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性内耳微滴药物投放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7053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靶向性内耳微滴药物投放器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利用新材料及影像学研究的基础上,用超细聚酰亚胺管与微升级注射器相连接,实现超级微创靶向性地经过中耳向内耳进行药物投放。其单次投放体积在大鼠仅为2微升,在人类为10-20微升。活体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证实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在半小时之内便可将药物投放至内耳,3小时后药物在耳蜗均匀分布,中耳等非治疗区域的药物分布极少,在实现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药物非特异分布而导致的副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明显优于市场产品,是一种全新概念内耳药物投放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耳微滴药物投放器及其使用方 法。
技术介绍
经鼓室注射向内耳进行药物投放,被认为是迄今最微小创伤的内耳药物投放方 式,通过限制药物在机体其他部位的分布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然而,经中耳粘膜吸 收、经咽鼓管引流而吞咽的药物剂量远高于其进入内耳的量。内耳的药代动力学要求持 续性地进行药物投放,而经过鼓膜直接注射实际上不可行。因此,一种特殊设计的经过 圆窗向内耳进行药物投放的装置美国的Silverstein MicroWick device面市了。但是,该 装置直径很粗,需要经过中耳通风管安装使用,创伤大,容易导致感染,且注射体积很 大,无法避免上述非靶子部位的吸收造成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且可避免非靶子部位吸收造成 副作用的靶向性内耳微滴药物投放器。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的内耳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从中耳到内耳的药物转运存 在卵圆窗和圆窗两条途径,且卵圆窗途径比圆窗途径更加有效。组织学研究表明, 连接镫骨地板与卵圆窗的镫骨环韧带由多孔的原纤蛋白(36-kDa microfibril-associat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靶向性内耳微滴药物投放器,其特征在于由超细聚酰亚胺管与微升级注射装置相连接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静逸马锐皮克郑宏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