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1939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该导叶包括螺旋线部分、扩散段部分、弯道部分及反导叶部分,螺旋线部分的出口处面积与弯道部分的轴向面积相等,弯道部分的出口处设置有一使流道从螺旋线部分出口处到反导叶部分进口处的面积均匀变化的斜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斜坡,液流经过坡道后,流速均匀变化,流向缓慢变化,减小了由流向突变带来的水力损失,大大改善了导叶的水力性能,经过测试,导叶的效率可提高1%~2%。(*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泵导叶,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
技术介绍
分段式多级泵中,从叶轮出来的液体靠导叶收集并输送到下一级叶轮的进口。目前在分段式多级泵中,多采用径向式导叶和流道式导叶,而其中以径向式导叶最为常见。径向式导叶由正导叶、弯道和反导叶三部分组成。常规的径向式导叶如附图1所示。正导叶包括螺旋线部分1(图1中AB段)和扩散段部分2(图1中BC段)。弯道部分3(图1中CD段)的作用在于改变液流的方向。反导叶部分4(图1中DE段)在于使从弯道出来的液体均匀地流图下一级叶轮进口。这种设计方法中弯道是根据正导叶部分加上壁厚以后自然形成的空间,这样的设计方法虽然简单,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1)正导叶螺旋线部分与弯道部分连接处(C处)存在截面积突变,液流经过此处速度发生突变,引起水力损失,从而降低泵的效率;(2)由于弯道是由正导叶螺旋线部分加上壁厚以后自然形成,正导叶螺旋线部分中的液流方向与弯道中液流的方向不一致,故弯道的流道形状不是规则变化,而且有一个大台阶,这样一来液流经过弯道后由于流向改变较大会有较大的水力损失,从而降低泵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善了导叶的水力性能、导叶效率较高的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该导叶包括螺旋线部分、扩散段部分、弯道部分及反导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线部分的出口处面积与弯道部分的轴向面积相等。所述的弯道部分的出口处设置有一斜坡,该斜坡使流道从螺旋线部分出口处到反导叶部分进口处的面积均匀变化。所述的螺旋线部分的出口处与弯道部分的出口处的夹角为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采用斜坡,液流经过坡道后,流速均匀变化,流向缓慢变化,减小了由流向突变带来的水力损失,大大改善了导叶的水力性能,经过测试,导叶的效率可提高1%~2%。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径向式导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K向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螺旋线部分、2为扩散段部分、3为弯道部分、4为反导叶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其结构如图2所示,该导叶包括螺旋线部分1、扩散段部分2、弯道部分3及反导叶部分4,本技术减小了弯道部分2的轴向面积,即图2中abc构成的部分,使其与正导叶螺旋线部分1出口处的面积相等或接近相等,利用减小的面积部分,建立一个斜坡,即图2中cd构成的部分,使流道从正导叶螺旋线部分1的出口处开始,到反导叶部分4进口处的面积均匀变化,消除液流流速的突变,减小水力损失。螺旋线部分1的出口处与弯道部分3的出口处的夹角为45°。斜坡的建立,使液流的流向由导叶的切向向径向缓慢变化,减小了由流向突变带来的水力损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该导叶包括螺旋线部分、扩散段部分、弯道部分及反导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线部分的出口处面积与弯道部分的轴向面积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该导叶包括螺旋线部分、扩散段部分、弯道部分及反导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线部分的出口处面积与弯道部分的轴向面积相等。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弘寿满光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思特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