 面设置有油孔Bi、油孔Al、油孔Dl和油孔E1,所述阀块的背面设置有油孔C和油孔F,所述 油孔B通过油管一与油孔Bl相连,所述油孔A通过油管二与油孔Al相连,所述油孔D通过 油管三与油孔Dl相连,所述油孔E通过油管四与油孔El相连,所述油孔Al与油孔C、以及 油孔Dl与油孔F在阀块内部相连通,所述阀块的顶端与油孔Bl和油孔El相对应的位置处 分别设置有嵌入到阀块中的柱状壳体一和柱状壳体二,所述柱状壳体一中设置有锥阀一, 所述柱状壳体一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锥阀一在柱状壳体一中的位置的旋钮一,所述柱状 壳体二中设置有锥阀二,所述柱状壳体二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锥阀二在柱状壳体二中的 位置的旋钮二,所述阀块的两侧与油孔Bl和油孔El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嵌入到阀 块中的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所述油孔Bl通过锥阀一或单向阀一与油孔C在阀块内部相连 通,所述油孔El通过锥阀二或单向阀二与油孔F在阀块内部相连通,所述阀块的顶端和阀 块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封堵阀块内部油路的螺栓。上述的一种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设置在缸体的顶端中间位置处。上述的一种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B和油孔A位于缸体的同一端且油孔 B位于油孔A的外侧。上述的一种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E和油孔D位于缸体的同一端且油孔 E位于油孔D的外侧。上述的一种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一嵌入到阀块的左侧且通过螺栓 五与阀块相固定;所述单向阀二嵌入到阀块的右侧且通过螺栓六与阀块相固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缸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油孔,并在缸 体的顶端设置阀块,在阀块上设置六个油孔、两个锥阀和两个单向阀,并将阀块通过油管连 接到油路中,实现了一种不需要改变油缸内部、缸筒或活塞形状的缓冲油缸,可直接生产成 成品的缓冲油缸,也可以直接对普通液压缸进行改装而成,设计新颖合理且实现方便。2、使用操作便捷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和普通油缸的使用方式相同,该油缸利用自 动的位置反馈控制方法,通过活塞的位置来实现缓冲作用,使用操作便捷。3、安装不受空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阀块的体积可以设计得小巧轻便,减小油缸安 装空间的限制,适用不同的使用需求。4、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缓油缸由于机械碰 撞造成的冲击和噪音,缓冲效果好,延长了油缸的使用寿命,适用于机械碰撞较大的油缸, 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使用操作便捷,安装不受空间的限制, 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减速效果不明显、缓冲效果不够好的缺陷和不足,使用 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锥阀和单向阀在阀块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示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从油孔F进油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从油孔C进油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I-缸体;4-阀块;5-3-油管三;6-2-柱状壳体二8-1-旋钮一;9-2-单向阀二;10-3-螺栓三;II-2-螺栓六。2-活塞杆; 5-1-油管一 5-4-油管四 7-1-锥阀一 8-2-旋钮二 ; 10-1-螺栓一; 10-4-螺栓四;3-活塞;5-2-油管二;6-1-柱状壳体-7-2-锥阀二;9-1-单向阀一;10-2-螺栓二;11-1-螺栓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缸体1、设置在缸体1内的活塞杆2和与活塞杆2相 接且与缸体1内腔相配合的活塞3,所述缸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油孔A和油孔D,所述缸 体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油孔B和油孔E,位于缸体1同一端的两个油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活 塞3的宽度,所述缸体1的顶端设置有阀块4,所述阀块4的前面设置有油孔Bi、油孔Al、油 孔Dl和油孔E1,所述阀块4的背面设置有油孔C和油孔F,所述油孔B通过油管一 5-1与 油孔Bl相连,所述油孔A通过油管二 5-2与油孔Al相连,所述油孔D通过油管三5_3与油 孔Dl相连,所述油孔E通过油管四5-4与油孔El相连,所述油孔Al与油孔C、以及油孔Dl 与油孔F在阀块4内部相连通,所述阀块4的顶端与油孔Bl和油孔El相对应的位置处分 别设置有嵌入到阀块4中的柱状壳体一 6-1和柱状壳体二 6-2,所述柱状壳体一 6-1中设 置有锥阀一 7-1,所述柱状壳体一 6-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锥阀一 7-1在柱状壳体一 6-1 中的位置的旋钮一 8-1,所述柱状壳体二 6-2中设置有锥阀二 7-2,所述柱状壳体二 6-2的 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锥阀二 7-2在柱状壳体二 6-2中的位置的旋钮二 8-2,所述阀块4的两 侧与油孔Bl和油孔El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嵌入到阀块4中的单向阀一 9-1和单向 阀二 9-2,所述油孔Bl通过锥阀一 7-1或单向阀一 9-1与油孔C在阀块4内部相连通,所述 油孔El通过锥阀二 7-2或单向阀二 9-2与油孔F在阀块4内部相连通,所述阀块4的顶端 和阀块4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封堵阀块4内部油路的螺栓。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阀块4设置在缸体1的顶端中间位置处。所 述油孔B和油孔A位于缸体1的同一端且油孔B位于油孔A的外侧。所述油孔E和油孔D 位于缸体1的同一端且油孔E位于油孔D的外侧。所述单向阀一 9-1嵌入到阀块4的左侧 且通过螺栓五11-1与阀块4相固定;所述单向阀二 9-2嵌入到阀块4的右侧且通过螺栓六 11-2与阀块4相固定。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在阀块4顶端的用于封堵阀块4内部油路的 螺栓为螺栓一 10-1和螺栓二 10-2,设置在阀块4两侧的用于封堵阀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油缸,包括缸体(1)、设置在缸体(1)内的活塞杆(2)和与活塞杆(2)相接且与缸体(1)内腔相配合的活塞(3),所述缸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油孔A和油孔D,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油孔B和油孔E,位于缸体(1)同一端的两个油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活塞(3)的宽度,所述缸体(1)的顶端设置有阀块(4),所述阀块(4)的前面设置有油孔B1、油孔A1、油孔D1和油孔E1,所述阀块(4)的背面设置有油孔C和油孔F,所述油孔B通过油管一(5-1)与油孔B1相连,所述油孔A通过油管二(5-2)与油孔A1相连,所述油孔D通过油管三(5-3)与油孔D1相连,所述油孔E通过油管四(5-4)与油孔E1相连,所述油孔A1与油孔C、以及油孔D1与油孔F在阀块(4)内部相连通,所述阀块(4)的顶端与油孔B1和油孔E1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嵌入到阀块(4)中的柱状壳体一(6-1)和柱状壳体二(6-2),所述柱状壳体一(6-1)中设置有锥阀一(7-1),所述柱状壳体一(6-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锥阀一(7-1)在柱状壳体一(6-1)中的位置的旋钮一(8-1),所述柱状壳体二(6-2)中设置有锥阀二(7-2),所述柱状壳体二(6-2)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锥阀二(7-2)在柱状壳体二(6-2)中的位置的旋钮二(8-2),所述阀块(4)的两侧与油孔B1和油孔E1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嵌入到阀块(4)中的单向阀一(9-1)和单向阀二(9-2),所述油孔B1通过锥阀一(7-1)或单向阀一(9-1)与油孔C在阀块(4)内部相连通,所述油孔E1通过锥阀二(7-2)或单向阀二(9-2)与油孔F在阀块(4)内部相连通,所述阀块(4)的顶端和阀块(4)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封堵阀块(4)内部油路的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敏常秋红鲁坦王华忠李玄吴昭军蔡顶春姚泽光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