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0570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增加处理量同时能有效地使原料油与催化剂迅速且均匀地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在混合装置(1)中,若分别将移动层的单位面积质量流量设为Q(kg/m↑[2]s),移动层的外径与内径之差设为W(m),反应管的内径设为D(m),自内部原料油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在内部原料油喷射嘴的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u1(m/s),自外部原料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在外部原料油喷射嘴的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u2(m/s)时,则满足8.0≥Q×(W/D)/(u1+u2);Q=300~2000(kg/m↑[2]s);W/D=0.2~0.5;u1=5~300(m/s);以及u2=5~300(m/s)的关系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用于使原料油与粒状催化剂进行混合的 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以往有这样的混合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混合装置包括移动层形成器,其一边将粒状的催化剂分布为圓环 状, 一边使其从上方向下方进行连续落下,而形成圆筒状的移 动层;内部原料油供给部,其将原料油供给到由移动层形成器 形成的移动层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整个区域;外部原料油供给 部,其将原料油供给到由移动层形成器形成的移动层的外周面 的圆周方向整个区域。在该混合装置中,利用移动层形成器使 催化剂形成圆筒状的移动层,因而能使原料油与催化剂之间的 接触面积变大,从而使原料油与催化剂迅速且均匀地进行混合。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0-249178号^^才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为了增加混合装置的处理量而增大混合装置的规 模的情况下,会使由移动层形成器形成的圆筒状移动层的内径 与外径之差(壁厚)变大。因此,为了增加混合装置的处理量, 同时使原料油与催化剂的混合迅速且均匀地进行,需要根据移 动层的壁厚来进行原料油与催化剂的混合。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处理量同时还能有 效地使原料油与催化剂迅速且均匀地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混合装置是用于使原料油与粒状催化剂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其中,该混合装置包括移动层形成器,其一 边使催化剂分布为环状, 一边使其从上方向下方连续地落下, 从而形成圆筒状的移动层;反应管,其将由移动层形成器形成 的移动层围起来;内部原料油供给部,其具有用于向由移动层 形成器形成的移动层的内侧面的圓周方向整个区域供给原料油 的内部原料油喷射嘴;外部原料油供给部,其具有用于向由移 动层形成器形成的移动层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整个区域供给原 料油的外部原料油喷射嘴;若将移动层的单位面积质量流量设 为Q(kg/m、),将移动层的外径与内径之差设为W(m),将反应 管的内径设为D(m),且将自内部原料油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在 内部原料油喷射嘴的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ul(m / s),将自外部原料油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在外部原料油喷射 嘴的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u2(m/ s)时,则满足如 下的关系式8.0>Qx(W/D)/(ul+u2);Q=300 ~ 2000(kg/ m2s);W/ D=0.2 ~ 0.5;ul=5 ~ 300(m/ s);u2=5 ~ 300(m/ s)。在本专利技术的混合装置中,若将移动层的单位面积质量流量 设为Q(kg/m28),将移动层的外径与内径之差设为W(m),将反 应管的内径设为D(m),且将自内部原料油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 在内部原料油喷射嘴的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 ul(m/ s),将自外部原料油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在外部原料油 喷射嘴的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u2(m/ s),在按满足上述所有关系式的条件来进行设定的状态下,使原料油分别 从内部原料油喷射嘴和夕卜部原料油喷射嘴向移动层进行喷射。 由此,能增加混合装置的处理量,同时能有效地使原料油与催 化剂迅速且均匀地进行混合。另外,优选使内部原料油喷射嘴和外部原料油喷射嘴分别向与水平面形成15。 ~75°的下方喷射出原料油。这样一来, 当分别自内部原料油喷射嘴和外部原料油喷射嘴喷射出的原料 油冲撞到移动层时,能利用此时的冲击力使原料油变得更微细 化。由此,能使原料油与催化剂更有效地进行混合。而且,优选催化剂的温度为300。C以上,在内部原料油供 给部和外部原料油供给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来自催化剂的热进 行隔热的隔热部件。这样一来,能防止原料油受到来自催化剂 的热传导作用而发生焦化。