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轴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6613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轴齿轮,它由后半轴齿轮、沿后半轴齿轮轴向设置的内孔、以及贯穿内孔侧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油孔组成,其改进在于:油孔的中心轴与内孔的中心轴空间垂直且不相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以让较多的油通过油孔进入高速旋转的后半轴齿轮的内孔中,对后续的部件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ar axle gear capable of improving lubrication effect of heavy duty automobile drive ax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axle shaft gear drive axle can improve the lubrication effect of heavy vehicles, which is composed of half shaft gear, half shaft gear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bore, and through the inner hole of the side wall of one or more of the oil ho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e oil hole and mandrel the center of the hole and the vertical axis of space intersection.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more oil can enter the inner hole of the high speed rotating back axle gear through the oil hole, and better lubrication effect is provided for the subsequent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 轴齿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重型汽车驱动桥系统中,其贯通中桥处大部分采用飞溅润滑,极少数采用 油泵润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油泵润滑成本高且空间有限不易布置。但是,飞溅润滑的缺陷是,由于后半轴齿轮的高速旋转,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是往 外甩的,油很难通过油孔进入到后半轴齿轮的内孔中,由于进入的油量较少,对后续部件的 润滑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增加进入后半轴齿轮的油量,本技术提出了一 种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轴齿轮,它由后半轴齿轮、沿后半轴齿轮轴向设 置的内孔、以及贯穿内孔侧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油孔组成,其改进在于油孔的中心轴与 内孔的中心轴空间垂直且不相交。任一油孔的中心轴与内孔侧壁的相交位置,后半轴齿轮旋转方向在该相交位置处 的切向方向,此切向方向与油孔的中心轴的夹角为钝角。各个油孔的中心轴在内孔的同一横截面内。各个油孔的位置沿后半轴齿轮周向对称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以让较多的油通过油孔进入高速旋转的后半轴 齿轮的内孔中,对后续的部件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图2、本技术的油孔处的径向剖视图;图3、本技术的外围连接件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为它由后半轴齿轮2、沿后半轴齿轮2轴向设置的内孔2-1、以 及贯穿内孔2-1侧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油孔2-2组成,由本技术与其他部件所组成 的重型汽车驱动桥贯通中桥处的结构为后半轴齿轮2嵌在主减速器壳体1内,贯通轴4的 一端套接在内孔2-1中的左部,输入轴3的一端套接在内孔2-1中的右部,输入轴3的中部 的外围套接在三联齿轮5的中孔内,三联齿轮5与后半轴齿轮2通过两个差壳合件7、行星 齿轮、十字轴传动连接。设备工作时,齿轮飞溅出的油堆积在后半轴齿轮2与主减速器壳体 1之间的储油腔中,然后油通过油孔2-2进入后半轴齿轮2的内孔2-1中,对内孔2-1与输入轴3的套接部位进行润滑;由于内孔2-1与输入轴3的中孔连通,一部分油还通过输入轴 3的中孔流到输入轴3与三联齿轮5套接的部位,并对该部位进行润滑。现有的油孔2-2采用直孔结构,只有很少的油能够进入后半轴齿轮2内部,润滑效 果十分有限,针对此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本技术的改进方案使油孔2-2的中心轴与内 孔2-1的中心轴空间垂直且不相交,即将直孔改为斜孔,斜孔相对于直孔可以让更多的油 进入内孔2-1中,对部件起到更好的润滑效果。更进一步的,调整油孔2-2的朝向(与旋转方向的切向的夹角)可以进一步增加进 入油孔2-2的油量,任一油孔2-2的中心轴与内孔2-1侧壁的相交位置,后半轴齿轮2旋转 方向在该相交位置处的切向方向,此切向方向与油孔2-2的中心轴的夹角为钝角。更进一步的,可将各个油孔2-2的中心轴设置在内孔2-1的同一横截面内。 还可将各个油孔2-2的位置沿后半轴齿轮2周向对称设置。权利要求1.一种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轴齿轮,它由后半轴齿轮(2)、沿后 半轴齿轮(2)轴向设置的内孔(2-1)、以及贯穿内孔(2-1)侧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油孔 (2-2)组成,其特征在于油孔(2-2)的中心轴与内孔(2-1)的中心轴空间垂直且不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轴齿轮,其特征在 于任一油孔(2-2)的中心轴与内孔(2-1)侧壁的相交位置,后半轴齿轮(2)旋转方向在该 相交位置处的切向方向,此切向方向与油孔(2-2)的中心轴的夹角为钝角。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轴齿轮,它由后半轴齿轮、沿后半轴齿轮轴向设置的内孔、以及贯穿内孔侧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油孔组成,其改进在于油孔的中心轴与内孔的中心轴空间垂直且不相交。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以让较多的油通过油孔进入高速旋转的后半轴齿轮的内孔中,对后续的部件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文档编号F16H57/04GK201909010SQ20112004525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徐安健, 李兴文, 王碧华, 陈仕刚 申请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高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效果的后半轴齿轮,它由后半轴齿轮(2)、沿后半轴齿轮(2)轴向设置的内孔(2-1)、以及贯穿内孔(2-1)侧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油孔(2-2)组成,其特征在于:油孔(2-2)的中心轴与内孔(2-1)的中心轴空间垂直且不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刚徐安健王碧华李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