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8715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将明胶与复合铁氧体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再按一定的质量/体积比向其中加入1mg/ml的As↓[2]O↓[3]碱性水溶液(1M)和双蒸水,调节pH值并超声乳化,制成A液,以200-250ml含1%司盘85的液体石蜡为B液,在55℃-60℃水浴中,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将A液缓慢滴入B液中,并超声乳化,降温改为0-4℃冰水浴,搅拌1小时,滴加戊二醛,继续搅拌,加入异丙醇,再搅拌,静置2-4小时,在2000-3000r/min下离心10-15分钟,分离微球,用无水乙醚洗涤,真空干燥即得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药物剂型可基本分为以下几代膏丹丸散(第一代)、片剂和注射剂及胶囊与气雾剂(第二代)、缓释和控释剂型(第三代)。而欲使药物浓集于靶部位,提高疗效并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即为第四代靶向给药系统,如近年来发展的脂质体、毫微粒等新剂型,但是这些微粒载体只能发挥被动靶向的作用,易被MPS的巨噬细胞吞噬而难以充分发挥药效。20世纪70年代Widder等提出磁控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概念,并首先开展了载药磁性微球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载药磁性微球较以往药物剂型具有无可比拟的高效、低毒、高滞留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纳米水平上研制纳米磁性微球载体和药物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目前,第四代靶向给药系统已成为药物新剂型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中药砒霜及砷制剂对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对白血病的治疗为人们所关注。目前,对一些实体癌的瘤细胞,均有体外实验证实砷对他们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砷制剂静脉给药全身性反应仍存在,如消化道症状,皮肤干燥和色素沉着,末梢神经炎,肝肾损害,甚至出现胸腹水等严重副作用。故改变给药方式以及药物剂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磁性微球制备一般有两种方法加热固化法和加交联剂固化法。采用加热固化法制备的白蛋白微球在体外和储存时的稳定性稍差,药物镶嵌量少,抗肿瘤药物在加热固化中易受热变性(加热固化温度100-160℃)降低其抗肿瘤活性,而且制作成本较高,不易推广应用。加交联剂固化法可在低温固化成球,在体外和储存时的稳定性好,药物镶嵌量增加。目前研制的此类药物磁性载体已可达纳米水平,但携带药物后的磁性药物微球多属于微米级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所得药物抗肿瘤活性且稳定性好的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作为治疗肿瘤药物的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明胶与复合铁氧体按1∶0.375-0.40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再按275-300∶1的质量/体积比向其中加入1mg/ml的As2O3碱性水溶液(1M)和双蒸水,调节pH值为8-9,55℃-60℃超声乳化10-15分钟,制成A液,以200-250ml含1%司盘85的液体石蜡为B液,在55℃-60℃水浴中,在2000-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A液缓慢(50-60滴/min)滴入B液中,同时超声乳化10-15分钟,降温改为0-4℃冰水浴,搅拌1小时,滴加戊二醛,滴加量为30-50ml,继续搅拌50-60分钟,加入异丙醇,滴加量为50-60ml,再搅拌10-15分钟,静置2-4小时,在2000-3000r/min下离心10-15分钟,分离微球,用无水乙醚洗涤5-10次,真空干燥即得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工艺制造的砒霜磁性纳米微球为黄褐色粉末,微球粒径约190nm大小,球形或卵圆形,均匀,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的磁性材料核心,分散性好;砒霜磁性纳米微球中含砒霜As2O30.65989±0.42μg/mg,磁性材料69.57027±0.36μg/mg。动态释放系统证明其有较好的缓释性,将其置于4℃、25℃、37℃三个月,砒霜和磁性材料量无变化(P>0.05),证明其稳定性良好。本制备工艺正交设计明胶浓度(10%,15%,20%),锰锌铁氧体的量(100mg,150mg,200mg)和砒霜的量(2mg,6mg,10mg)其中优化出明胶浓度10%,锰锌铁氧体150mg和砒霜2mg为最佳。明胶浓度太大,锰锌铁氧体浓度太高,则4℃固化时有大块沉积,即使高速搅拌也不佳,透射电镜观察成球不好。