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速传动装置的润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7866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传动装置的润滑系统,所述变速传动装置具有一内置的轴间差速器,其中在所述传动装置的一轴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切换一个或两个低(慢)传动级的同步接合装置和所述轴间差速器,其中通过一在所述轴内的中央纵向通道和由该中央纵向通道分出的径向通道和/或径向隙部为所述同步接合装置和所述轴间差速器供给润滑油。为了使润滑油供给更好地适应机动车的特定行驶状态,设有内置在纵向通道(34)中的机构(40),所述机构与行驶速度相关地改变对所述同步接合装置(18)和轴间差速器(28)的润滑油输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变速传动装置 的润滑系统,所述变速传动装置具有一内置的轴间差速器/中央差速器。
技术介绍
已知这种也称为变速器的、用于机动车的全轮驱动的变速传动装置。此外,所述同 步接合装置和轴间差速器的润滑油供给通过一设置在传动装置的输出轴或轴中的纵向通 道等来实现,所述纵向通道经由径向通道和/或径向隙部特别是通过离心作用为润滑位置 提供润滑油。在结构上将径向通道和/或径向隙部的尺寸规定成使机动车行驶运行中总 是确保充分的润滑油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所述类型的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利用构造简 单的机构确保润滑油供给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行驶条件。所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有利的改进方案由其 它权利要求给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在所述纵向通道中内置有一机构,所述机构与行驶速度相关地 改变对同步接合装置和轴间差速器的润滑油输入。本专利技术基于这种知识在确定的行驶状 态下优选润滑同步接合装置而在其它行驶状态下优选润滑轴间差速器是有利的,其中通过 上述机构不必提高在结构上由通道截面等规定的润滑油输入。该机构可以是设置在纵向通 道中的阀瓣/闸板、扇状物、滑块/滑阀等,其必要时以电、机电等方式通过行驶速度信号来 控制。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出机构通过离心力致动,进而在没有相应的附加控制费用的 情况下起作用。特别有利地,机构在行驶速度较高且所述同步接合装置分离时更多地将润滑油导 向所述同步接合装置。在此已知由于同步接合装置的功能部件在行驶速度较高时的转速 差较高,所以增加润滑油供给是有利的并能降低功能部件如同步环等的磨损。在此优选地,所述机构包括节流元件,该节流元件在行驶速度较高时至少是减少 对轴间差速器的润滑油输入,这一点在结构成本低的同时提高了对同步接合装置的润滑油 输入。在行驶速度较高时减少对轴间差速器的润滑油输入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如根据本发 明已知在所述范围内在差速器的功能部件、如差速齿轮等中不存在或仅有很小的转速差。 相反在低行驶速度范围内,不对差速器的润滑油供给进行节流,从而例如在机动车车轮打 滑时确保对功能部件的充分润滑。在构造和功能有利的布置结构中,可以在朝向同步接合装置分出的径向通道的下 游,在纵向通道中装入节流元件从而类似地具有双重功能在行驶速度较高时至少是减小 纵向通道的流通截面,同时提高对同步接合装置的润滑油供给。以技术上特别简单的方式,节流元件可以是离心配重,所述离心配重被弹性地预 紧到一尽可能释放纵向通道的位置中,而在与较高的行驶速度相对应的轴转速下移出到一 至少是缩小所述纵向通道的截面的位置中。对此,可以以有利地与轴的中央纵向通道相匹配的方式将离心配重设计成扇形, 该离心配重在一装入纵向通道的环形框架中、在径向引导部中以能径向移位的方式被引导 并被一公共的弹性圈保持在移入位置中。在此,离心配重在移出位置中可形成基本上连续的环形壁,该环形壁使纵向通道 的直径缩小、进而以简单的方式对该纵向通道或对轴间差速器的润滑油输入进行节流。此外优选地,设置四个各自在纵向通道的周向上覆盖约90度的离心配重,所述离 心配重在两个沿轴向方向依次/前后布置的、交叉(十字形)的径向引导部中被以能移位 的方式引导,使得所述离心配重在移入位置中重叠以充分地释放纵向通道的位于径向外侧 的环形截面。优选地,同步接合装置可以是一用于切换变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变速级和第二变速 级的双(两用)同步接合装置。