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检测器和光检测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2918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检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检测器(1)具备:n型InAs基板(12);形成在n型InAs基板(12)上的n型InAs缓冲层(14);形成在n型InAs缓冲层(14)上的n型InAs光吸收层(16);形成在n型InAs光吸收层(16)上的InAs↓[X]P↓[Y]Sb↓[1-X-Y]顶盖层(18)(X≥0,Y>0);形成在顶盖层(18)上且在堆积方向上具有开口部(20h)的第1无机绝缘膜(20);由p型杂质自第1无机绝缘膜(20)的开口部(20h)扩散而形成的p型杂质半导体层(24),其自顶盖层(18)到达n型InAs光吸收层(16)的上层为止;以及形成在第1无机绝缘膜(20)上及p型杂质半导体层(24)上的第2无机绝缘膜(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检测器和该光检测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光检测器已知有光电二极管。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p型InAsPSb半导体层和n型InAs半导体层而形成pn接合的台面型光电二 极管。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0-2335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台面型光电二极管中,pn接合部露出,故因吸湿等而引起 的特性的经时变化较大,可靠性低。另外,pn接合部的露出还会导致 暗电流的增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可靠性且减小暗电流的 光检测器。本专利技术的光检测器具备(a滞1导电型InAs基板;(b)第1导电型 InAs缓冲层,其形成于第1导电型InAs基板上;(c)第1导电型InAs 光吸收层,其形成于第l导电型InAs缓冲层上;(d)顶盖层,其形成于 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上,且由包含As、 P及Sb中的至少两者与 In的InAsxPySbLx.Y(X^0, Y〉0)而构成;(e)第1无机绝缘膜,其形成 于顶盖层上,且在堆积方向上具有开口部;(f)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 层,其由第2导电型杂质自第1无机绝缘膜的开口部扩散而形成,并 且自顶盖层一直到达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以及(g) 第2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第1无机绝缘膜上及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 体层上。本专利技术的光检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l)第1堆积工序, 在第1导电型InAs基板上,依次堆积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第15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由包含As、 P及Sb中的至少两者与In的 InAsxPySb,—x.y(X^0, Y〉0)所构成的顶盖层、以及第1无机绝缘膜; (2)开口部形成工序,在第1无机绝缘膜上沿堆积方向形成开口部;(3)扩散工序,使用第1无机绝缘膜的开口部,使第2导电型杂质自顶盖 层一直扩散到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以形成第2导电 型杂质半导体层;以及(4)第2堆积工序,在第1无机绝缘膜上及第2 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上堆积第2无机绝缘膜。根据该光检测器,使用第1无机绝缘膜的开口部使第2导电型杂 质扩散以形成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并且在该第2导电型杂质半 导体层及第1无机绝缘膜上形成第2无机绝缘膜,故由第2导电型杂 质半导体层和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所形成的pn接合部被由耐湿 性优异的无机绝缘膜而覆盖。因此,可提高可靠性,并且可减小暗电 流。另外,除包含受光区域的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之外,被第1 无机绝缘膜及第2无机绝缘膜覆盖双层,故可进一步减小暗电流。此处,InAs与InAsxPYSb,.x.y的晶格匹配度高。因此,根据该光检 测器,可提高光吸收层与顶盖层的晶格匹配度,且可减少结晶变形。 进而,根据该光检测器,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自顶盖层一直到达 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故可充分确保相对于被检测光 的波长的吸收波长。其结果可提高相对于被检测光的波长的受光灵敏 度。本专利技术的光检测器具备(a)第1导电型InAs基板;(b揮1导电型 InAs缓冲层,其形成于第1导电型InAs基板上;(c)第1导电型InAs 光吸收层,其形成于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上;(d)顶盖层,其形成于 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上,且由包含As、 P及Sb中的至少两者与 In的InAsxPySbLx.y(X^0, Y〉0)而构成;(e)第1无机绝缘膜,其形成 于顶盖层上;(f)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其由第2导电型杂质经由 第1无机绝缘膜进行离子注入而形成,并且自顶盖层一直到达第1导 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以及(g)第2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第 1无机绝缘膜上。本专利技术的光检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l)第1堆积工序, 在第1导电型InAs基板上,依次堆积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由包含As、 P及Sb中的至少两者与In的 InAsxPYSbbx.y(X^0, Y〉0)所构成的顶盖层、以及第1无机绝缘膜; (2)离子注入工序,将第2导电型杂质经由第1无机绝缘膜自顶盖层直 至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第2导 电型杂质半导体层;以及(3)第2堆积工序,在第l无机绝缘膜上堆积 第2无机绝缘膜。根据该光检测器,将第2导电型杂质经由第1无机绝缘膜进行离 子注入以形成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并且在第1无机绝缘膜上形 成第2无机绝缘膜,故由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和第1导电型InAs 光吸收层所形成的pn接合部被耐湿性优异的无机绝缘膜覆盖双层。因 此,可提高可靠性,并且可减小暗电流。