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波纹板和流延膜应用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532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异相丙烯共聚物,其包含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EPR),具有宽的分子量分布和明确限定的总乙烯含量,以及乙丙橡胶(EPR)与丙烯均聚物(PPH)的特性粘度的特定比率ηEPR/ηPPH。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制造这样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特别适合用于波纹板和流延膜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EPR)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具有 宽的分子量分布、明确限定的总乙烯含量、以及乙丙橡胶(EPR)与丙烯均聚物(PPH)的粘度 的特定比率nEPR/nPPH。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造这样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异 相丙烯共聚物特别适合用于波纹板(corrugated sheet)和流延膜应用。
技术介绍
通常也称作“冲击共聚物”或“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由其中分散有 橡胶的作为基质相的丙烯聚合物制成。橡胶的添加改善了丙烯均聚物的冲击性能,特别是 在低温下的冲击性能。典型的可商购得到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由丙烯均聚物基质和乙丙橡胶 制成。异相丙烯共聚物可例如通过将橡胶配混入基质丙烯聚合物中而制造。然而,对于 大规模工业制造来说,优选的制造方法为通过在一系列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催化剂、外部 电子给体和用于控制所制造的聚合物的分子量的氢气的存在下进行序列聚合,其中在第一 步骤中通过丙烯的均聚产生所述基质,并且在第二步骤中通过丙烯与乙烯的共聚产生乙丙 橡胶(Era)。由于异相丙烯共聚物良好的机械性质,尤其是其良好的冲击性能,异相丙烯共聚 物已经找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挤出和注射方法使其转化。虽然由于分散的橡胶的存在以 及它们与基质相的相互作用,对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机械性质进行优化已经足够困难,但是 在挤出应用中所增加的困难在于加工性质和机械性质取决于相同的因素。例如在波纹板、 流延膜、吹塑膜、管道和波纹管道中这样的困难变得非常明显。随着这种制品的制造商持续努力地节省材料(down gauge)和以更高的产量运行, 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些应用中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的加工性能和/或机械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改善的加工性能的异相丙烯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挤出应用中,例如特别是波纹板、流延膜、吹塑膜、片 材挤出、热成型、管道和波纹管道中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异相丙烯共聚物。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异相丙烯共聚物。
技术实现思路
我们已经发现,可通过提供包含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EPR)的异相丙烯 共聚物而实现以上目的中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具有ldg/min 2dg/min的 熔体流动指数(根据ISO 1133、条件L、230°C、2. 16kg测量),8. 5 10. 0的分子量分布Mw/ Mn (基于粒料进行测量)以及相对于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为6. 0重量% 11. 0重 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所述EPR以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总重量的10. 0重量% 16. 0重 量%的量存在,其中特性粘度之比ηΕΡΚ/ηΡΡΗ(在135°c下,在1,2,3,4_四氢化萘中测量) 为1. 70 2. 00,并且其中EPR的量与总乙烯含量之比(EI3R的重量% /乙烯的重量% )为 1· 30 1. 90。 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由这样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制成的波纹板和流延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在齐格勒-纳塔聚合催化剂、烷基铝、外部电子给体和氢气的存在 下制造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包含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 (EPR),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使丙烯聚合以制造至少两种具有不同熔体流动指数的丙烯均聚物级分,其中 具有最高熔体流动指数的级分的熔体流动指数与具有最低熔体流动指数的级分的熔体流 动指数之比为1.5 7.0,(b)随后将步骤(a)中所获得的组合的丙烯均聚物级分输送至进一步的聚合反应 器,和(c)在所述进一步的聚合反应器中使丙烯和乙烯共聚以制造乙丙橡胶(EPR),其中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具有ldg/min 2dg/min的熔体流动指数(根据ISO 1133、条件L、230°C、2. 16kg测量),8. 5 10. 0的分子量分布Mw/Mn (基于粒料进行测量) 和6.0重量% 11. 0重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所述EPR以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10.0 重量% 16.0重量%的量存在,其中特性粘度之比ηΕΡΚ/ηΡΡΗ(在135°C下,在1,2,3,4_四 氢化萘中测量)为1.7 2.0,并且其中EPR的量与总乙烯含量之比(EI5R的重量%/乙烯 的重量%)为1.30 1.90。具体实施例方式我们现已发现可通过提供如下异相丙烯共聚物实现以上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 异相丙烯共聚物具有宽的分子量分布、明确限定的总乙烯并且在作为基质相的丙烯均聚物 的性质和乙丙橡胶的性质之间具有一些相关性。本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具有ldg/min 2dg/min的熔体流动指数(根据ISO 1133、条件 L,230°C、2. 16kg 测量)。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特征在于宽的分子量分布Mw/Mn。当基于粒料进行 测量时,分子量分布Mw/Mn为8. 