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载体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403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片载体框,包括在载体框本体上开设的呈阵列状分布的太阳能硅片孔,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顶边框的距离均为10~20mm,位于底排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底边框的距离均为10~20mm;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左边框的距离均为84~94mm,位于右列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右边框的距离均为84~94mm;同排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中心间距离均为161~171mm,同列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中心间距离均为161~17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将原来的载体框本体的高度稍微增大,就能较大地增多太阳能硅片孔的数量,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
,尤其是一种硅片载体框
技术介绍
随着太阳能电池片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电池片生产商都想在不增加设备、动力和 气体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也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能力同 时也降低了成本的硅片载体框。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硅片载体框,包括在载体框本体上开设的 呈阵列状分布的太阳能硅片孔,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顶边 框的距离均为l(T20mm,位于底排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底边框的距 离均为l(T20mm;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左边框的距离均为 84、4mm,位于右列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右边框的距离均为84、4mm ; 同排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中心间距离均为16广171mm,同列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中心 间距离均为16广171mm。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顶边框的距离与位于底排的 太阳能硅片孔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底边框的距离相同。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左边框的距离与位于右列的 太阳能硅片孔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右边框的距离相同。所述载体框本体的宽度为1000mm,载体框本体的高度为100圹1060mm,且所述的 太阳能硅片孔呈5X6的阵列状分布。本技术仅将原来的载体框本体的高度稍微增大,就能较大地增多太阳能硅片 孔的数量,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该硅片载体框,包括在载体框本体1上开设的呈阵列状分布的太阳 能硅片孔2,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顶边框的距离均 为l(T20mm,位于底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底边框的距离均 为l(T20mm;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左边框的距离均 为84、4mm,位于右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右边框的距离均为84、4mm ;同排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2中心间距离均为16广171mm,同列相邻两个太阳能 硅片孔2中心间距离均为16广171mm。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顶边框的距离与位于底排 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底边框的距离相同。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左边框的距离与位于右列 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右边框的距离相同。所述载体框本体1的宽度为1000mm,载体框本体1的高度为1004 1060讓,且所述 的太阳能硅片孔2呈5X6的阵列状分布。本技术将载体框本体1的高度增大为100ri060mm,高度增大百分率为 0. 4%飞%,太阳能硅片孔的数目增大为5X6的阵列(以前仅为5X5的阵列),阳能硅片孔的 数目增大百分率为20%。这样就使得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在不增加设备、动力和气体的情 况下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硅片载体框,包括在载体框本体(1)上开设的呈阵列状分布的太阳能硅片孔 (2),其特征是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顶边框的距离 均为l(T20mm,位于底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底边框的距离均 为l(T20mm ;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左边框的距离均 为84、4mm,位于右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右边框的距离均为 84、4mm ;同排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2)中心间距离均为16广171mm,同列相邻两个太阳 能硅片孔(2)中心间距离均为16广171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载体框,其特征是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顶壁边 到载体框本体(1)的顶边框的距离与位于底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 (1)的底边框的距离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载体框,其特征是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左壁边 到载体框本体(1)的左边框的距离与位于右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 (1)的右边框的距离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载体框,其特征是所述载体框本体(1)的宽度为1000mm, 载体框本体(1)的高度为100圹1060mm,且所述的太阳能硅片孔(2)呈5X6的阵列状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硅片载体框,包括在载体框本体上开设的呈阵列状分布的太阳能硅片孔,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顶边框的距离均为10~20mm,位于底排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底边框的距离均为10~20mm;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左边框的距离均为84~94mm,位于右列的太阳能硅片孔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的右边框的距离均为84~94mm;同排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中心间距离均为161~171mm,同列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中心间距离均为161~171mm。本技术仅将原来的载体框本体的高度稍微增大,就能较大地增多太阳能硅片孔的数量,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文档编号H01L21/673GK201910411SQ201120006870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尤耀明 申请人:无锡绿波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片载体框,包括在载体框本体(1)上开设的呈阵列状分布的太阳能硅片孔(2),其特征是:位于顶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顶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顶边框的距离均为10~20mm,位于底排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底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底边框的距离均为10~20mm;位于左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左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左边框的距离均为84~94mm,位于右列的太阳能硅片孔(2)的右壁边到载体框本体(1)的右边框的距离均为84~94mm;同排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2)中心间距离均为161~171mm,同列相邻两个太阳能硅片孔(2)中心间距离均为161~171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绿波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