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4486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及其制备工艺,其中:气缸盖的一端与飞轮壳的一侧相连,气缸盖的前端与进气管的一端相连,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增压装置的一侧相连,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电动增压装置,进气管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气缸盖的后端与排气管的一端相连,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增压装置的一侧相连,涡轮增压装置的左端通过传动轴与发电机的一侧相连。该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与生产成本,使得发动机的操作更加的简便,同时耗费的电能相应的减少,减少了能量的浪费,同时提高了活塞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一种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余热利用是提高内燃机燃油经济性和减少CO2排放的关键,涡轮发电机与涡轮增压器并联的电涡轮复合方案结构简单、效果明显,能使发动机设计工况点的燃油经济性提高6%,实际驾驶循环下的燃油经济性提高1~3%[诸葛伟林 魏玮 汪茂海 张扬军.内燃机余热利用涡轮发电技术方案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09年10月1日]。铝合金有重量轻,散热好的优点,很多发动机活塞开始使用铝合金材料,但由于铝合金热膨胀系数比较大,发动机工作后活塞摩擦比较大,另外铝合金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足够的高温强度。铝合金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热处理工艺,淬火速率如果太快,铝合金会出现淬裂,淬火速率如果太慢,又会使得铝合金烧伤。叔丁酚甲醛树脂丙酮溶液作为淬火剂,能够很有效的改善,再通过特定的时效处理,就能使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满足发动机的需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1975108 B,授权公告日 2012.11.07,专利技术专利的名称为一种混氢、氧气的高辛烷值燃料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该申请公开了一种在高辛烷值燃料中混合氢气和氧气的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具体内容涉及一种燃料中混合氢气和氧气的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储存和供给系统、燃料比例分配及燃烧过程控制。该系统在保留原发动机主要机件及电子控制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氢、氧气随车制取、储存及供给装置。氢氧混合燃料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传感器信号 c-h 控制氢、氧气喷嘴的开启和关闭,使发动机根据不同工况运行在纯氢氧混合气、氢-氧-高辛烷值燃料混合气及纯高辛烷值燃料三种燃烧模式,因而大幅降低了高辛烷值燃料内燃机冷起动及怠速时的HC和CO排放,并提高了高辛烷值内燃机中、低负荷阶段的热效率和排放水平。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需要耗费电能制取氢气与氧气,然后再混合,过程复杂,设备成本高昂,不利于维护。中国专利公开号 CN 104863676 A,授权公告日 2015.08.26,专利技术专利的名称为一种内燃机尾气涡轮发电系统,该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尾气涡轮发电系统,包括内燃机,所述内燃机的进气口通接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通接氢氧机的出气口,氢氧机的电源端通过电线连接蓄电池,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涡轮发电机的电量输出端,内燃机的出气端通过连接管通接涡轮发电机的进气端,涡轮发电机的出气端通过主连接管通接消声器,消声器的出气端通接排气管。它将内燃机的废气再利用进行发电并为氢氧机提供电源从而产生氢气和氧气提供给内燃机,其废气得到再次利用,提高能量的使用率,节约能耗。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需要耗费电能制取氢气与氧气,耗费电能,设备维护成本高,氢氧的长期使用会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从而使得含有氢氧混合气体的发动机易于操作,降低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制备工艺,达到提高活塞的力学性能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包括第一高压喷嘴、第二高压喷嘴、第三高压喷嘴、第四高压喷嘴、第五高压喷嘴、高压气管、第六高压喷嘴、第一电磁阀、第一电动增压装置、气罐、控制器、压力传感器、进气管、涡轮增压装置、转速传感器、发电机、排气管、气缸盖、电加热装置、第二电动增压装置、第二电磁阀、氧气罐、氢气罐、第一气管、第三电磁阀、氧传感器、第二气管、发动机机体、气缸、活塞、罐体进气管、弹簧、外壳、罐体出气管、气囊、排气歧管、排气总管、第一排气总管、第二排气总管、陶瓷法兰盘、螺栓。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包括第一高压喷嘴、第二高压喷嘴、第三高压喷嘴、第四高压喷嘴、第五高压喷嘴、高压气管、第六高压喷嘴、第一电磁阀、第一电动增压装置、气罐、控制器、压力传感器、进气管、涡轮增压装置、转速传感器、发电机、排气管、气缸盖、电加热装置、第二电动增压装置、第二电磁阀、氧气罐、氢气罐、第一气管、第三电磁阀、氧传感器、第二气管、发动机机体、气缸、活塞、罐体进气管、弹簧、外壳、罐体出气管、气囊、排气歧管、排气总管、第一排气总管、第二排气总管、陶瓷法兰盘、螺栓;其中:发动机机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气缸盖;发动机机体上均匀等距的设置有多个气缸;每一个气缸内都设置有一个活塞;气缸盖的一侧与进气管的一端相连,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增压装置的一侧相连,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电动增压装置,进气管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气缸盖剩下的一侧与排气管的一端相连,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增压装置的一侧相连,涡轮增压装置的一端与发电机的一侧相连,高压气管的一侧从左往右依次与第一高压喷嘴的一端、第二高压喷嘴的一端、第三高压喷嘴的一端、第四高压喷嘴的一端、第五高压喷嘴的一