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33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干扰素脂质体的乳膏剂,包含下述组分:包封于脂质体中的干扰素;以及乳膏基质。要发明专利技术脂质体包封的干扰素,它具有包封率高,且制剂工艺稳定,制品均一性好,药效稳定,泄露率低的优点。采用干扰素脂质体与基质制备成乳膏剂型,能够提高脂质体包封性,提高干扰素活性和药效。可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疱疹性口炎、疣、尖锐湿疣、染性软疣、外生殖器疱疹、扁平疣、寻常疣、生殖器溃疡、口疮及瘙痒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扰素脂质体乳膏的制作方法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扰素的一种新剂型,具体地说涉及含干扰素脂质体的乳膏剂。现有技术干扰素作为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药物已广泛使用,采用的剂型主要是针剂和外用剂型。外用型的干扰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使用方便。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需要解决干扰素的活性保持和透皮吸收的问题。为了保持干扰素生物学活性的稳定,并改善干扰素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目的,较好的方式就是采用脂质体将干扰素包封,再制备相应的外用剂型。但现有技术中,采用脂质体包封的干扰素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国外文献仅报道有脂质体作为外用药物载体包封干扰素,但干扰素脂质体用药后与皮肤或粘膜不能牢固结合而发挥疗效,大大降低了干扰素的治疗指数。又如中国专利号97109122.6号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含有碘伏和脂质体的预防性药物,由于采用了碘伏,对干扰素的本身具有破坏性,同时因其具有高氧化性对脂质体也将有破坏作用,从而降低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影响干扰素的疗效。此外,中国专利号97109123.4号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干扰素脂质体凝胶剂,其采用凝胶与干扰素脂质体组合,使干扰素在脱水后成为粉状,使用前需先在水中全部溶解后成为凝胶水溶液,再作为外涂药物使用。同时,该种干扰素脂质体凝胶在制备时需将赋形剂与干扰素脂质体在0-4℃相混合,干燥后成为微粒粉状的干扰素脂质体凝胶剂。该专利技术的凝胶剂具有以下的不足1、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冻干过程,此过程将降低干扰素的活性;2、要将凝胶剂用水溶解后才能作为外涂药物使用,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剂,它具有对主药干扰素有缓控释作用,药效稳定,易于均匀的涂敷于皮肤粘膜,粘附性好,且无刺激性,容易被皮肤吸收,使用方便的优点,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乳膏,其基质配方有助于干扰素脂质体的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包封于脂质体中的干扰素,其中的干扰素可以是天然的或重组技术制备的干扰素,目前常见的干扰至少类型均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乳膏剂,例如α型、β型或γ型的干扰素均可使用,优选使用的是α型干扰素,因其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而较适于制备外用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使用α型干扰素中比活性高,抗病毒作用强,中和抗体产生率低的α2b型干扰素制备本专利技术的乳膏剂。将干扰素包封于脂质体中,它可对干扰素起到缓释和控释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干扰素的稳定性,脂质体的脂质双分子层与生物膜有较大的相似性,并具有与组织相容性,易于组织吸收,因此促进了皮肤对干扰素的吸收。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脂质体来包封干扰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由膜材和抗氧化剂作为制备干扰素脂质体的材料,其中所述膜材可将选自磷脂酰胆碱、大豆磷脂、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和硬脂酰胺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优选的是将大豆磷脂,胆固醇和硬脂酰胺联合使用,将维生素E作为抗氧剂来制备干扰素脂质体。制备干扰素脂质体过程中,将一定比例的溶于CH2CL2中的膜材和抗氧化剂进行旋转蒸发,蒸干有机溶剂后加入预定浓度的干扰素液继续进行旋转,形成包封了干扰素的脂质体悬液,超声分散后,经凝胶过滤,分部收集制得干扰素脂质体液。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制备脂质体的膜材和抗氧化剂的配比为磷脂65~90重量份;胆固醇5~30重量份;硬脂酰胺0.5~5重量份;以及维生素E0.2~2重量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膜材和抗氧化剂的配比按重量计为大豆磷脂∶胆固醇∶硬脂酰胺∶维生素E=80∶18∶1∶1。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干扰素脂质体中,干扰素生物活性与制备得到的干扰素脂质体溶液的体积比为,干扰素∶脂质体液=105-108IU∶1ml,其中制备得到的干扰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不小于8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干扰素脂质体的乳膏剂型。将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干扰素脂质体与乳膏基质混合可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干扰素脂质体乳膏。