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梁结构的电动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65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双梁结构的电动轮椅,包括车架,其上架设有座椅,该车架包括主梁及辅助梁,二者由枢轴枢接在一起,可绕枢轴相对转动,主梁上设有一组可回转的导向轮及两个驱动轮,分别由各自的马达带动,该辅助梁的前缘延伸至主梁前方设有可回转的导向轮。该两组导向轮的转动轴心线可通过枢轴而绕驱动轮的转动轴旋转,以供电动轮椅在行经不平整路面时前导向轮与驱动轮的贴地性,该两组导向轮可绕一垂直于枢轴转动轴心线转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轮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轮椅的贴地特性,兼可原地回转,避免倾倒危险的双梁电动轮椅。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前那些残疾及行动不便的人一般均通过轮椅的使用,而得到较佳的行动能力。早期的轮椅设计主要是以人力驱动为主,例如由乘坐者自已用手驱动轮椅的轮子来前进或后退,或是由他人代为推动,行动极为不方便。随后便有所谓电动轮椅的开发及销售。早期的电动轮椅仅在轮椅上加装电动马达而已,结构相当简陋,也相当不适合较长距离的行动。因此另有所谓的电动代步车,特别针对年老的人设计,可移动一定距离。然而不论是电动轮椅或是电动代步车,其基本结架均为针对一般平整路面而设计的,只能做较小角度回转,不能做原地回转的操作,因此在操作上更为不便,并且在崎岖路面上易于产生倾倒或悬空等危险。台湾新型专利第137556号中揭露一种具有防倾轮的电动轮椅或代步车的设计,其通过在代步车上加装额外的动力防倾轮而克服崎岖路面的障碍。但其设计并非针对原地回转而设计,故操作于狭窄地点仍不甚方便,且此种设计在贴地性上仍有其缺陷,特别是在严重崎岖路面上行进时,仍会有相当的危险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梁结构的电动轮椅,其可具有极佳的贴地特性,除特别适合克服崎岖路面的障碍外,可在最佳的重心下,不论上、下坡或平地,均可做原地回转的动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具有双梁结构的电动轮椅,包括有一车架,其上架设一座椅,该车架具有一种双梁式结构,包括有一主梁及一辅助梁,二者可绕第一枢轴装置的第一转动轴相对转动地由第一枢轴装置枢接在一起,该主梁上设有两个分别由各自的马达带动的驱动轮,该辅助梁的前缘延伸至主梁前方并装设有两个前导向轮,该两前导向轮转动轴心线是由第一枢轴装置绕该驱动轮的转动轴心线旋转,以提供所述电动轮椅行经不平整路面时前导向轮与驱动轮的贴地性。另外该各导向轮也可绕着一个垂直于该枢轴的转动轴心线转动,以提供该各前导轮更佳的贴地性。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车架具有双梁结构,各导向轮的贴地性能好,无论上、下坡或平地都可做原地回转动作,行动时灵活且安全可靠。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侧视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车架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车架中辅助梁与主梁之间的结合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前导轮左倾浮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前导轮右倾浮动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电动轮椅车架的前视图;图10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脚踏板与辅助梁的结合关系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辅助轮的左倾浮动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电动轮椅的辅助轮的右倾浮动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电动轮椅车架的后视图;图14为本技术电动轮椅车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5为图14中电动轮椅车架的后视图;图16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在平整路面上的状态示意图;图17和图18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行经下凹路面时的情形示意图;图19和图20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行经上凸路面时的情形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行经上坡路面时的情形示意图。