乳化剂span85以1%的浓度溶于500ml液体石蜡分散剂内,延长超声匀化时间,搅拌速度较前学者提高到2000r/min,固化剂所用为戊二醛,其效果较甲醛为好,所制备砒霜磁性纳米微球为黄褐色粉末。明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曾被用作血浆代用品,其在充分水和后,深展为纤维状,在搅拌冷冻等条件下,明胶分子开始卷曲,并由多个分子凝聚成微粒,在固化剂(甲醛或戊二醛)的作用下,明胶分子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微球的稳定性良好,药物分子与明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亲和力,从而使药物被明胶所吸附,并被包裹于微球中,形成一种油包固体型乳剂,经干燥后为褐色粉末。XRD仪表征谱图分析,结果显示其谱图中既有锰锌铁氧体的峰度又有As2O3的峰度,检索数据库证明为锰锌铁氧体和As2O3。用电镜能谱分析,用探针打在单个微球上,其能谱中即可打到锰锌铁氧体成分又可打到As2O3成分,二者均说明微球制备成功。采用热失重法测得居里温度为105.407℃的Mn0.4Zn0.6Fe2O4磁性纳米粒子,在输出电流为300A的高频磁感应加热器板式线圈上,温度在短短几秒内迅速升高到100℃,1分钟内就可以接近其居里温度;将其溶于0.9%生理盐水中配成浓度为8mg/ml、10mg/ml、12mg/ml的磁流体后,在输出电流为300A的高频磁感应加热器板式线圈上30分钟可分别达到43℃、45℃、47℃,并保持恒温,实现了肿瘤热疗的控温和恒温。附图说明图1是由本专利技术制得的As2O3磁性纳米微球。图2是As2O3磁性纳米微球透射电镜能谱图。图3是Mn0.4Zn0.6Fe2O4磁性纳米材料体外升温实验结果图,输出电流为300A,磁流体浓度为8mg/ml、10mg/ml、12mg/ml。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 一种作为治疗肿瘤药物的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将明胶与复合铁氧体按1∶0.375-0.40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质量比可以为1∶0.375,1∶0.385,1∶0.390,1∶0.400,再按275-300∶1的质量/体积比(可以为275∶1,285∶1,295∶1,300∶1)向其中加入1mg/ml的As2O3碱性水溶液(1M)和双蒸水,调节pH值为8-9,55℃-60℃(可以为57℃)超声乳化10-15分钟,本实施例中可以为11分钟、13分钟,14分钟,制成A液,以200-250ml含1%司盘85的液体石蜡为B液,本实施例中,可取225ml,在55℃-60℃水浴中,在2000-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本实施例中可取为2500r/min,将A液缓慢(50-60滴/min)滴入B液中,同时超声乳化10-15分钟,本实施例中可取为13分钟,降温改为0-4℃冰水浴,搅拌1小时,滴加戊二醛,滴加量为30-50ml,本实施例中取为40ml,继续搅拌50-60分钟,本实施例中可取为55分钟,加入异丙醇,滴加量为50-60ml,本实施例中可取为55ml,再搅拌10-15分钟,本实施例中可取为13分钟,静置2-4小时,本实施例中可取为3小时,在2000-3000r/min下离心10-15分钟,本实施例中转速可以为2500r/min,时间可取为13min,分离微球,用无水乙醚洗涤5-10次,本实施例中可取为8次,真空干燥即得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为治疗肿瘤药物的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明胶与复合铁氧体按1∶0.375-0.40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再按275-300∶1的质量/体积比向其中加入1mg/ml的As↓[2]O↓[3]碱性水溶液(1M)和双蒸水,调节pH值为8-9,55℃-60℃超声乳化10-15分钟,制成A液,以200-250ml含1%司盘85的液体石蜡为B液,在55℃-60℃水浴中,在2000-30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A液缓慢(50-60滴/min)滴入B液中,同时超声乳化10-15分钟,降温改为0-4℃冰水浴,搅拌1小时,滴加戊二醛,滴加量为30-50ml,继续搅拌50-60分钟,加入异丙醇,滴加量为50-60ml,再搅拌10-15分钟,静置2-4小时,在2000-3000r/min下离心10-15分钟,分离微球,用无水乙醚洗涤5-10次,真空干燥即得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为治疗肿瘤药物的砒霜磁性纳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明胶与复合铁氧体按1∶0.375-0.40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再按275-300∶1的质量/体积比向其中加入1mg/ml的As2O3碱性水溶液(1M)和双蒸水,调节pH值为8-9,55℃-60℃超声乳化10-15分钟,制成A液,以200-250ml含1%司盘85的液体石蜡为B液,在55℃-60℃水浴中,在2000-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生贾秀鹏郑杰樊祥山顾宁丁安伟金立强万美玲李群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