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424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包含一具有多个结合部的支撑座;以及一活动结合于支撑座一面上的座垫,座垫包含有一底座、及一设于底座一面上的垫体,且该底座具有与各结合部对接的组接部。借此,可使骑乘者依不同的车款、多变的骑乘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进行所需座垫的替换,而达到提升骑乘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自行车鞍座的改进设计,尤指可使骑乘者依不同的车款、多变的骑乘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进行所需座垫的替换,而达到提升骑乘时的舒适性的改进的自行车鞍座
技术介绍
常用自行车的鞍座大多是由皮面、海绵、射出塑料壳、支架以及其它小零件以固接方式组装成产品后于市面上销售。而由于该鞍座是以固接方式组装成产品,因此于组装后即无法拆除其中任一配件,如强行拆除将使鞍座受到相当程度的毁损。然而,市面销售的自行车皆有各自不同设计的骑乘用途,例如:适用于公路使用的车款、适用于山径使用的车款及适用于都市使用的车款等,各类车款皆有适合其自身车架的角度设计,以致于骑乘者的骑乘姿势随之调整而不相同,因此必须设计各型自行车的鞍座方可顺利进行配合,于是该鞍座于无法拆除的情况下,造成骑乘者只能依不同的车款、多变的骑乘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去选购各型不同的鞍座结合自行车使用,不仅耗费替换成本,且实用性不足以彰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可使骑乘者依不同的车款、多变的骑乘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进行所需座垫的替换,而达到提升骑乘时的舒适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包含:一具有多个结合部的支撑座;以及一活动结合于支撑座的一面上的座垫,其包含有一底座、及一设于底座一面上的垫体,且该底座具有与各结合部对接的组接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支撑座的底部一端设有一第一套接部,而该支撑座的底部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套接部与一第三套接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支撑座的各结合部为螺孔,而各结合部分别邻近第一套接部、第二套接部及第三套接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底座的各组接部分别包括有与各结合部对应的螺接孔、及分别穿过各结合部并与螺接孔结合的固定件。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座垫的垫体包括有一设于底座一面上的缓冲部、及一包覆底座与缓冲部的外覆层。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座垫的垫体包括有一结合于底座一面上的缓冲部、及一结合于缓冲部一面上的外覆层。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缓冲部为海绵层,而该外覆层为皮料层。本技术的改进的自行车鞍座的优点是,可使骑乘者依不同的车款、多变的骑乘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进行所需座垫的替换,而达到提升骑乘时的舒适性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 支撑座10结合部11第一套接部12第二套接部13第三套接部2 座垫20 底座21 垫体211缓冲部212外覆层22组接部221螺接孔222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至少是由一支撑座1与一座垫2所构成。上述该支撑座1具有多个结合部10,其中该支撑座1的底部一端设有一第一套接部11,而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套接部12与一第三套接部13,且各结合部10为螺孔,而各结合部10分别邻近第一套接部11、第二套接部12及第三套接部13。该座垫2活动结合于支撑座1的一面上,其包含有一底座20、及一设于底座20 —面上的垫体21,且该底座20具有与各结合部10对接的组接部22,其中该底座20的各组接部22分别包括有与各结合部10对应的螺接孔221、及分别穿过各结合部10与螺接孔221结合的固定件222,而该垫体21包括有一缓冲部211与一外覆层212,其中该缓冲部211为海绵,而该外覆层212为皮料材质。如是,通过上述技术特征组合成一全新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当本技术座垫2的垫体21于制作时,可将缓冲部211设于底座20的一面上,再以外覆层212包覆底座20与缓冲部211,或将缓冲部211与外覆层212以抽真空的方式予以结合,使缓冲部211直接黏合底座20与外覆层212 ;另外,本技术的垫体21可依不同的车款、多变的骑乘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等需求而变更缓冲部211与外覆层212的造型(例如:厚度或分布面积),以提升骑乘者的骑乘舒适感;再者,外覆层212亦可依骑乘者个人喜好而变更颜色或印刷所需的图案。而当本技术运用时,是以支撑座1的第一套接部11、第二套接部12及第三套接部13与自行车座管的支架结合(图未示),而供骑乘者骑乘自行车时的使用,且骑乘者可依不同的骑乘状态(例如:不同的车款、多变的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进行所需座垫2的替换,于替换时,可将座垫2设于支撑座1的顶面上,并使底座20所具有各组接部22的各螺接孔221分别对应支撑座1的结合部10,再以各固定件222分别穿过各结合部10与螺接孔221予以结合;反之,当座垫2卸除时,可将各固定件222自各结合部10与螺接孔221内取出而移除垫体21,再以前述结合方式进行所需座垫2的替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改进的自行车鞍座确实有效改进常用自行车鞍座的缺失,可使骑乘者依不同的车款、多变的骑乘路况、骑乘时的身体状况以及骑乘时的个人习惯,进行所需座垫的替换,而达到提升骑乘时的舒适性,明显使本技术更进步、实用且符合骑乘者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技术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专利技术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主权项】1.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包含: 一支撑座,具有多个结合部;以及 一座垫,活动结合于所述支撑座的一面上,其包含有一底座、及一设于所述底座一面上的垫体,且所述底座具有与各所述结合部对接的组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一端设有一第一套接部,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套接部与一第三套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各所述结合部为螺孔,各所述结合部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套接部、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三套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各所述组接部分别包括有与各所述结合部对应的螺接孔、及分别穿过各所述结合部并与所述螺接孔结合的固定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的垫体包括有一设于所述底座一面上的缓冲部、及一包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自行车鞍座包含:一支撑座,具有多个结合部;以及一座垫,活动结合于所述支撑座的一面上,其包含有一底座、及一设于所述底座一面上的垫体,且所述底座具有与各所述结合部对接的组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柏凯
申请(专利权)人:美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