5 10. 0。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可例如通过使用尺寸排阻 色谱法(SEC)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特征还在于相对于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为6. 0 重量% 11. 0重量的总乙烯含量。优选地,相对于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总重量,所述总乙 烯含量为7.0重量% 10. 0重量%且最优选为7.5重量% 9.0重量%。可容易地通过 分析方法例如IR或NMR分析确定总乙烯含量。本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包含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EPR)。优选地,所 述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EPR)的总和占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至少90.0重量%。 更优选地,它们占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至少95. 0重量%或97. 0重量%或99. 0重量%, 甚至更优选占至少99. 5重量%和最优选占至少99. 8重量%。所述乙丙橡胶(EPR)以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总重量的10. 0重量% 16. 0重量% 的量存在。优选地,所述乙丙橡胶(EPR)以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总重量的11.0重量% 15. 0重量%的量、且更优选12. 0重量% 14. 0重量%的量存在。乙丙橡胶的量是作为二 甲苯可溶部分中的丙酮不溶部分确定的。所述二甲苯可溶部分中的丙酮不溶部分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将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溶解在回流着的二甲苯中,将该溶液冷却至25°C,过滤 所述溶液,随后对该溶液以及导致形成沉淀的丙酮进行搅拌。在过滤器上收集所述沉淀物, 并对其进行干燥和称重,该沉淀物表示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二甲苯可溶部分中的丙酮不 溶部分。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来说,必要的是乙丙橡胶(EPR)与丙烯均聚物 (PPH)的特性粘度之比nEPK/nPra(在135°C下,在1,2,3,4_四氢化萘中测量)为1. 70 2. 00。优选地,该比率为1. 75 1. 95且最优选为1. 80 1. 90。而且,必要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具有1. 30 1. 90的乙丙橡胶(EPR)总 量与总乙烯含量之比(Era的重量% /C2的重量% )。优选地,Era的重量% /C2的重量%为 1. 35 1. 85、更优选为1. 40 1. 80、甚至更优选为1. 45 1. 65且最优选为1. 50 1. 7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异相丙烯共聚物进一步地特征在于丙烯均聚物基质(PPH)具有 相对于所述丙烯均聚物总重量为至多2. 5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包含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EPR)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具有1dg/min~2dg/min的熔体流动指数(根据ISO1133、条件L、230℃、2.16kg测量),8.5~10.0的分子量分布Mw/Mn(基于粒料进行测量)以及相对于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为6.0重量%~11.0重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所述EPR以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的10.0重量%~16.0重量%的量存在,其中特性粘度之比η↓[EPR]/η↓[PPH](在135℃下,在1,2,3,4-四氢化萘中测量)为1.70~2.00,并且其中EPR的量与总乙烯含量之比(EPR的重量%/乙烯的重量%)为1.30~1.9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7-11-26 07121506.5包含丙烯均聚物(PPH)和乙丙橡胶(EPR)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具有1dg/min~2dg/min的熔体流动指数(根据ISO 1133、条件L、230℃、2.16kg测量),8.5~10.0的分子量分布Mw/Mn(基于粒料进行测量)以及相对于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为6.0重量%~11.0重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所述EPR以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的10.0重量%~16.0重量%的量存在,其中特性粘度之比ηEPR/ηPPH(在135℃下,在1,2,3,4-四氢化萘中测量)为1.70~2.00,并且其中EPR的量与总乙烯含量之比(EPR的重量%/乙烯的重量%)为1.30~1.90。2.权利要求1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相对于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所述总 乙烯含量为7.0重量% 10.0重量%。3.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EPR以所述异相丙烯共聚物的 总重量的11. 0重量% 15. 0重量%、优选12. 0重量% 14. 0重量%的量存在。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特性粘度之比nEPK/nPPH* 1. 75 1. 95。5.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EPR的量与总乙烯含量之比为 1. 35 1. 85。6.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均聚物(PPH)具有相对于 所述丙烯均聚物的总重量为至多2. 5重量%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7.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均聚物(PPH)包含至少两 种具有不同熔体流动指数(根据ISO 1133、条件L、230°C、2. 16kg测量)的丙烯均聚物级 分。8.权利要求7的异相丙烯共聚物,其中具有最高熔体流动指数的级分的熔体流动指数 与具有最低熔体流动指数的级分的熔体流动指数之比为1. 5 7.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莎贝尔伊登斯阿兰斯坦德尔特奥利维尔洛斯特杰尔姆格罗马达凯蒂登道
申请(专利权)人:道达尔石油化学产品研究弗吕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