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298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包含一扶手;一与扶手活动结合的第一调整单元;以及一端与第一调整单元活动结合且另端固设于座椅一侧的第二调整单元,借此,可利用第一调整单元与第二调整单元的配合,使扶手可于座椅的至少一侧进行高低及宽窄的调整,以提升乘坐使用时的灵活度与舒适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设计,特别是一种可利用第一调 整单元与第二调整单元的配合,使扶手可于座椅的至少一侧进行高底及宽窄的 调整,以提升乘坐使用时的灵活度与舒适性的座椅扶手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座椅通常会于其旁一侧或二侧设置相关的扶手,以供乘坐者手肢部及 身躯部方便倚靠定持。但上述的扶手大抵是固定式与活动式两种设计模式,就固定式而言,是将 扶手固设于座椅旁而无法活动调整,因此乘坐使用时确实不便且舒适感欠佳; 另外活动式则是将扶手的一端借轴体与座椅活动结合,虽的确避免了固定式的 设计缺点,但当转动时却仅能使扶手座定点旋转且旋转角度实在有限,设计使 用上仍有欠缺不足之处,因此不论是固定式或活动式的一般扶手均无法贴近符 合乘坐者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扶手调整结构,来避免一般座椅的缺 陷,可利用第一调整单元与第二调整单元的配合,使扶手可于座椅的至少一侧 进行高低及宽窄的调整,以提升乘坐使用时的灵活度与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包含一 扶手; 一与扶手活动结合的第一调整单元;以及一端与第一调整单元活动结合 且另端固设于座椅一侧的第二调整单元。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扶手至少包含有一底座及一对置于 底座的盖体,而所述的第一调整单元为活动结合于该底座。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调整单元至少包含有一配合轴 体活动结合于扶手一侧的移动板,该移动板开有一限位槽且该移动板套设有一 滑套,该滑套与第二调整单元的一端活动结合,且该滑套开有与限位槽对应的 长槽。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调整单元至少包含有一配合轴 体活动结合于扶手一侧的移导柱,该移导柱与第二调整单元的一端活动结合, 且该移导柱的一侧削有多数切口 。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调整单元至少包含有一配合轴 体活动结合于扶手底部的导杆,该导杆开有多数限位孔且该导杆套设有一套接 座,该套接座与第二调整单元的一端活动结合,且该套接座配合枢轴活动扣有 一覆套件,该覆套件的一侧弯折设有与限位孔对应插合的倒勾角,且该覆套件 的另一侧形成有一推抵部,并于该套接座与覆套件之间置有一弹性元件。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二调整单元至少包含有一具有中 空部的固定座、 一置于中空部内且开有滑槽的滑套、 一置于滑套内且开有限位 槽的滑杆及一固于滑杆一端且与第一调整单元活动置合的套接部,该套接部设 有与第一调整单元结合的第一按压钮,另该滑槽与限位槽对应,又该固定座设 有一穿于限位槽与滑槽的第二按压钮。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二按压钮包含有一按压部、 一与按压部对设结合的插梢及一套于按压部与插梢间的弹性元件。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二调整单元至少包含有一具有中 空部的固定座、 一置于中空部内且开有滑槽的滑套、 一置于滑套内且开有限位 槽的滑杆及一固于滑杆一端且与第一调整单元活动置合的套接部,该套接部的 一侧上端开口连设有一卡掣部,另该滑槽与限位槽对应,又该固定座设有一穿 于限位槽与滑槽的按压钮。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二调整单元至少包含有一具有中 空部的固定座、一置于中空部内且开有滑槽的滑套及一置于滑套内且开有限位 槽的滑杆,另该滑槽与限位槽对应,又该固定座设有一穿于限位槽与滑槽的按 压钮。上述的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中,该按压钮包含有一按压部、 一与按压 部对设结合的插梢及一套于按压部与插梢间的弹性元件。综上所述,本技术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能有效改进一般座椅无法任意 随时调整扶手高低与宽窄的缺陷,确实可利用第一调整单元与第二调整单元的 配合,使扶手可于座椅的至少一侧进行高低及宽窄的调整,以提升乘坐使用时 的灵活度与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调整示意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调整示意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操作调整示意图io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扶手l 底座l 1 盖体l 2调整齿轴13第一调整单元2、 2a、 2b轴体2 1、 2 1 a、 2 1 b移动板2 2限位槽2 2 1滑套2 3长槽2 3 1移导柱2 4 a切口 2 4 1a导杆2 5b限位孔2 5 1b套接座2 6 b枢轴2 6 1b覆套件2 7 b倒勾角2 7 1b推抵部2 7 2 b弹性元件2 7 3 b第二调整单元3、 3a、 3b固定座3 1、 3 1 a、 3 1 b中空部3 11、 3 1 1 a、 3 1 1 b滑套32、 32 a、 32b滑槽321、 321 a、 321b滑杆3 3 、 3 3a、 3 3b,立槽331、 331 a、 331b套接部3 4、 3 4 a卡掣部3 4 1a第一按压钮3 5 按压部3 5 1、 3 6 1 插梢3 5 2 、 362 弹性元件3 5 3 、 363 第二按压钮3 6 按压钮3 7 a、 3 8b具体实施方式请先参阅图l、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 图、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调整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至少由一扶 手1、 一第一调整单元2以及一第二调整单元3所构成。上述扶手1至少包含有一底座1 1及一对置于底座1 1的盖体1 2 。 该第一调整单元2至少包含有一配合轴体2 1活动结合于扶手1一侧的 移动板2 2 ,该移动板2 2开有一限位槽2 2 1且套设有一滑套2 3 ,该滑套2 3开有与限位槽2 2 1对应的长槽2 3 1。该第二调整单元3 —端与第一调整单元2活动结合,而另端穿过活动座 (图中未示)插设覆于座椅背(图中未示)的一侧内,且该第二调整单元3至少 包含有一具有中空部3 1 l的固定座3 1、一置于中空部3 1 l内且开有滑槽3 2 1的滑套3 2 、 一置于滑套3 2内且开有限位槽3 3 1的滑杆3 3及一固 于滑杆3 3 —端且与第一调整单元2所设滑套2 3活动置合的套接部3 4 ,该 套接部3 4设有穿过滑套2 3长槽2 3 1与移动板2 2限位槽2 2 1的第一 按压钮3 5 ,另外该滑槽3 2 1与限位槽3 3 1对应,又该固定座3 1设有--穿于限位槽3 3 l与滑槽3 2 l的第二按压钮3 6,而该第一、二按压钮3 5、 3 6分别包含有一按压部3 5 1、 3 6 1、 一与按压部3 5 1、 3 6 1对设结 合的插梢3 5 2 、 3 6 2及一套于按压部351、 3 6 1与插梢3 5 2 、 362间的弹性元件3 5 3 、 3 6 3 。这样,借由上述结构组合成一全新的座椅扶手 的调整结构。本技术设计以第二调整单元3的固定座3 l插接于座椅背(图中未示)内而使扶手l位于座椅的至少一侧,当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的调整结构包括: 一扶手; 一第一调整单元,与扶手活动结合;以及 一第二调整单元,其一端与第一调整单元活动结合,而另端固设于座椅的至少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爵
申请(专利权)人:美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