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基座、暗腔及使用该暗腔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204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体外检测分析装置中收容及定位检测卡的定位基座。所述定位基座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敞口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侧边形成开口以插入检测卡。所述定位槽包括内底面及一对内侧面。所述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一收容槽以收容第一定位机构。所述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收容槽以收容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共同对插入的检测卡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该定位基座的暗腔以及使用该暗腔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基座,使用该定位基座的暗腔,及使用该暗腔的体外检 测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大多没有针对插入的检测卡设置定位机构。因此,在检 测过程中如果体外检测分析装置发生意外的晃动则容易导致检测卡的位置发生移动而影 响检测的准确度。然而,若在体外检测分析装置内设置定位机构却又容易导致整机的结构 复杂,体积过大,不适于将体外检测分析装置设置在家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定位且结构紧凑的定位基座、暗腔及使用该暗 腔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 -种定位基座,用于体外检测分析装置中收容检测卡并对检测卡进行定位。所述 定位基座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敞口的定位 槽。所述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侧边形成开口以插入检测卡。所述定位槽包括内底面及一对内 侧面。所述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一收容槽以收容第一定位机构。所述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开设 有第二收容槽以收容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共同对插入的 检测卡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于垂直内底面的方向上对插入的检测卡进行定位,所 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挡片及第一抵顶件,所述第一抵顶件设置在第一收容槽内以对插入的 检测卡施加一垂直于内底面向上的抵顶力,所述挡片设置在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上表面的敞 开口的边缘,所述挡片的一部分伸入定位槽的敞开口内以卡住被第一抵顶件向上顶出的检 测卡。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顶件为一对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的一端固定在第一 收容槽内,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另一端为自由活动的拱形突起,该拱形突起的顶端伸出第一 收容槽外与插入的检测卡相抵持。 优选地,所述挡片为一对,所述一对挡片分别设置在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上表面的 敞开口与定位槽的内侧面对应的两侧边,所述一对挡片分别卡住被第一抵顶件向上顶出的 检测卡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于垂直内侧面的方向上对插入的检测卡进行定位,所 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二抵顶件,用于对插入的检测卡施加一 沿垂直所述内侧面方向并朝着对侧内侧面的抵顶力以推动检测卡与第二收容槽对侧的内 侧面相抵持。 优选地,所述第二收容槽包括收容部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由收容部的侧面朝远 离定位槽的方向往定位基座内部延伸而成,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内侧壁,所述 一对内侧壁与收容部连接的端部分别朝相反方向垂直延伸出一固定臂,所述一对固定臂的 各自末端部之间形成一沟通收容部及固定部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抵顶件为第二弹性片,每一弹性片包括抵顶段、扣接段及固定 段,所述抵顶段的一端为自由活动的拱形突起,所述拱形突起伸入定位槽内与插入的检测 卡相抵持,所述扣接段由所述抵顶段与拱形突起相反的另一端延伸而出,所述扣接段为一 段往回弯曲的钩状薄板以扣在所述固定臂上,所述固定段由扣接段靠近所述固定部底面的 侧边延伸而出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部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与开口相反的另一端形成有末端面,所述末端面分别与所述 内底面及内侧面相垂直,所述末端面上设置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触动开关及电 路板,当所述检测卡插至定位槽的末端时,所述检测卡的端部抵持所述触动开关以触发所 述电路板发出一准备好信号来指示所述检测卡已经安插到位。 一种暗腔,其包括可组合拆卸的侧壁、顶盖及定位基座。所述定位基座包括第一定 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敞口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于定位 基座侧边形成开口以插入检测卡。所述定位槽包括内底面及一对内侧面。所述内底面上开 设有第一收容槽以收容第一定位机构。所述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收容槽以收容第 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共同对插入的检测卡进行定位。所述 侧壁及顶盖依次组合在所述基座上形成包围所述定位槽的一个中空避光的容置空间。 -种体外检测分析装置,用于配合检测卡以检测待测样品是否含有被测标的物。 所述检测卡设置有用于检测被测标的物的检测区。所述体外检测分析装置包括暗腔及设置 在暗腔顶部的摄像单元。所述暗腔包括可组合拆卸的侧壁、顶盖及定位基座。所述定位基 座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敞口的定位槽。所述 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侧边形成开口以插入检测卡。所述定位槽包括内底面及一对内侧面。所 述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一收容槽以收容第一定位机构。所述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收 容槽以收容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共同对插入的检测卡进 行定位。所述侧壁及顶盖依次组合在所述基座上形成包围所述定位槽的一个中空避光的容 置空间。所述摄像单元设置在所述顶盖上以拍摄所述检测区的图像。 优选地,所述检测卡设置有用于记载检测项目信息的二维码,所述摄像单元拍摄 检测区的图像及读取二维码标签同步进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体外检测分析装置所采用的暗腔基座内开设有凹槽以设置 用于定位检测卡的定位机构。不仅在检测过程中能更好地稳定检测卡的位置,提高了检测 的准确度,同时也保持了免疫分析装置的紧凑结构,缩小了体外检测分析装置的体积,使得 该体外检测分析装置不仅可以设置在医院或社区门诊内,还适于在一般家庭使用。【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检测卡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检测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暗腔顶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定位基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主权项】1. 一种定位基座,用于体外检测分析装置中收容检测卡并对检测卡进行定位,所述定 位基座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敞口的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侧边形成开口以插入检测卡,所述定位槽包括内底面及一对内侧 面,所述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一收容槽以收容第一定位机构,所述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开设有 第二收容槽以收容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共同对插入的检 测卡进行定位。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于垂直内底面的方 向上对插入的检测卡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挡片及第一抵顶件,所述第一抵顶 件设置在第一收容槽内以对插入的检测卡施加一垂直于内底面向上的抵顶力,所述挡片设 置在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上表面的敞开口的边缘,所述挡片的一部分伸入定位槽的敞开口内 以卡住被第一抵顶件向上顶出的检测卡。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顶件为一对第一弹性片,所 述第一弹性片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另一端为自由活动的拱形突 起,该拱形突起的顶端伸出第一收容槽外与插入的检测卡相抵持。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为一对,所述一对挡片分别设 置在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上表面的敞开口与定位槽的内侧面对应的两侧边,所述一对挡片分 别卡住被第一抵顶件向上顶出的检测卡的相对两侧。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于垂直内侧面的方 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基座,用于体外检测分析装置中收容检测卡并对检测卡进行定位,所述定位基座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敞口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于定位基座侧边形成开口以插入检测卡,所述定位槽包括内底面及一对内侧面,所述内底面上开设有第一收容槽以收容第一定位机构,所述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收容槽以收容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共同对插入的检测卡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湛仙果陈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