在相应的布置结构中,也可以以上述方式为一用于切换变 速传动装置的倒档或第三档和第四档的同步接合装置供给(润滑)油。最后,轴间差速器 可以是一本身已知的、感知转矩的自锁式差速器或平行轴式差速器。附图说明下面以其它细节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示出图1示出一用于机动车的变速传动装置的局部纵向剖视图,所述变速传动装置具 有内置的轴间差速器,其中与行驶速度相关地对同步接合装置和差速器进行润滑油供给;图2以放大的比例示出变速传动装置的轴和装入的节流元件沿图1中线II-II的 剖视图,所述轴具有中央纵向通道,其中示出在移入位置中的节流元件;图3示出根据图2的在节流的移出位置中的节流元件;图4以立体图示出根据图2的在移入位置中的节流元件;和图5同样以立体图示出根据图3的在节流的移出位置中的节流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仅在理解本专利技术所需的范围内对在图1中仅部分示出的变速传动装置10或变速 器进行说明。在变速传动装置10的壳体12中,通过相应的滚动轴承(没有附图标记)以能转 动的方式支承一输入轴14和一位于其下方的输出轴16。在输入轴14和输出轴16上设置 有分别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形成六个前进档变速级和一个倒档变速级,所述齿轮能通过 双同步接合装置18交替地切换。详细地,在输出轴16上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有两个空套齿轮20、22,所述空套齿 轮20、22与在输入轴14上的固定齿轮24、26相啮合并设计用于切换第一和第二慢变速级, 其中布置在中间的同步接合装置18的切换套被一未示出的切换装置相应地轴向移动。双 同步接合装置18具有已知的构造方式,所以未进一步描述。在输出轴16的一个端侧16a上固定地安装有一轴间差速器或自锁式托森差速器28,所述轴间差速器或自锁式托森差速器28以未示出的方式驱动前轴差速器和后轴差速 器以用于驱动机动车的前轮和后轮。托森差速器28同样具有已知的构造方式,所以未进一 步描述。变速传动装置10具有一润滑系统,通过所述润滑系统来润滑滚动轴承、齿轮、同 步接合装置18、托森差速器28和所有需要润滑油供给的传动部件。润滑油系统还通过仅部分示出的收集装置30收集由传动部件从变速传动装置10 的润滑油池中甩出的润滑油,并以已知的方式通过输入管32将该润滑油还引导到在输入 轴14和输出轴16中的中央纵向通道34中。下面描述变速传动装置10的润滑系统的支路,所述支路涉及具有空套齿轮20、22 和托森差速器28的输出轴16。对此,从输出轴16的纵向通道34分出多个径向通道36,所述径向通道36确保空 套齿轮20、22和双同步接合装置18的润滑油供给。在此,被导入纵向通道34的润滑油在 输出轴16转动时在离心作用下被压入相应的轴承座/轴承位置并穿过同步接合装置18的 未示出的同步环。此外,延伸至输出轴16的端侧16a的纵向通道34经由一在端侧16a上形成的径 向隙部38与托森差速器28的功能部件液体连接,从而此外经由所述径向隙部38 (也可以 是多个径向隙部38)、在离心作用下将润滑油从纵向通道34压入托森差速器28。纵向通道 34如图所示可以具有一局部直径缩小的部段34a。基于在图1的左侧经由插入纵向通道34的输入管32输入润滑油,在径向通道36 的下游,将机构40(仅在图1中示出)装入纵向通道34中,所述机构以离心力致动的方式、 在输出轴16的与机动车行驶速度成比例的转速较高时减少对托森差速器28的润滑油输 入,进而同时增强对空套齿轮20、22和双同步接合装置18的润滑油供给。机构40根据图2至图4包括四个作为节流元件起作用的、扇形的、分别在90度的 圆周上延伸的离心配重42,所述离心配重42被沿径向向内弹性地预紧到尽可能释放纵向 通道34的位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传动装置(10)的润滑系统,所述变速传动装置具有一内置的轴间差速器(28),其中在所述传动装置(10)的一轴(16)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切换一个或两个低(较慢)传动级的同步接合装置(18)和所述轴间差速器(28),其中通过一在所述轴(16)内的中央纵向通道(34)和由该中央纵向通道分出的径向通道和/或径向隙部(36、38)为所述同步接合装置(18)和所述轴间差速器(28)供给润滑油,其特征在于,设有内置于所述纵向通道(34)中的机构(40),所述机构与行驶速度相关地改变对所述同步接合装置(18)和轴间差速器(28)的润滑油输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鲁斯特博格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