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顶盖及使用该顶盖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970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顶盖及使用该顶盖的集装箱,该顶盖包括框架和连接在框架上的封板,框架包括由底纵梁和底横梁构成的矩形底框、由顶纵梁和顶横梁构成的矩形顶框和连接该两框对应角部的棱边梁,顶纵梁长度小于等于底纵梁长度,顶横梁长度小于底横梁长度,封板包括顶板、两侧板和两端板;顶盖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在上部开口的四棱柱体的集装箱箱体上进行铁路运输时,其尺寸在铁路隧道净空限界范围内;该集装箱包括由门端、前端、两侧端、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的四个角件构成的箱体和上述顶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顶盖使集装箱充分利用铁路隧道上部空间,大大提高集装箱铁路运输效率;顶盖与箱体可拆卸连接时顶盖可拆卸可以堆码,方便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部件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顶盖及 使用该顶盖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多式联运运输工具。如图1所示是普通的集装箱l,其总体结构为六面体型,其顶部由顶侧梁IO、顶横梁ll、设置在由顶 侧梁10与顶横梁11所构成的框架中的顶板12、以及设置在由顶侧梁10 %— 顶横梁11所构成的框架的四角的顶角件13组成。按照集装箱国际标准规定, 四个顶角件1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顶板12、顶横梁ll、顶侧梁10均不得 超出角件13的顶面。集装箱的内陆运输主要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如图2所不,在铁路运 输中的隧道净空限界2受铁路隧道建筑限界3的限制,而集装箱箱体的尺寸 受隧道净空限界2的限制。 一般内陆的隧道净空宽度在3.4m左右,从提高载 运效率的角度看,在隧道净空限界之内,箱体尺寸越大其载运效率越高。如图3所示,由于现有普通集装箱1的顶部是平整的,在铁路运输隧道 通过能力允许的条件下,现有普通集装箱尚未充分利用隧道顶部的空间来提 高起铁路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是,提供一种集装箱顶盖,使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充分利用隧道空间,提高集装箱铁路运输效率。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集装箱,使用上述顶盖,提 高在铁路运输中的运输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集装箱顶盖, 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固定连接在该框架上的封板,所述框架包括由底纵 梁和底横梁构成的矩形底框、由顶纵梁和顶横梁构成的矩形顶框和连接该矩 形底框和矩形顶框的对应角部的棱边梁,所述顶纵梁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底纵 梁长度,所述顶横梁长度小于所述底横梁长度,所述封板包括顶板、两侧板 和两端板;所述集装箱顶盖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在上部开口的四棱柱体的 集装箱箱体上进行铁路运输时,其尺寸在铁路隧道净空限界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顶盖中,包括分布在所述顶纵梁和底纵梁长度方向之 间固定连接该顶纵梁和底纵梁的多根框间梁,所述侧板与该框间梁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顶盖中,所述底纵梁横截面为开口向下的L形,该底纵 梁L形的一边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另一边与该侧板平行;所述底横梁横截面 为开口向下的L形,该底横梁L形的一边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另一边与该端 板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顶盖中,所述底纵梁和所述底横梁的上侧间隔设置多 个顶盖支架,该顶盖支架包括与所述底纵梁和所述底横梁的L形截面内侧相匹 配的L形上端。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顶盖中,所述底纵梁和所述底横梁与所述侧板或端板 固定连接的L形边的上侧间隔固定连接向上的钩。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顶盖中,包括设置在所述两顶横梁两端附近固定连接 该两顶横梁的两根吊装梁,所述顶板与该吊装梁固定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每 根所述吊装梁两端的吊环,该吊环转动连接在该吊装梁上,吊环的转动轴线 平行于该吊装梁上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顶盖中,所述顶板、侧板和端板采用波纹板或平板。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集装箱,包 括箱体,该箱体包括门端、前端、两侧端、底架和设置在该底架上的四个角 件,其特征在于该集装箱上端包括顶盖,该顶盖包括框架和固定连接在该 框架上的封板,所述框架包括由底纵梁和底横梁构成的矩形底框、由顶纵梁 和顶横梁构成的矩形顶框和连接该矩形底框和矩形顶框的对应角部的棱边 梁,所述顶纵梁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底纵梁长度,所述顶横梁长度小于所述底 横梁长度,所述封板包括顶板、两侧板和两端板;该顶盖可拆卸连接或固定 连接在该集装箱箱体上进行铁路运输时,其尺寸在铁路隧道净空限界范围内。 