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角件及具有该角件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911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装箱角件及具有该角件的集装箱,该集装箱角件的内部设有容置转锁的空腔,顶壁或底壁上设有两个沿集装箱箱体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并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工作孔,在所述两工作孔之间的间隔梁上设有竖直向腔体内部延伸并与腔体内壁连接的加强筋。该集装箱角件的加强筋,使得角件的间隔梁部分的强度增大,有效减少角件在吊装时的变形量,提高了集装箱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集装箱操作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与集装箱的角件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按照集装箱AAR标准规定,普通的53英尺集装箱上40,角件的孔间距 为2261mm或者2448mm,其中加拿大所用53'箱体顶角件大部分孔间距为 2261mm,而美国所用53,箱体顶角件大部分孔间距为2248mm。为了既满足国际联运的吊装要求又能满足部分地区特殊联运的要求,北 美最新AAR标准要求北美市场超高超宽53'集装箱中间框角件逐渐更改为 双孔形式。如图1所示,该种双孔角件的外框由一顶壁、 一底壁、 一对侧壁、 一前壁以及一后壁合围而成。顶壁位于集装箱高度方向的上方,底壁位于集 装箱高度方向的下方且与顶壁正对, 一对侧壁位于集装箱宽度方向且相互正 对,前壁和后壁位于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且相互正对。当角件安装在集装箱顶 部作为顶角件时,顶壁上设有工作孔,主要用于吊装集装箱;当角件安装在 集装箱底端作为底角件时,底壁上设有工作孔,主要用于堆码以及运送中的 定位固定。该角件为底角件,其底壁上设有沿着集装箱的宽度方向排列的两 个工作孔ll、 12,在角件内部还设置有容置转锁的空腔,工作孔ll、 12均 与空腔连通,且该两工作孔的孔间距分别为2261mm和2448mm,所以,该 种双孔角件不仅能够堆放于普通的53'箱上,也能堆放于一些特殊的53'箱 上,其通用性强,得到了广泛应用。集装箱吊装主要是通过吊装装置与角件孔配合完成,因此,角件需要承 受和传递很大的载荷,在搬运过程中,角件一旦损坏,将导致惨重的损失。 而,如图2所示,现有双孔角件其虽然通用性强,但强度却不够,其两工作 孔ll、 12之间的连接部分仅为一条窄梁,因此,两孔连接部位的强度不够, 容易使角件产生变形,在箱体起吊堆码时其很容易受损。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角件,其内部设有容置 转锁的空腔,顶壁或底壁上设有两个沿集装箱箱体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并与 所述空腔连通的工作孔,在所述两工作孔之间的间隔梁上设有竖直向腔体内 部延伸并与腔体内壁连接的加强筋。所述的集装箱角件,其中,所述加强筋为两个,其对称地分布在所述间 隔梁的两端,所述两加强筋之间具有能让设置在所述空腔中的转锁自由转动 的空间。所述的集装箱角件,其中,所述空间为u形。所述的集装箱角件,其中,所述加强筋的每一个在所述间隔梁上延伸的最大尺寸加上角件的侧壁壁厚不大于97mm。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其安装有上述集 装箱角件。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集装箱角件在空腔中于连接两工作孔 的间隔梁部分设置加强筋,使得间隔梁部分的强度增大,有效减少角件在吊 装时的变形量,提高了集装箱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集装箱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双孔角件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双孔角件的剖视示意图3是本技术双孔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双孔角件的剖视示意图5是图4所示双孔角件从A方向看过去的投影视图6是转锁在双孔角件内转动的旋转轨迹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参阅图3-4,本技术集装箱角件实施例包括由一顶壁21、 一底壁 22、 一对侧壁23、 一前壁24以及一后壁25 (参阅图6)构成的方形外框。的空腔13,在底壁22上设有两个与空腔13连通的用 于吊装的工作孔ll、 12,该两工作孔ll、 12按照集装箱的宽度方向间隔排 列,且该两工作孔ll、 12的孔间距分别为2261mm和2448mm。显然,在其 他实施例中,该两工作孔也可设于顶壁21上,作为顶角件使用。如图4-5所示,底壁22上位于两工作孔11、 12之间的间隔梁14的内表 面竖直向空腔13内部延伸形成加强筋16,该加强筋16与侧壁23和顶壁21 连成一体以使角件在吊装工作时,可将两工作孔ll、 12之间的间隔梁14的 受力通过加强筋16均匀分摊到角件的顶壁21、侧壁23和底壁22上,加强 了两孔间隔梁14的强度,也增强了角件的强度。为了使加强筋16不影响转锁在空腔13内的自由转动,本实施例中加强 筋16为两个,且该两加强筋16相对于两工作孔11、 12的中心连线成对称分 布,该两对称分布的加强筋16之间设有空间17,空间17呈U形,该U形 的空间使加强筋16的边缘呈平滑过渡的圆弧形。图6为转锁在双孔角件内转动的旋转轨迹图,由图中可看出,转锁在工 作孔11、 12内旋转时其最外延的轨迹18、19分别覆盖间隔梁14的部分区域, 因此,为了不使转锁在空腔13内旋转会与加强筋16发生干涉,实验数据表 明,每个加强筋16在间隔梁14上延伸的最大尺寸Ll加上角件的侧壁壁厚 L2应不大于97mm。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加强筋16也可为一竖直延伸跨越整个空腔 13的板体,其与顶壁21、底壁22、侧壁23的内侧面连接成一体,且,加强 筋16在对应底壁22的间隔梁14的一侧开设缺口 ,该缺口呈U形或V形, 该缺口的跨度和深度可以保证转锁在空腔13内自由转动。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 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 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角件,其内部设有容置转锁的空腔,顶壁或底壁上设有两个沿集装箱箱体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并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工作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工作孔之间的间隔梁上设有竖直向腔体内部延伸并与腔体内壁连接的加强筋。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两个, 其对称地分布在所述间隔梁的两端,所述两加强筋之间具有能让设置在所述 空腔中的转锁自由转动的空间。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为U形。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每一个 在所述间隔梁上延伸的最大尺寸加上角件的侧壁壁厚不大于97mm。5、 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 装箱角件。专利摘要一种集装箱角件及具有该角件的集装箱,该集装箱角件的内部设有容置转锁的空腔,顶壁或底壁上设有两个沿集装箱箱体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并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工作孔,在所述两工作孔之间的间隔梁上设有竖直向腔体内部延伸并与腔体内壁连接的加强筋。该集装箱角件的加强筋,使得角件的间隔梁部分的强度增大,有效减少角件在吊装时的变形量,提高了集装箱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集装箱操作的安全性。文档编号B65D88/12GK201354221SQ20082012973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伟 刘, 黄国浩, 黄田化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角件,其内部设有容置转锁的空腔,顶壁或底壁上设有两个沿集装箱箱体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并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工作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工作孔之间的间隔梁上设有竖直向腔体内部延伸并与腔体内壁连接的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田化黄国浩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