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在医药领域中作为治疗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应用,以及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抗菌消炎药物的应用。上述磺化物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丹参酮ⅡB,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分别经磺化而制成的化合物。上述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安全有效,药理作用强,预示其良好的药用前景。本发明专利技术发掘了一组从丹参中提取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丹参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常用中药,系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相关研究报道,丹参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临床有应用于治疗肝癌、肠癌、胃癌、白血病、子宫颈癌等多种癌症。丹参的各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如总丹参酮对耐青霉素、金霉素和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对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丹参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疗效较好。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即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销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按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等临床特点,一般可分为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包括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我国目前生产的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品种很多。丹参根主含二萜醌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tanshinone)I,II A,II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I,II,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丹参新酮(miltirone),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羟基丹参酮II A(hydroxytanshinone II A),二氢丹参酮I(dihydrotanshinone),丹参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丹参酮II A、丹参酮II A磺酸钠临床应用已较为广泛,疗效较好。临床有报道丹参酮II A磺酸钠注射液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率减慢。血压轻度下降,心肌耗氧指数明显降低,心绞痛得到有效控制,心电图也有所改善。丹参酮II 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绞痛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1%,尤其对I、II级心绞痛患者疗效高达97%。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不良反应轻微,且药源广,疗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在医药领域中的新用途、新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包括异丹参酮I磺酸钠、异丹参酮II磺酸钠、以及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式(I)中的R1=H时R=CH2OH或COOCH3;R1=OH时,R=CH3。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R1=H时,R=CH2OH,为丹参酮IIB磺酸钠;R1=H时,R=COOCH3,为丹参酸甲酯磺酸钠,R1=OH时,R=CH3,为羟基丹参酮IIA磺酸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是丹参提取所得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II,丹参酮II B,羟基丹参酮II A,丹参酸甲酯分别经磺化而制成的化合物。化学结构分别如下异丹参酮I磺酸钠结构式 异丹参酮II磺酸钠结构式 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丹参酮IIB磺酸钠结构式 丹参酸甲酯磺酸钠结构式 羟基丹参酮II A磺酸钠结构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作为治疗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抗菌消炎药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制备成作为治疗以上疾病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舌下,经皮,静脉,肌肉,皮下或直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可制备成胶囊剂、片剂、软胶囊剂、微囊剂、水针、冻干粉针、溶液、悬浮剂、乳剂、霜剂、软膏、喷雾剂、口嚼剂、栓剂、贴剂等多种剂型的药物。为更好的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可靠性,将其药理实验结果综述如下。一、用于治疗冠心病方面1、经动物(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安全性较高。2、上述五种药物分别离体灌流兔心,使心室肌舒张期阈值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对心脏电生理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五种药物具有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并延长有效不应期,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3、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梗死模型,分别静注上述五种药物,结果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丹参酮能明显增加正常及部分再灌注心肌血流量,说明上述五种药物可以缩小缺血心肌的范围。4、上述五种药物可以通过阻止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的mYC高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耗氧量;具有钙离子通道拮抗作用,通过消除氧自由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保护心脏功能;此外,上述五种药物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升高血中雌激素水平,显著增加血中NO含量降低血清LDL-C水平,并且可能通过收缩非缺血区冠状血管使心脏灌注血液重新分配,以及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等作用。5、研究表明上述五种药物可使血压轻度下降,心肌耗氧指数明显降低,心绞痛得到有效控制,心电图也有所改善。对肝、肾功能无显著损害,不良反应轻微,药源广泛,疗效好,是治疗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血液供应不足的理想的药物。二、抗菌消炎作用以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以下简称三种药物)进行实验。1、体外实验分别以三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耐药菌株进行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药物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临床分离出的耐青霉素,链霉素和金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力较强。2、体内实验给小鼠灌胃或皮下注射上述三种药物,一小时后尿中可检出抗菌物质,其心、肝、脾和肾等脏器的匀浆和血液,经抑菌试验证明有抑菌作用。大鼠灌胃给予上述三种药物,可明显抑制皮内注入菌液引起脚掌关节感染性肿胀。以巴豆油涂布于小鼠耳部,使产生耳部炎症性肿胀,给上述三种药物后,耳部肿胀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对小鼠未见毒性。按炎症的发展过程,模拟一二三期的炎症模型来观察上述三种药物的化合物的作用。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药物对由组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炎症第一期有抑制效果,对由明胶引起小鼠白细胞游走和亚急性甲醛关节肿性炎症第二期也有明显的效果,对炎症第三期即由棉球产生肉芽肿无效。3、作用机制三种药物可明显抑制白细胞过度的游出和集聚,防止溶酶体酶、氧化代谢产物过多释放,减轻组织损伤,以控制炎症发展。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发掘了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2、本专利技术的药理药效实验表明上述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安全有效,药理作用强,有很好的药用前景。3、本专利技术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为丹参药材提取物经磺化而制成,丹参药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药源广泛。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包括异丹参酮Ⅰ磺酸钠、异丹参酮Ⅱ磺酸钠、以及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Ⅰ)其中,式(Ⅰ)中的R↓[1]=H时R=CH↓[2]OH或COOCH↓[3];R↓ [1]=OH时,R=CH↓[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包括异丹参酮I磺酸钠、异丹参酮II磺酸钠、以及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其中,式(I)中的R1=H时R=CH2OH或COOCH3;R1=OH时,R=CH3。2.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上述化合物作为治疗冠心病药物的应用。3.一组从丹参中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磺化物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抗菌消炎药物的应用。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用于治疗的冠心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巧根,
申请(专利权)人:邹巧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