如上所述,由于InAs与InAsxPySbbx.y的晶格匹配度高,故该光 检测器也可提高光吸收层与顶盖层的晶格匹配度,且可减少结晶变形。 进而,由于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自顶盖层一直到达第1导电型InAs 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因此该光检测器也可充分确保相对于被检测光 的波长的吸收波长,故可提高相对于被检测光的波长的受光灵敏度。上述顶盖层的厚度优选为0.8 pm以上且1.4 pm以下。本申请专利技术 者根据实验的分析结果发现,顶盖层越厚则暗电流越小。该光检测器 中,由于顶盖层的厚度为0.8(^m以上,故可进一步减小暗电流。另外, 由于顶盖层的厚度为1.4 pm以下,故可抑制在顶盖层中掺杂第2导电 型杂质而形成的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中的光吸收的增加,并且可 抑制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的扩散时间或离子注入时间的增大,即,可抑制光检测器制造时间的增大。另外,上述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的受光区域的厚度优选为, 较顶盖层的厚度薄。由此,可使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的受光区域 的厚度变薄,而顶盖层的厚度不会变薄,故可减少第2导电型杂质半 导体层对光的吸收,而不会增加暗电流。另外,优选为,上述顶盖层含有第1导电型杂质,并且顶盖层中 至少下层的一部分的第1导电型杂质的浓度分布倾斜,即,自第1导 电型InAs光吸收层向顶盖层浓度变高。根据该构成,顶盖层中至少下 层的一部分的第1导电型杂质的浓度会连续或阶段性地增加,故能带隙自光吸收层向顶盖层连续或阶段性地变高。因此,可使载流子顺利 地移动,以进行高速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高光检测器的可靠性且可减小暗电流。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光检测器的图。图2是相对于顶盖层的厚度的暗电流的测量结果。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检测器的制造工序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光检测器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光检测器的制造工序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光检测器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的光检测器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 1A, 1B, 1C 光检测器12n型InAs基板14n型InAs缓冲层16 n型InAs光吸收层18, 18A n型InAsxPYSbLxw顶盖层20, 20A 第1无机绝缘膜20h开口部22, 22A 第2无机绝缘膜24, 24A, 24B p型杂质半导体层24m受光区域26, 26A, 28 配线电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对于 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以相同符号。 [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光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导电型InAs基板; 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基板上; 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上; 顶盖层,其形成于所述 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上,且由包含As、P及Sb中的至少两者和In的InAs↓[X]P↓[Y]Sb↓[1-X-Y](X≧0,Y>0)构成; 第1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所述顶盖层上,且在堆积方向上具有开口部; 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 体层,其由第2导电型杂质自所述第1无机绝缘膜的开口部扩散而形成,并且自所述顶盖层到达至所述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以及 第2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所述第1无机绝缘膜上及所述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8-29 232546/20061. 一种光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导电型InAs基板;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基板上;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上;顶盖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上,且由包含As、P及Sb中的至少两者和In的InAsXPYSb1-X-Y(X≧0,Y>0)构成;第1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所述顶盖层上,且在堆积方向上具有开口部;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其由第2导电型杂质自所述第1无机绝缘膜的开口部扩散而形成,并且自所述顶盖层到达至所述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以及第2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所述第1无机绝缘膜上及所述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上。2. —种光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导电型InAs基板;第1导电型InAs缓冲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基板上; 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缓冲 层上;顶盖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导电型InAs光吸收层上,且由包含 As、 P及Sb中的至少两者和In的InAsxPySbnY(X^0, Y〉0)构成; 第1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所述顶盖层上;第2导电型杂质半导体层,其由第2导电型杂质经由所述第1无 机绝缘膜进行离子注入而形成,并且自所述顶盖层到达至所述第1导 电型InAs光吸收层的上层为止;以及第2无机绝缘膜,其形成于所述第1无机绝缘膜上。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层的厚度为0.8 pm以上且1.4 |am以下。4. 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井昭仁
申请(专利权)人: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