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生物利用度及药效的独一味制剂和制备方法,所用药材为:独一味,独一味提取物的浸膏与滴丸基质制成滴丸。1000份药材所制得的干膏或浸膏与分散介质(60~440份)、助悬剂(3~40份)、表面活性剂(0.5~20份)制成软胶囊。独一味胶囊用于治疗痛经等病症,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还可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伤骨折,筋骨扭伤,风湿痹痛以及崩漏、牙龈肿痛、出血等。创新剂型(软胶囊、滴丸)治疗痛经病起效快,疗程短,药物价廉,且经临床验证,效果较原独一味胶囊治疗效果、起效时间为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生物利用度及药效的独一味制剂和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治疗多种外科手术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伤骨折,筋骨扭伤,风湿痹痛以及崩漏、痛经、牙龈肿痛、出血的中药——独一味滴丸及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独一味是藏、蒙、纳西等民族民间草药,为唇形科植物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的全草。最早载于藏医名著《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一味具有止血、镇痛、抑菌,急性、和抗肿瘤等作用,毒性小,副作用少,还能提高特意性和非特意性免疫功能。现有独一味制剂为传统硬胶囊,崩解满,生物利用度低。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版。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人类对于药物的适应性的变化,人们对于传统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及药效有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基于中药独一味水煎煮提取、浓缩或水煎煮提取、浓缩后精制(如使用大孔树脂分离技术,纯化并且富集独一味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获得独一味提取物,与本专利技术所确定的辅料配合,从而提供一种提高生物利用度及药效的独一味制剂和制备方法——独一味滴丸、及独一味软胶囊制剂和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药材提取物的制备(1).取独一味药材重量1000g,粉碎成20~60目粗粉,煎煮三次,每次1.0~2.0小时,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5~16倍,第二、三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15倍;(2).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40-60℃条件下相对密度1.15~1.40稠膏,将稠膏在100℃以下干燥后粉碎成60~200目的细粉,即为制备滴丸或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干膏粉; 或从“合并煎液,滤过”开始,滤液浓缩至25℃条件下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亦为制备滴丸或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稠膏;或(3).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65℃),8000rpm离心,取上清液通过大孔树脂柱,流速为每小时3倍树脂床体积,用水洗涤树脂柱,再用60%乙醇洗脱,流速为每小时5倍树脂床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50℃)的稠膏,即为制备滴丸或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稠。步骤2.滴丸或软胶囊的制备(1).滴丸制备取滴丸基质加热融化,加入步骤1制得的药材提取物干膏粉或稠膏与之混合均匀,在50℃~90℃条件下保温,混合均匀,滴入冷却剂中成形,除去冷却液即得滴丸,或再经包衣工艺制成包衣滴丸;(2)软胶囊的制备取助悬剂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溶于部分分散介质中混匀;加入上述步骤1制得的药材提取物稠膏或干膏粉,搅拌均匀,加入剩余部分的分散介质,研磨均匀,即为软胶囊内容物,制成软胶囊。只有当独一味提取物的浸膏与滴丸基质种类、配比配合极为恰当时,制出的滴丸才较为园整光滑,满足商品需要,如按重量组份配比独一味提取物的稠膏为1滴丸基质为1.0~6.0,或独一味提取物的干膏粉为1滴丸基质为0.8~5.0,制成滴丸,在此条件下,仅需根据提取浓缩的差别,适当调整的确定基质比例,即可达到制成滴丸的目的,较佳的提取物干膏粉与基质的配比为1∶1.45,较佳的提取物稠膏与基质的配比为2.8∶7.2,较佳的提取物稠膏的相对密度为25℃条件下1.35。同样,只有当提取物干膏或浸膏与适当比例的分散介质、助悬剂、表面活性剂配合,才能获得适合设备灌装要求及储存要求的囊液,较佳的重量组份配比为1000份药材所制得的干膏或浸膏或与分散介质(60~440份)、助悬剂(3~40份)、表面活性剂(0.5~20份)制成软胶囊。所述的分散介质为软胶囊中分散介质为油性分散介质或水溶性分散介质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①制成软胶囊所用的油性分散介质为橄榄油,或其他天然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或者是甘油三酯油类,或油酸山梨醇酯,或油酸甘油酯∶丙二醇(90∶10),或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或双酯,或椰子油C8/C10丙二醇酯,或椰子油甘油三酯,或纯化乙酰化的单甘油酯,或油酸甘油酯,或亚油酸甘油酯,或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或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等一种或两种以上,最佳使用橄榄油∶花生油9∶1。②制成软胶囊所用的水溶性介质为分子量为200至800的聚乙二醇及异丙醇、甘油、丙二醇、水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助悬剂为为增加分散媒粘度的固体物质如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最佳使用蜂蜡∶乙基纤维素8∶2。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乳化剂,如液态卵磷脂,或聚氧乙烯蓖麻油,或椰子油C8/C10聚乙二醇甘油酯,或杏仁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或聚氧乙烯甘油三油酸酯,或吐温-80,或聚乙二醇-8-甘油辛酸/癸酸酯等一种或两种以上,最佳使用液态卵磷脂∶聚氧乙烯甘油三油酸酯8∶2。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之一独一味软胶囊、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验证试验一、研究背景原发性痛经多发于青春期少女或末生育的年轻妇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医学的大量文献证明,本病的病机关键为“瘀”。目前,西药没有根治的方法,很多治疗只能解决暂时的疼痛,常常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独一味制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伤骨折,筋骨扭伤,风湿痹痛以及崩漏、痛经、牙龈肿痛、出血等。为证实独一味新制剂疗效,特选择痛经为主要治疗病症,通过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总结新制剂与原普通硬胶囊剂的疗效差别。二、病人概况我们应用自制的独一味软胶囊、独一味滴丸治疗痛经2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人来源选择2002年6月-2004年4月于痛经专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独一味胶囊治疗组、独一味滴丸治疗组,与独一味胶囊对照组各80例。