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5667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甲苯中加入氢氧化钾,并加热至110~120℃得原料液,此时部分氢氧化钾由固态转变为液态;(2)维持体系温度110~120℃,向上述原料液中匀速滴加9-芴酮的甲苯溶液并保持滴加速度使得反应液中9-芴酮的黄色随即消失,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3)分离反应液并酸化,即得联苯-2-羧酸。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氢氧化钾在反应温度时形成的半固体状态,使氢氧化钾在有机溶剂中容易分散,从而提高氢氧化钾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氢氧化钾用量,并且不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减少了溶剂用量,大量减少副产物,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联苯-2-羧酸是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农药、染料和功能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用途。目前工业上生产联苯-2-羧酸最经济的方法是以9-芴酮为原料,通常是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与强碱发生亲核加成开环反应,生成联苯-2-羧酸。所用强碱一般是醇钾,尤其是叔丁醇钾效果最好,所用溶剂一般是二甲基亚砜或者是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温度一般在60℃~150℃之间,有时还需要加入相转移催化剂。由于叔丁醇钾价格昂贵、成本高,所用溶剂二甲基亚砜沸点高,回收能耗高。近年来醇钾已经被氢氧化钾取代。在已有的方法中,普遍使用粉状氢氧化钾作为碱,季铵盐(碱)为相转移催化剂进行固液两相反应。此方法的缺点是使用大量固体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与9-芴酮的摩尔比一般大于8.4∶1,在后处理时会产生大量副产物无机钾盐;使用溶剂的量也特别大,因此,该方法副产大量无机钾盐,溶剂用量大,能耗高,生产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氢氧化钾用量大、能耗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较经济方便的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甲苯中加入氢氧化钾,并加热至110~120℃得原料液,此时部分氢氧化钾由固态转变为液态;(2)维持体系温度110~120℃,向上述原料液中匀速滴加9-芴酮的甲苯溶液并保持滴加速度使得反应液中9-芴酮的黄色随即消失,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3)分离反应液并酸化,即得联苯-2-羧酸;所述的9-芴酮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比为1∶1.0~3.3,再优选为1∶1.4~1.6。以1摩尔9-芴酮计,甲苯的总用量一般为700毫升~2000毫升。所述的步骤(3)可以为向反应液加水,分去有机相,水相用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加浓硫酸酸化至pH=2~3,过滤,滤饼经水洗、干燥即得联苯-2-羧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1)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钾和甲苯,开动搅拌器并加热,当反应瓶内温度达到115~120℃,此时部分氢氧化钾由固态转变为液态;(2)自滴液漏斗匀速加入溶解有9-芴酮的甲苯的黄色溶液,保持这样的滴加速度,使刚加入到反应瓶的9-芴酮的黄色随即消失,反应放热。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0.5小时,至TLC分析无原料为止;(3)冷却到室温,反应混合物呈微粉红色糊状,加入水充分搅拌,将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去有机相,水相用甲苯萃取后,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冷却下加1∶1硫酸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即得联苯-2-羧酸。本专利技术利用氢氧化钾在反应温度时形成的半固体状态,使氢氧化钾在有机溶剂中容易分散,从而提高氢氧化钾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氢氧化钾用量,并且不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减少了溶剂用量,大量减少副产物,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钾5.6克(0.1摩尔)和溶剂甲苯15毫升,开动搅拌器和加热,当反应瓶内温度达到115~120℃时即有部分固体氢氧化钾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此时自滴液漏斗匀速加入溶解有10.8克9-芴酮(0.06摩尔)和40毫升甲苯的黄色溶液,保持这样的滴加速度,使刚加入到反应瓶的9-芴酮的黄色随即消失,反应放热,约20分钟加完。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0.5小时,至TLC分析至无原料为止。冷却到室温,反应混合物呈微粉红色糊状。加入50毫升水,充分搅拌,将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去有机相,水相用8毫升×2甲苯萃取后,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冷却下加1∶1硫酸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10毫升×2水洗涤,50℃以下真空干燥,得无色固体11.8克,收率99.2%,熔点112.3-114℃,HPLC纯度99.6%。实施例2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钾4.7克(0.084摩尔)和溶剂甲苯25毫升,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得产品11.6克,收率97.6%,熔点112-114℃,HPLC纯度99.5%。实施例3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钾8.4克(0.15摩尔)和溶剂甲苯25毫升,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得产品11.9克,收率100.0%,熔点112-114℃,HPLC纯度99.4%。实施例4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钾11.2克(0.20摩尔)和溶剂甲苯25毫升,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得产品11.8克,收率99.2%,熔点112-114℃,HPLC纯度99.5%。实施例5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钾3.4克(0.061摩尔)和溶剂甲苯25毫升,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得产品10.4克,收率87.5%,熔点112-114℃,HPLC纯度99.3%。实施例6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2升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工业级固体氢氧化钾45克(0.80摩尔)和溶剂甲苯150毫升,开动搅拌器和加热,当反应瓶内温度达到115~120℃时即有部分固体氢氧化钾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此时自滴液漏斗匀速加入由100克9-芴酮(0.556摩尔)和350毫升甲苯组成的黄色溶液,保持这样的滴加速度,使刚加入到反应瓶的9-芴酮的黄色随即消失,反应剧烈放热,此时应适当调节加热强度,不使物料冲出,1.5小时加完。滴加完毕,继续回流搅拌反应1小时,TLC分析至无原料。冷却到室温,反应混合物的颜色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略深。冷却下加入400毫升水,充分搅拌,将混合物转移至2升分液漏斗中,分去有机相,水相用60毫升×2甲苯萃取后,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充分冷却和搅拌下加1∶1硫酸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0毫升×2水洗涤,50℃以下真空干燥,得无色固体产品109.1克,收率99.2%,熔点112-114℃,HPLC纯度99.4%。权利要求1.一种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甲苯中加入氢氧化钾,并加热至110~120℃得原料液,此时部分氢氧化钾由固态转变为液态;(2)维持体系温度110~120℃,向上述原料液中匀速滴加9-芴酮的甲苯溶液并保持滴加速度使得反应液中9-芴酮的黄色随即消失,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3)分离反应液并酸化,即得联苯-2-羧酸;所述的9-芴酮∶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比为1∶1.0~3.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9-芴酮∶氢氧化钾的投料摩尔比为1∶1.4~1.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摩尔9-芴酮计,甲苯的总用量为700毫升~2000毫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为向反应液加水,分去有机相,水相用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加浓硫酸酸化至pH=2~3,过滤,滤饼经水洗、干燥即得联苯-2-羧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安装有机械搅拌和温度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钾和甲苯,开动搅拌器并加热,当反应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苯-2-羧酸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甲苯中加入氢氧化钾,并加热至110~120℃得原料液,此时部分氢氧化钾由固态转变为液态;(2)维持体系温度110~120℃,向上述原料液中匀速滴加9-芴酮的甲苯溶液并保持滴 加速度使得反应液中9-芴酮的黄色随即消失,滴加完毕后搅拌反应;(3)分离反应液并酸化,即得联苯-2-羧酸;所述的9-芴酮: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比为1∶1.0~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庆宝沈田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