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8600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可有效解决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原设计中受力传递不明确及热桥分布集中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方钢管和方钢板,方钢板由第一方钢板和第二方钢板组成,第二方钢板中心有方钢管固定孔,第一方钢板垂直装在方钢管的尾端中心,方钢管穿过第二方钢板中心的方钢管固定孔与第一方钢板平行固定在方钢管上,构成“土”字型体,第一方钢板的外侧面上牢固粘结有丁基橡胶垫,方钢管前端有预留孔,方钢管内有填实的微膨胀砂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控制建筑主体结构墙体尺寸,防止保温层的位移,保证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安全可靠,力学传递明确;减少热桥,增强系统节能保温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建筑构件,特别是用于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保温层及外保温 层的悬挑拉结及保证内部结构层几何尺寸的一种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 撑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保温节能体系,其研究改 进重点是外侧保温层及外保护层的受力均布传递及热桥分散处理,其外层保温层及外保护 层的荷载需要合理均勻的传递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的原设 计方法其热桥较为集中且面积较大,解决其热桥问题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但如何 有效解决,至今无有公开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内置保温 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可有效解决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原设计中 受力传递不明确及热桥分布集中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方钢管和方钢板,方钢板由第一方钢板和第二方钢板 组成,第二方钢板中心有方钢管固定孔,第一方钢板垂直装在方钢管的尾端中心,方钢管穿 过第二方钢板中心的方钢管固定孔与第一方钢板平行固定在方钢管上,构成“土”字型体, 第一方钢板的外侧面上牢固粘结有丁基橡胶垫,方钢管前端有预留孔,方钢管内有填实的 微膨胀砂浆。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减少系统热桥面积,合理均布热桥,使保温系统的整 体受力传递明确同,可有效控制建筑主体结构墙体尺寸,防止保温层的位移,保证内置保温 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安全可靠,力学传递明确;减少热桥,增强系统节能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方钢管和方钢板,方钢板由第一方钢板3和第二方 钢板2组成,第二方钢板2中心有方钢管固定孔,第一方钢板3垂直装在方钢管的尾端中 心,方钢管1穿过第二方钢板2中心的方钢管固定孔与第一方钢板3平行固定在方钢管上, 构成“土”字型体,第一方钢板3的外侧面上牢固粘结有丁基橡胶垫4,方钢管1前端有预留 孔5,方钢管内有填实的微膨胀砂浆6。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方钢管1为长观8. 5mm、厚2. 5mm、截面40 X 40mm的长 方形钢管;所说第二方钢板为厚2. 5mm、每边长为80mm的正方形钢板,第一方钢板为厚5mm、 每边长为80mm的正方形钢板;第二方钢板2经方钢管固定孔套装在方钢管前端IOOmm处, 垂直焊接在方钢管上,第一方钢板3与第二方钢板2中心对中心垂直焊接在方钢管尾端上; 所说的预留孔5为距方钢管前端15mm处的直径为IOmm的圆孔;所说的丁基橡胶垫4为厚 度1. 5mm、每边长80mm的与第一方钢板3大小相配应的正方形。使用时,在建筑物单层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并安装上保温板后开始安装内置保温混 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安装时,将支撑构件方钢管1前端插入保温板,使方钢 板2与保温板内侧紧贴,用直径8mm的钢筋穿入前端预留孔5,用于约束保温板钢丝网架, 然后拼装模板,支撑构件两端支撑在内外模板上,控制保温墙体的整体尺寸。,其安装间距 不大于900mm,按照保温板上已预留方孔(方孔间距不大于900mm)位置水平放置,前端穿入 方孔100mm,前部钢板贴在保温板上,距方钢管前端部15mm预留IOmm直径圆孔,穿150mm 长,直径8mm钢筋用于约束固定保温板上钢丝网,使方钢管支撑构件与保温钢丝网架形成 一体;方钢管两端钢板分别支撑在保温板和内侧模板上,用于保证混凝土剪力墙的截面尺 寸;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外侧保温层及保护层的荷载通过方钢管支撑构件传递到 主体结构上。本技术具有解决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保温层及外保护层受力传递 的问题,减少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热桥,利用热桥均布理念减少热桥对保温效果 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速度,完善外墙保温系统工厂化生产的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包括方钢管和方钢板,其特征 在于,方钢板由第一方钢板(3)和第二方钢板(2)组成,第二方钢板(2)中心有方钢管固定 孔,第一方钢板(3)垂直装在方钢管的尾端中心,方钢管(1)穿过第二方钢板(2)中心的方 钢管固定孔与第一方钢板(3)平行固定在方钢管上,构成“土”字型体,第一方钢板(3)的外 侧面上牢固粘结有丁基橡胶垫(4),方钢管(1)前端有预留孔(5),方钢管内有填实的微膨 胀砂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方钢管(1)为长观8. 5mm、厚2. 5mm、截面40X40mm的长方形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其特征在 于,所说第二方钢板为厚2. 5mm、每边长为80mm的正方形钢板,第一方钢板为厚5mm、每边长 为80mm的正方形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第二方钢板(2)经方钢管固定孔套装在方钢管前端IOOmm处,垂直焊接在方钢管 上,第一方钢板(3)与第二方钢板(2)中心对中心垂直焊接在方钢管尾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预留孔(5)为距方钢管前端15mm处的直径为IOmm的圆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丁基橡胶垫(4)为厚度1.5mm、每边长80mm的与第一方钢板(3)大小相配应的正 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可有效解决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原设计中受力传递不明确及热桥分布集中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方钢管和方钢板,方钢板由第一方钢板和第二方钢板组成,第二方钢板中心有方钢管固定孔,第一方钢板垂直装在方钢管的尾端中心,方钢管穿过第二方钢板中心的方钢管固定孔与第一方钢板平行固定在方钢管上,构成“土”字型体,第一方钢板的外侧面上牢固粘结有丁基橡胶垫,方钢管前端有预留孔,方钢管内有填实的微膨胀砂浆。本技术有效控制建筑主体结构墙体尺寸,防止保温层的位移,保证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安全可靠,力学传递明确;减少热桥,增强系统节能保温效果。文档编号E04B1/76GK201908366SQ20112002824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玉霞, 刘瑞海, 原浩铭, 张新民, 张金尧, 李晓强, 王峰, 申金州, 祁亮山, 祁红臣, 黄玲俐 申请人: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体系方钢管支撑构件,包括方钢管和方钢板,其特征在于,方钢板由第一方钢板(3)和第二方钢板(2)组成,第二方钢板(2)中心有方钢管固定孔,第一方钢板(3)垂直装在方钢管的尾端中心,方钢管(1)穿过第二方钢板(2)中心的方钢管固定孔与第一方钢板(3)平行固定在方钢管上,构成“土”字型体,第一方钢板(3)的外侧面上牢固粘结有丁基橡胶垫(4),方钢管(1)前端有预留孔(5),方钢管内有填实的微膨胀砂浆(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亮山张新民李晓强刘瑞海祁红臣王峰刘玉霞黄玲俐张金尧申金州原浩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