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6930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包括:机壳,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的固定筋、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机壳包括一体设置的机壳内套和机壳外套,且机壳的截面为一端封闭的U型腔体结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其中,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之间,相向地设置有活动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插拔的活动筋与机壳一体设置的固定筋形成的一密封的S型水路结构,使得冷却水流的定向流动性得到了保证,减少了自循环水涡流甚至实现无自循环水涡流,能够均匀且充分的冷却电机,此外,此冷却水路结构不需要焊接,降低了工艺难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加快了加工生产周期,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外壳的冷却水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防止全^求变暖问题以及节约资源方面,电动车辆以及混合动力 车辆已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因此,电机的地位就显得举足轻重 了。然而,电机运行时随着单位体积损耗的增长,引起电机各部分温度升 高,这直接影响到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因此电机冷却系统的设 计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有效、快速地冷却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机,通 常采用水冷的形式冷却电机,冷却水流从电机壳体壁,沿着设计好的水路单 向流动,使得电机的壳体壁维持在较低的温度。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常用水冷电机压铸机壳的水路结构常采用焊接工艺将 水路结构、水流走向焊接成型。水冷电机机壳一般分为机壳内套、水道筋、 机壳外套、密封端环等零部件,通过焊接工艺将零部件焊接成一套完整的具 有循环水路结构的机壳,这种工艺复杂,焊装工艺时间长,降低了电机生产 的效率。同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常用水冷电机压铸机壳的水路结构是单循环的o型水路结构,只适用于铁芯长度较短的水冷电机,对于铁芯比较长的水冷电机,此种冷却水路结构会在水腔内部形成较多的自循环水涡流,机壳水道 腔体中冷却水的流向不定,在局部区域形成自循环,无法均匀的冷却电机, 会造成电机局部温升较高,久而久之会造成电机性能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电机水路冷却结构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 能够均匀且充分冷却电机的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包括机壳,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的固 定筋、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机壳包括一体设置的机壳内套和机壳外套,且 机壳的截面为 一端封闭的U型腔体结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 述机壳上,其中,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之间,相向地设置有活动筋。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插拔的活动筋与与机壳一体设置的固定筋形成的 一密封的S型水路结构,使得冷却水流的定向流动性得到了保证,减少了自 循环水涡流甚至无自循环水涡流,能够均匀且充分的冷却电机,此外,此冷 却水路结构不需要焊接,降低了工艺难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加快了加 工生产周期,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道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活动筋的卡槽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 细i兑明。参照图l,本技术包括机壳6,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6上的固定 筋7 、进水口 3和出水口 4 ,所述机壳6包括一体设置的机壳内套10和机壳 外套9,且机壳6的截面为一端封闭的U型腔体结构;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 口 4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6上,其中,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7之间,相向地 设置有活动筋1 。所述活动筋1可以设置为可插拔形式,当然,也可以设置 为固定形式,优选情况下,活动筋1设置为可插拔形式。参照图2和图3,在所述机壳内套10和机壳外套9之间,还设置有若干 个卡槽ll,用以将活动筋1卡设于其内,其卡槽ll的形状、大小与活动筋l 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活动筋1与所述包含有机壳内套10和机壳外套94的机壳6紧密贴合,且所述活动筋1与所述固定筋7在电机外壳上呈相向布置,用以与所述固定筋7、机壳内套10以及机壳外套9形成一密封的S型水路。当然,预留的s型水路的宽度、高度、水道转弯大小可以根据预先计算或其他方式得知的冷却水流量、电机温升的需要自行设计,这里不再——赘 述。同时,所述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还包括有密封端环2 、 0型圈5以及 挡圈8,所述密封端环2与所述活动筋1紧密贴合,所述0型圈5环绕于所述 密封端环2上,所述挡圈8设置于所述密封端环2背向所述活动筋1的一 侧,用于固定所述密封端环2和0型圈5 ,其中,优选情况下,0型圈5的 数量为2个,分别环绕着密封端环2朝向机壳内套10和^/L壳外套9方向的两 侧。在将所述活动筋1卡设在机壳内套10和机壳外套9之间的卡槽9中之 后,然后将带有O型圈5的密封端环2装入,再将挡圈8压入以将所述密封 端环2和0型圈8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水腔。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 要使活动筋1与密封端环2的内端面、机壳内套10和机壳外套9紧密接触, 形成一密封的密封水腔,使得冷却水流按照预定的S型水路流动,以至达到 一个良好的电机冷却效果。本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电机中单循环的0型水路结构只适用于铁芯长 度较短的水冷电机,而对于铁芯比较长的水冷电机,会在水路结构的水腔内 部形成较多的自循环水涡流,机壳6水道腔体中冷却水的流向不定,在局部 区域形成自循环,无法均匀的冷却电机的缺陷,通过设置可插拔的活动筋l 与与机壳6 —体设置的固定筋7形成的一密封的S型水路结构,使得冷却水 流的定向流动性得到了保证,减少了自循环水涡流甚至无自循环水涡流,能 够均勻、有效、充分的冷却电机,此外,此冷却水路结构不需要焊接,降低 工艺难度及成本,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加快了加工生产周期,有效的降低 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凡依照本技术之形状、结构所做的等效变 化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包括机壳(6),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6)上的固定筋(7)、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机壳(6)包括一体设置的机壳内套(10)和机壳外套(9),且机壳(6)的截面为一端封闭的U型腔体结构;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7)之间,相向地设置有活动筋(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活动筋(1)活动设置在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7)的中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活动筋(1)与机壳(6)紧密贴合,与所述固定筋(7)、机壳内套(10)以及 机壳外套(9 )形成一密封的S型水路。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机壳内套(10)和机壳外套(9 )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活 动筋(1) 一一对应的卡槽(ll)。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有密封端环(2) 、 0型圈(5)以及挡圈(8),所述密封端环(2)与所述活动 筋(1)紧密贴合,所述0型圈(5)环绕于所述密封端环(2)上,所述挡圈(8)设置于所述密封端环(2)背向所述活动筋(1)的一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包括机壳,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的固定筋、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机壳包括一体设置的机壳内套和机壳外套,且机壳的截面为一端封闭的U型腔体结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其中,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之间,相向地设置有活动筋。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插拔的活动筋与机壳一体设置的固定筋形成的一密封的S型水路结构,使得冷却水流的定向流动性得到了保证,减少了自循环水涡流甚至实现无自循环水涡流,能够均匀且充分的冷却电机,此外,此冷却水路结构不需要焊接,降低了工艺难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加快了加工生产周期,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外壳冷却水路结构,包括:机壳(6),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6)上的固定筋(7)、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机壳(6)包括一体设置的机壳内套(10)和机壳外套(9),且机壳(6)的截面为一端封闭的U型腔体结构;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固定筋(7)之间,相向地设置有活动筋(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超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