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中,所述底纵梁横截面为开口向下的L形,该底纵梁L 形的一边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另一边该侧板平行;所述底横梁横截面为开 口向下的L形,该底横梁L形的一边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另一边该端板平行;所述箱体门端、前端和两侧端的上端分别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底纵梁和所述底横梁的L形截面内侧相匹配的L形上端。在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中,所述底纵梁横截面为开口向下的L形,该底纵梁L 形的一边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另一边该侧板平行;所述底横梁横截面为开 口向下的L形,该底横梁L形的一边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另一边该端板平行, 该底纵梁和该底横梁与所述侧板或端板固定连接的L形边的上侧间隔固定连 接向上的钩,所述箱体前端和两侧端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钩配合的顶盖 锁紧机构。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顶盖及使用该顶盖的集装箱,与现有技术比较,其 有益效果是1、 该顶盖使集装箱充分利用了铁路隧道的上部空间,大大提高了集装 箱的铁路运输效率;2、 顶盖与集装箱箱体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顶盖与箱体拆卸后可以堆码,方便存储。 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普通六面体集装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铁路隧道限界示意图。图3是现有普通六面体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与隧道限界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集装箱顶盖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集装箱顶盖的局部主视图。图6是图4所示集装箱顶盖的左视图。图7是图4的B-B剖视图。图8是图4的C-C剖视图。图9是图4的H-H剖视图。图10是图4的D-D剖视图。图11是图4的K部放大图。图12是反映本实施例集装箱顶盖堆码的截面视图。图13是图12的M部放大图。图14是反映顶盖与箱体连接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与隧道限界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4至6是示出了集装箱顶盖的 -种实施例。如图4、图5、图6所示,该 集装箱顶盖包括框架和固定连接在该框架上的封板,框架包括由底纵梁20和 底横梁21构成的矩形底框、由顶纵梁22和顶横梁23构成的矩形顶框和连接该 矩形底框和矩形顶框的对应角部的棱边梁24,顶纵梁22的长度小于底纵梁20的长度,顶横梁23的长度小于底横梁21的长度,封板包括顶板204、两侧板205 和两端板203。这样,顶盖构成棱台形,其横截面为梯形,如图15所不,使用 了该集装箱顶盖的集装箱300与铁路隧道的净空限界形状相似,从而有效地利 用铁路隧道净空限界,提高集装箱的铁路运输效率。为了保证使用该集装箱顶盖的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的安全,该集装箱顶 盖的外形尺寸需要保证该集装箱顶盖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在上部开口的四 棱柱体的集装箱箱体上进行铁路运输时,该集装箱顶盖的尺寸在铁路隧道净 空限界范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取该集装箱顶盖的顶纵梁22的长度等于底纵梁20的长 度,该集装箱顶盖也能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根据顶盖强度的需要,矩形底框和矩形顶框的顶纵梁22和底纵梁20之间 沿顶纵梁和底纵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框间梁202,侧板205可搭接或之间铺设 并焊接或铆接在框间梁202上。顶板205可焊接或铆接在矩形顶框上,侧板205可焊接或铆接在顶纵梁 22、底纵梁20和棱边梁24上,端板203可焊接或铆接在顶横梁23、底横梁21 和棱边梁24上。顶板204、侧板205和端板203可采用波纹板、平板或波纹板与 平板的组合。如图4、图7、图11所示,为方便顶盖的吊装,在矩形顶框的两顶横梁22 的两端附近设置固定连接该两顶横梁的两根吊装梁201,顶板204搭接焊接在 该吊装梁201上(或直接铺设在该吊装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固定连接在该框架上的封板,所述框架包括由底纵梁和底横梁构成的矩形底框、由顶纵梁和顶横梁构成的矩形顶框和连接该矩形底框和矩形顶框的对应角部的棱边梁,所述顶纵梁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底纵梁长度,所述顶横梁长度小于所述底横梁长度,所述封板包括顶板、两侧板和两端板;所述集装箱顶盖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在上部开口的四棱柱体的集装箱箱体上进行铁路运输时,其尺寸在铁路隧道净空限界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谷何建军郭权东黄自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