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仪晃专利>正文

折叠式脚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9192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折叠式脚踏车,其包括有以一转向管组、一下管组、一座管组及一上管组相互枢接而组成的一车架,以及设于该转向管组上的一前轮与一握把、设于该座管组上的一椅垫、与设于该下管组上的一后轮组,该下、上管组分别具有相互枢接的二管件,此折叠式脚踏车仅需将上管组的二管件相互分离或组接,便可对该车架进行折叠以便收纳,或是展开以供骑乘,无需使用其它额外的组装工具,可更便于随身骑乘使用,为一实用的折叠式脚踏车的设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 一种脚踏车,尤指 一种可折叠以方便提携的折叠式脚 踏车。
技术介绍
脚踏车为 一种受到广泛利用的代步及休闲工具,经常用于短距离路程 间的往返,例如通勤族利用脚踏车往返于出发地与大众运输工具之间,以 及大众运输工具与目的地之间,其中,折叠式脚踏车以其折叠后可缩短车 架长度,以便于携带、运送及收纳,而日渐受到大众的欢迎。唯目前现有技术的折叠式脚踏车不论是在折叠以便收纳,或是展开以 便骑乘之前,皆需要对多个不同的部位进行拆解及组装,甚至还须配合使 用螺丝起子等工具,方能改变该折叠式脚踏车的外型,如此一来,对于想 携带折叠式脚踏车搭乘大众运输工具的人来说,就必须再额外携带组装工 具,实有其操作使用上的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 叠式脚踏车,希借此设计解决目前现有技术的折叠式脚踏车需要对多个部 位进行拆解后方能改变其外型的缺点。为了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为使一折叠式脚踏车包括有一车架,其包含有相互枢接的一转向管组、 一下管组、 一座管组及一 上管组,该下管组包含有相互枢接的一下前管及一下后管,并以该下前管 的前端枢设于转向管组下端,座管组枢设于下管组的下后管上,上管组包 含有一上前管及一上后管,该上前管的前端枢设于转向管组上端,后端则 与下管组的下后管相互枢接,该上后管后端枢设于座管组上,前端则与该 上前管的后端以可相互拆卸的方式相互组接;一前轮,其枢设于转向管组上;4一后轮组,其设于下管组的下后管上; 一椅垫,其固设于座管组上; 一握把,其固设于转向管组上。通过上述的设计,本技术的折叠式脚踏车只要将上管组的上前管 与上后管相对分离后,便可对车架的各管件进行折叠,以便于收纳,此外, 使用前也只要将车架的各管件展开,再将上管组的上前管与上后管相互组 接,便可固定各管件间的相对位置而呈一可供骑乘的状态,无需使用其它 额外的组装工具,可更便于随身骑乘使用,为一实用的折叠式脚踏车的设 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于展开状态的侧视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其中上管组的上前管与上后管相互脱离;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其中车架呈迭置的状态;图4为本技术于收折状态的侧视图5为本技术收纳于一盒体内的示意图6为本技术的转向管组的部份组件放大图7为本技术的固接座的部分组件放大图;以及图8为本技术座管组的部分组件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所示,本技术的折叠式脚踏车包括有一车架1、 一前轮 50、 一后4仑组60、 一冲争垫70及一握4巴80,其中车架1包含有一转向管组10、 一下管组20、 一座管组30及一上管组40;配合参见图3及图6所示,该转向管组10包含有相互套设的一下管 体11与一上管体12以及一快拆装置13,该下管体11外侧进一步套设有 一套管14,该套管14外侧靠近其上、下端部处分别具有二相对且间隔设 置的上枢接片141与下枢接片142,另于下管体11的下端部处固设有一轮 架16,该上管体12可伸缩地由下管体11的上端部穿设于其内部,该快拆 装置13设于下管体11外侧靠近上端部处,通过锁紧该快拆装置13可使 下管体11与上管体12相互迫紧,以固定下、上管体ll、 12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快拆装置13的构造为一现有技术,故在此不赘述;配合参见图7所示,该下管组20枢设于转向管组10上,其包含有相 互枢接的一下后管22及一下前管21,该下后管22外侧设有相对且间隔设 置的二枢接片221,并于其前端部枢设有一套接座222,该下前管21的前 端部枢设于转向管组10的套管14的下枢接片142之间,并于其后端部设 