并且,优选在移动层形成器的内部设置有多块折流板,上 述折流板用于一边改变自上方向下方连续落下的催化剂的方 向, 一边使催化剂沿水平方向均匀地分散开。这样一来,借助 折流板能一边改变催化剂的流向, 一边使催化剂沿水平方向均 匀地分散开,因此,能使由移动层形成器形成的移动层的密度 变均匀化。由此,能更有效地使原料油与催化剂进行混合。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增加处理量同时有效地使原 料油与催化剂迅速且均匀地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概略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l中的内部原料油供给部以及外部原料油供给 部的局部》文大图。图3是图2的ni - ni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概略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内部原料油供给部以及外部原料油供给 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概略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 2、 3、混合装置;10、移动层形成器;12、反应器; 14、主体;22、 222、内部原料油供给部;24、 26、折流板;28、 原料油输送管;30、蒸汽输送管;32、移动层;34、 234、内部 原料油喷射嘴;36、 50、 52、 264、间隙(隔热部件);38、蛇行 通路;40、 240、 340、外部原料油供给部;42、原料油供给室; 44、上部蒸汽室;46、下部蒸汽室;48、 248、外部原料油喷射 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夕卜, 在说明中,在相同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上标注相同附图 标记,并省略了其重复的说明。第l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3,对第l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l的结构进行说 明。图l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概略的纵剖视图。图2 是表示图l中的内部原料油供给部以及外部原料油供给部的局 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I11-III剖视图。混合装置1是用于使重质油等原料油与粒状催化剂进行混 合的装置。如图l所示,混合装置1包括移动层形成器10和反应 管12。另外,作为混合装置l上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列举固 体粒子直径lpm 500jam的加热至30(TC以上(优选450。C ~ 700。C)的硅酸铝催化剂粒子。移动层形成器10具有呈圆筒状的主体14。使主体14的上端 部随着向上方去而进行缩径,在主体14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 催化剂投放到移动层形成器10内的投放管16。由此,使投放到 投放管16内的催化剂从移动层形成器10的上方向下方进行连续 的落下。使主体14的下端部随着向下方去而进行缩径,在主体 14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将催化剂排出到反应管12中的排出管18。 在主体14的内部设置有托盘2 0 、内部原料油供给部2 2以及折流 板24、 26。托盘20被配设在与主体14内部上方的投;故管16正相对的 位置上,以接受从投放管16投放下的催化剂。内部原料油供给部2 2设为具有原料油输送管2 8和蒸汽输 送管30的双重管构造。内部原料油供给部22被配设为与排出管 18同轴,其前端部位于比排出管18的下端略靠下方,沿着铅直 方向延伸到托盘20附近,并且从托盘20附近进一步弯曲为直角 且沿着水平方向贯穿侧壁而延伸。由此,当使催化剂从上方向 下方沿着内部原料油供给部2 2与排出管18之间连续地落下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形成圆筒状的移动层32。如图l以及图2所示,使原料油输送管28的前端形成为随着 向下方去而缩径的圆锥状。在原料油输送管28的圓锥面上,设 置有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装置,用于使原料油与粒状催化剂进行混合,其中,该混合装置包括: 移动层形成器,其一边使上述催化剂分布为环状,一边使上述催化剂从上方向下方连续地落下,从而形成圆筒状的移动层; 反应管,其将由上述移动层形成器形成的上述移动层 围绕起来; 内部原料油供给部,其具有用于向由上述移动层形成器形成的上述移动层的内侧面的圆周方向整个区域供给上述原料油的内部原料油喷射嘴; 外部原料油供给部,其具有用于向由上述移动层形成器形成的上述移动层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整个区域 供给上述原料油的外部原料油喷射嘴; 若将上述移动层的单位面积质量流量设为Q(kg/m↑[2]s),将上述移动层的外径与内径之差设为W(m),将上述反应管的内径设为D(m),且将自上述内部原料油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在上述内部原料油喷射嘴的 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u1(m/s),将自上述外部原料油供给部供给的原料油在上述外部原料油喷射嘴的喷射口中的水平成分的线速度设为u2(m/s)时,则满足如下的关系式: 8.0≥Q×(W/D)/(u1+u2); Q=300 ~2000(kg/m↑[2]s); W/D=0.2~0.5; u1=5~300(m/s); u2=5~300(m/s)。...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山优一郎奥原俊彰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国际石油交流中心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