本专利技术的乳膏基质包含下述组分赋形剂200~300重量份;乳化剂10~30重量份;稳定剂5~25重量份;防腐剂0.5~1重量份;其中赋形剂可选自甘油或丙三醇、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白凡士林、黄凡士林和羊毛脂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将甘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联合使用作为优选的赋形剂。其中稳定剂可选自甘露醇、蔗糖、β-环糊精、右旋糖酐40、海藻糖和乳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右旋糖酐40与乳酸乙酯联合使用作为稳定剂。其中防腐剂选自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将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作为优选的防腐剂。在本专利技术的脂质体的乳膏中,乳化剂不仅可起到调整产品粘度及乳化效力,使原本不能相溶的油相与水相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均匀的剂型,在本专利技术中,乳化剂更对脂质体起到稳定的作用,减少了脂质体中干扰素的泄露,提高了干扰素脂质体的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例如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80、司盘80或十二烷基黄酸钠中任意一种作为乳化剂,最优选取的乳化剂为聚山梨酯80,其可明显提高干扰素脂质体的稳定性,聚山梨酯80对脂质体的保护浓度在2.0%~5.0%重量(聚山梨酯80∶乳膏基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乳膏基质中各组分的配比按重量计为甘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聚山梨酯80∶右旋糖酐40∶乳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0∶20∶5∶3∶1∶1∶0.1。本专利技术干扰素脂质体乳膏的制备过程中,首先制备得到干扰素脂质体溶液,除菌后备用。其次按照基质配方,分别将包括赋形剂、乳化剂的油相和包括稳定剂、防腐剂以及蒸馏水的水相融化或溶解,混匀后灭菌或除菌,再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制成乳膏基质,按照预定的浓度将干扰素脂质体溶液加入乳膏基质中,搅拌均匀并进行分装,即可制得本专利技术的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在制备中,干扰素脂质体溶液液的体积毫升数与基质的重量克数比为5~20∶80~95。干扰素的生物活性与乳膏基质的重量比为5×103IU~5×106IU∶1克,优选为干扰素∶乳膏基质=5×104IU∶1克的比例。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详细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材料来源;α干扰素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采用菌体发酵,柱层析系统制备α干扰素原液。使用的其他试剂和材料均为市售产品。实施例一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制备1、干扰素脂质体的制备 ①干扰素原液的稀释,取干扰素原液,用含0.8%人血蛋白的PBS稀释至干扰素的活性含量为0.8×107IU/ml,除菌过滤后备用。②膜材的称量按重量比磷脂酰胆碱∶胆固醇∶硬脂酰胺∶维生素E=85∶20∶2∶1对以上膜材进行称量。磷脂酰胆碱4.38克胆固醇1.04克硬脂酰胺 0.1048克维生素E 0.0516克③旋转蒸发用CH2CL2将称量好的各膜材组分在球型瓶中进行充分溶解后,补加CH2CL2至100毫升,在旋转蒸发仪上,40℃100rpm进行减压旋转蒸发,待有机溶剂完全蒸干后,加入制备好的干扰素稀释液100毫升继续旋转,从而将瓶壁上的脂质膜剥离,然后收集脂质悬液。④超声处理将收集的悬液用浴式超声仪进行超声分散。⑤凝胶过滤将经过超声分散的干扰素脂质体液通过凝胶过滤柱过滤,收集第一个洗脱峰液412毫升,即为干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包含下述组分:包封于脂质体中的干扰素;以及乳膏基质。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4-1-16 20041001516901.一种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包含下述组分包封于脂质体中的干扰素;以及乳膏基质。2.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干扰素以活性质量比计,含量为0.1×104~5×108IU/克制剂;所述制剂中干扰素生物活性与乳膏基质的重量比为5×103~5×106IU∶1克;在包封率大于80%的情况下,所述包封于脂质体中的干扰素的生物活性与脂质体液的全积比为,干扰素∶脂质体=105~5×108IU∶1ml。3.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干扰素生物活性与乳膏基质的重量比为5×104IU∶1克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封干扰素的脂质体由下述组分制得膜材,所述膜材选自磷脂酰胆碱、大豆磷脂、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和硬脂酰胺的一种或几种;以及抗氧化剂。5.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由下述组分制得磷脂65~90重量份;胆固醇 5~30重量份;硬脂酰胺0.5~5重量份; 以及维生素E 0.2~2重量份;6.、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扰素脂质体乳膏,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脂质体由下述组分制得磷脂∶胆固醇∶硬脂酰胺∶维生素E=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妍柴向东李云富董保科张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