软胶囊组与滴丸年龄最大32岁,最小16岁,平均20.82岁,±2.94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年,平均4.55年,±2.08年;硬胶囊对照组30例,年龄最大33岁,最小15岁,平均19.80岁土4.81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年,平均4.75年之3.50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1.2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 妇女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证,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2.西医诊断标准 妇女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末生育的年轻妇女。3纳入病例标准,以痛经为主证,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病变者。4排除病例标准,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所致的痛经;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朱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5痛经程度评定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及轻重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痛经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经)》。三组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证候诊断标准气滞血瘀型经前小腹胀痛拒按、乳房胀痛、胸闷胀痛、舌质紫暗、脉弦。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则痛缓四、治疗方法单纯服用独一味软胶囊治疗、独一味滴丸、独一味硬胶囊,有明显炎症者服用抗生素,有维生素缺乏症状患者,适量给予维生素。患者治疗期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生物利用度及药效的独一味制剂制备方法,所用药材为:独一味,其特征在于:制成滴丸时的辅料用量为重量组分配比:独一味提取物的干膏粉为1份:滴丸基质为0.8~5.0份;或独一味提取物的稠膏为1份:滴丸基质为1.0~6.0份;制成软胶囊的重量组份配比为:1000份药材所制得的干膏粉或稠膏需配比60~440份分散介质、3~40份助悬剂与0.5~20份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以下步骤制成滴丸或软胶囊:步骤1.药材提取物的制备:(1).取独一味药材重量 1000g,粉碎成20~60目粗粉,煎煮三次,每次1.0~2.0小时,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5~16倍,第二、三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15倍;(2).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40-60℃条件下相对密度1.15~1.40稠膏,将 稠膏在100℃以下干燥后粉碎成60~200目的细粉,即为制备滴丸或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干膏粉;或从“合并煎液,滤过”开始,滤液浓缩至25℃条件下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亦为制备滴丸或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稠膏;步骤2.滴丸或软胶囊的制备 :(1).滴丸制备:取滴丸基质加热融化,加入步骤1制得的药材提取物干膏粉或稠膏与之混合均匀,在50℃~90℃条件下保温,混合均匀,滴入冷却剂中成形,除去冷却液即得滴丸,或再经包衣工艺制成包衣滴丸;(2)软胶囊的制备:取助悬剂 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溶于部分分散介质中混匀;加入上述步骤1制得的药材提取物稠膏或干膏粉,搅拌均匀,加入剩余部分的分散介质,研磨均匀,即为软胶囊内容物,制成软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生物利用度及药效的独一味制剂制备方法,所用药材为独一味,其特征在于制成滴丸时的辅料用量为重量组分配比独一味提取物的干膏粉为1份∶滴丸基质为0.8~5.0份;或独一味提取物的稠膏为1份∶滴丸基质为1.0~6.0份;制成软胶囊的重量组份配比为1000份药材所制得的干膏粉或稠膏需配比60~440份分散介质、3~40份助悬剂与0.5~20份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以下步骤制成滴丸或软胶囊步骤1.药材提取物的制备(1).取独一味药材重量1000g,粉碎成20~60目粗粉,煎煮三次,每次1.0~2.0小时,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5~16倍,第二、三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15倍;(2).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40-60℃条件下相对密度1.15~1.40稠膏,将稠膏在100℃以下干燥后粉碎成60~200目的细粉,即为制备滴丸或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干膏粉;或从“合并煎液,滤过”开始,滤液浓缩至25℃条件下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亦为制备滴丸或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稠膏;步骤2.滴丸或软胶囊的制备(1).滴丸制备取滴丸基质加热融化,加入步骤1制得的药材提取物干膏粉或稠膏与之混合均匀,在50℃~90℃条件下保温,混合均匀,滴入冷却剂中成形,除去冷却液即得滴丸,或再经包衣工艺制成包衣滴丸;(2)软胶囊的制备取助悬剂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两种,溶于部分分散介质中混匀;加入上述步骤1制得的药材提取物稠膏或干膏粉,搅拌均匀,加入剩余部分的分散介质,研磨均匀,即为软胶囊内容物,制成软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生物利用度及药效的独一味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滴丸中的基质为分子量由2000~12000的聚乙二醇或聚氧乙烯单硬脂酸或硬脂酸钠或甘油明胶或泊洛沙姆或硬脂酸或单硬脂酸甘油脂或虫腊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最佳使用聚乙二醇9300;其滴丸中的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或茶油或菜油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最佳为重量组分配比甲基硅油∶液体石蜡(4∶1);制成软胶囊所用的油性分散介质为橄榄油,或其他天然植物油,如大豆油或花生油,或者是甘油三酯油类,或油酸山梨醇酯,或油酸甘油酯∶丙二醇(90∶10),或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或双酯,或椰子油C8/C10丙二醇酯,或椰子油甘油三酯,或纯化乙酰化的单甘油酯,或油酸甘油酯,或亚油酸甘油酯,或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或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最佳使用重量组分配比橄榄油∶花生油9∶1;制成软胶囊所用的水溶性介质为分子量为200至800的聚乙二醇或异丙醇或甘油或丙二醇或水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软胶囊中的助悬剂为增加分散媒粘度的固体物质如蜂蜡或单硬脂酸铝或乙基纤维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最佳使用重量组分配比蜂蜡∶乙基纤维素8∶2;制备软胶囊中的表面活性剂是非离子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耀良,廖志钟,
申请(专利权)人:叶耀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