请参阅附图,特别是图1至图4所示,其中显示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其在图中是以参考编号10标示,电动轮椅10包括一座椅12和一车架14,座椅12固定在车架14上。座椅12可以直接固定至车架14上,或是如图中所示利用一固定座16加以固定至车架14上。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此固定座16是用现有的方式加以固定在车架14上,例如采用螺栓(未显示)来结合。在固定座16上设有数个贯穿槽18,可供设在座椅12底部的数根插杆20穿过而插入至车架14上结合座21四周的套筒22内,进而将座椅12结合至车架14上。座椅12上另设有控制开关23,可供乘座者(未显示)自由操控此电动轮椅10。另请参阅图5和图6,本技术电动轮椅10车架14具有双梁式结构体24,分别包括主梁26和辅助梁28。主梁26上设有两个马达固定部30,分设置在其左右两侧,每一个上均以螺栓32来固定住电动马达组34,乘坐者可利用控制开关23的控制下分别带动其各自的驱动轮36,进而带动电动轮椅10移动。该主梁26上也可供固定蓄电池之类的电源装置B1,以供驱动该各马达组34的运转。辅助梁28是由两根枢轴38加以枢接至主梁26,此两枢轴38是呈同轴对齐设置的,共同限定出沿着车架10的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A,而主梁26和辅助梁28即可绕着此共同的第一旋转轴A而互相相对转动。在主梁26与辅助梁28之间设有限位装置,用以限制辅助梁28相对于主梁26的转动角度。在本技术的此实施例中,该限位装置包括有一根限位螺栓39,其螺合于主梁26上的螺孔41内,而其螺栓头末端则距离辅助梁28一段距离d(如图6所示)。当辅助梁28朝向主梁26转动通过该段距离d时,其将会碰触到螺栓39,因此而限制其进一步的转动。此距离d可通过将螺栓39相对于主梁26转动来调整。辅助梁28的前缘沿着车架10的纵向方向延伸至主梁26的前方,在其上并以枢轴40枢接有一对前导向轮42。该对前导向轮42是由一前横杆44加以连接在一起,而该枢轴40则贯穿过该前横杆44而将该对前导向轮42枢接至辅助梁28上。该枢轴40是位于沿着该纵向方向延伸而垂直于该第一转动轴A的第二转动轴B上,因此可使得该对前导向轮42能绕着该第二转动轴B,并相对于辅助梁28转动,例如图7中所示向左倾转动,或如图8中所示向右倾转动。枢轴40在此实施例中可为一螺栓。而通过第一转动轴A的设置,更可使得该各前导向轮42的自身转动轴心线能够绕着第一转动轴A而相对于该各驱动轮36的转动轴心线转动。如图7和图8所示,在辅助梁28上设有前横杆转动限位浮动装置,用以限制前横杆44相对于辅助梁28转动的角度。此转动限位浮动装置包括有两根限位螺栓46,分别设在枢轴40的两侧上,其末端与前横杆44相距一段给定的距离,该距离可供限位螺栓46在前横杆44绕着枢轴40(第二转动轴B)在顺时钟及逆时钟方向上转动预定的角度时,触碰到前横杆44而限制其进一步转动。此各导向轮42最好是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至前横杆44上。如图9中所示,每一前导向轮42均可绕着垂直于第一和第二转动轴A和B的垂直转动轴相对于前横杆44转动,此种可绕垂直转动轴转动的轮子结构是已广为人知的,在此不再赘述,但本技术的设计是将整体的重心位于驱动轮36上方,因此当本技术在做原地回转时,不会担心有重心不稳的事情发生,电动轮椅将可稳如陀螺般做定点地回转,也因此,本技术无论在上坡或下坡,平地或崎岖路面,都可四平八稳地进行回转。而本技术回转时其回转中心可以是驱动轮36的任一轮,此时此驱动轮不输出动力,而由其另一侧的驱动轮做动力输出,并传动前、后导向轮42,50作行星式回转。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主梁26的后侧处,以平行于第二转动轴B的枢轴40(在此为一螺栓)将一后横杆48枢接至主梁26上。后横杆48上设有两个后导向轮50。通过枢轴38和枢轴46(或枢轴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梁结构的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车架,其上架设一座椅,所述车架具有一种双梁式结构,包括有一主梁及一辅助梁,二者可绕第一枢轴装置的第一转动轴相对转动地由第一枢轴装置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梁上设有两个分别由各自马达带动的驱动轮,所述辅助梁的前缘延伸至主梁前方,并装设有两个前导向轮,所述两前导向轮转动轴心线是由所述第一枢轴装置绕所述驱动轮的转动轴心线旋转,以提供所述电动轮椅行经不平整路面时所述前导向轮与驱动轮的贴地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必翔
申请(专利权)人: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