有一定位座23,该定位座23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二枢接片231,该枢 接片231枢设于下后管22的管体靠近前端部处的两侧,使该下前管21与 下后管22可相对枢转至呈相互迭置的状态;配合参见图8所示,该座管组30枢设于下管组20的下后管22上, 其包含有相互套设的一下管体31与一上管体32以及一快拆装置33,该下 管体31的下端部枢设于下后管22的枢接片221之间,其外侧靠近上端部 处设有一连接座34,该连接座34具有二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枢接片341, 该上管体32可伸缩地由下管体31的上端部穿设于其内部,该快拆装置33 设于下管体31外侧靠近上端部处,通过锁紧该快拆装置33可使下管体31 与上管体32相互迫紧,以固定下、上管体31、 32间的相对位置;配合参见图2及图7所示,该上管组40组接于转向管组10、下管组 20及座管组30之间,其包含有一上前管41、 一上后管42及一固定件43;该上前管41的前端部枢设于转向管组10套管14的上枢接片141之 间,其后端部穿设并突伸出下管组20的下后管22的套接座222,而与下 管组20的下后管22相接,另于该上前管41的后端部处径向突伸设有一 固定杆411;该上后管42的后端部枢设于座管组30的连接座34的枢接片341之 间,前端部则与上前管41的后端部相"t妄,上后管42的前端部轴向突伸有 一连接片421,该连接片421恰可环设于上前管41的后端部,并于配合上 前管41的固定杆411的位置处对应设有一凹槽422,以供容置该固定杆 411,使该上前管41与上后管42可连接而呈一直杆;该固定件43可拆卸地设于上前管41的固定杆411的自由端处,借此 迫紧上后管42的连接片421,以进一步固定该上前管41与上后管42的相 对位置,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固定杆411的自由端处环设有 螺紋,该固定件43上设有相配合的螺孔,借此方式使该二者相互组接;是以,当上后管42的连接片421环设于上前管41的.后端部,而使上 前管41的固定杆411突伸于连接片421的凹槽422之间时,可通过将该固定件4 3固设于该固定杆411上,以令上后管42的连接片421迫紧定位于上前管41的后端部,由此固定上前管41与上后管42间的相对位置,并同时固定该车架1展开的型态;前轮50枢设于转向管组10的轮架16上;后轮组60设于后下管组20的下后管22上,其包含有一后轮61、 一踏板装置62及一齿盘组63,该后轮61与该踏板装置62分别枢设于下管组20的下后管22上,该齿盘组63与该后轮61及踏板装置62相接;椅垫70固设于座管组30的上管体32的上端部,以供使用者乘坐;配合参见图4所示,握把80固设于转向管组10上,其可供使用者握持,并带动转向管组10以及前轮50转动,以调整行车方向,该握把80包含有一固定管81及二收折管82,该固定管81以与转向管组10轴向垂直的方向固设于其上管体12的上端部,该收折管82分别设于固定管81两端,其可分别轴向穿设于固定管81两端而呈一展开状态,以供使者握持,亦可相对该固定管81枢转至与转向管组IO轴向平行而呈一收折状态。配合参见图1及图2所示,当要收折此折叠式脚踏车时,需先松开上管组40的固定件43,使上后管42的连接片421与上前管41的后端部可相对脱离,如此一来,便可使上管组40的上后管42朝座管组30收折,再与座管组30—同朝下管组20的下后管22的后端部收折,此外,配合参见图3所示,该下管组20的下前管21与下后管22以及上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脚踏车,其包括有一车架、一前轮、一后轮组、一椅垫及一握把,该车架进一步包含有一转向管组、一下管组、一座管组及一上管组,其特征在于: 转向管组上套设有一套管,并于一下端部上固设有一轮架; 下管组枢设于转向管组上,其包含有 相互枢接的一下前管及一下后管,该下前管的前端部枢设于转向管组的套管的下端部,后端部则枢接于该下后管的管体靠近前端部处; 座管组枢设于下管组的下后管; 上管组包含有一上前管及一上后管,该上前管的前端部枢设于转向管组的套管的上端部, 其后端部与下管组的下后管的前端部相互枢接,该上后管的后端部枢设于座管组上,其前端部与该上前管的后端部以可相互拆卸的方式相互组接; 前轮枢设于转向管组的轮架上; 后轮组设于下管组的下后管上,其包含有一后轮、一踏板装置及一齿盘组,该 后轮与该踏板装置分别枢设于下后管上,该齿盘组与该后轮及踏板装置相接; 椅垫固设于座管组上; 握把固设于转向管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仪晃
申请(专利权)人:陈仪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