端、第六高压喷嘴的一端相连,第一高压喷嘴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的外壳置于进气管之内,第二高压喷嘴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的外壳置于进气管之内,第三高压喷嘴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的外壳置于进气管之内,第四高压喷嘴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的外壳置于进气管之内,第五高压喷嘴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的外壳置于进气管之内,第六高压喷嘴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的外壳置于进气管之内;高压气管的一端与气罐的一侧相连,高压气管上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动增压装置;涡轮增压装置的一侧安装有转速传感器,气罐的外壁上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气罐的内部设置有氧传感器,氧气罐通过第二气管与气罐相连;第二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氢气罐通过第一气管与气罐相连;第一气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转速传感器、第一电动增压装置、第二电动增压装置、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的排气管由排气歧管、排气总管相连构成;排气总管由第一排气总管、第二排气总管通过陶瓷法兰盘相连构成;第一排气总管、第二排气总管分别各自设置有一个陶瓷法兰盘,两个陶瓷法兰盘通过螺栓相连;气罐由进气管、弹簧、外壳、出气管、内胆组成,具体的结构为: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弹簧与外壳的内壁相连;罐体进气管的一端、罐体出气管的一端分别穿过外壳与气囊相连;所述的罐体进气管同时与第二气管、第一气管相连;罐体出气管与高压气管相连;氧传感器设置在气囊内。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其中:气囊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电加热装置的外壁、第二气管的外壁、第一气管的外壁均设置有温差发电片。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制备工艺,其中,活塞的热处理工艺如下:1)按体积比1:3称取叔丁酚甲醛树脂与丙酮溶液进行混合,加热至60℃,待溶液变为透明状后,冷却,备用。2)将甘油加入到上述叔丁酚甲醛树脂丙酮溶液进行稀释,加热至50℃,磁力搅拌10min,冷却,得淬火液。3)将铝合金活塞放热淬火炉中,升温至520℃,保温3小时后,取出快速放入上述淬火液中(15秒以内转移)。4)将经过上述淬火液处理后的铝合金,3小时升温至300℃保温4小时后,空气冷却至室温,放置2小时后,1.5小时升温至180℃保温10小时,空气冷却至室温,放置2小时后,1小时升温至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610765824.html" title="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及其制备工艺原文来自X技术">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及其制备工艺</a>

【技术保护点】
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包括第一高压喷嘴(1)、第二高压喷嘴(2)、第三高压喷嘴(3)、第四高压喷嘴(4)、第五高压喷嘴(5)、高压气管(6)、第六高压喷嘴(7)、第一电磁阀(8)、第一电动增压装置(9)、气罐(10)、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12)、进气管(13)、涡轮增压装置(14)、转速传感器(15)、发电机(16)、排气管(17)、气缸盖(18)、电加热装置(19)、第二电动增压装置(20)、第二电磁阀(21)、氧气罐(22)、氢气罐(23)、第一气管(24)、第三电磁阀(25)、氧传感器(26)、第二气管(27)、发动机机体(28)、气缸(29)、活塞(30)、罐体进气管31、弹簧32、外壳33、罐体出气管34、气囊35、排气歧管36、排气总管37、第一排气总管38、第二排气总管39、陶瓷法兰盘40、螺栓41。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包括第一高压喷嘴(1)、第二高压喷嘴(2)、第三高压喷嘴(3)、第四高压喷嘴(4)、第五高压喷嘴(5)、高压气管(6)、第六高压喷嘴(7)、第一电磁阀(8)、第一电动增压装置(9)、气罐(10)、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12)、进气管(13)、涡轮增压装置(14)、转速传感器(15)、发电机(16)、排气管(17)、气缸盖(18)、电加热装置(19)、第二电动增压装置(20)、第二电磁阀(21)、氧气罐(22)、氢气罐(23)、第一气管(24)、第三电磁阀(25)、氧传感器(26)、第二气管(27)、发动机机体(28)、气缸(29)、活塞(30)、罐体进气管31、弹簧32、外壳33、罐体出气管34、气囊35、排气歧管36、排气总管37、第一排气总管38、第二排气总管39、陶瓷法兰盘40、螺栓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氢氧混合气体添加装置的发动机,包括第一高压喷嘴(1)、第二高压喷嘴(2)、第三高压喷嘴(3)、第四高压喷嘴(4)、第五高压喷嘴(5)、高压气管(6)、第六高压喷嘴(7)、第一电磁阀(8)、第一电动增压装置(9)、气罐(10)、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12)、进气管(13)、涡轮增压装置(14)、转速传感器(15)、发电机(16)、排气管(17)、气缸盖(18)、电加热装置(19)、第二电动增压装置(20)、第二电磁阀(21)、氧气罐(22)、氢气罐(23)、第一气管(24)、第三电磁阀(25)、氧传感器(26)、第二气管(27)、发动机机体(28)、气缸(29)、活塞(30)、罐体进气管(31)、弹簧(32)、外壳(33)、罐体出气管(34)、气囊(35)、排气歧管(36)、排气总管(37)、第一排气总管(38)、第二排气总管(39)、陶瓷法兰盘(40)、螺栓(41);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机体(28)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气缸盖(18);发动机机体(28)上均匀等距的设置有多个气缸(29);每一个气缸(29)内都设置有一个活塞(30);气缸盖(18)的一侧与进气管(13)的一端相连,进气管(13)的另一端与涡轮增压装置(14)的一侧相连,进气管(13)上安装有第二电动增压装置(20),进气管(13)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气缸盖(18)剩下的一侧与排气管(17)的一端相连,排气管(17)的另一端与涡轮增压装置(14)的一侧相连,涡轮增压装置(14)的一端与发电机(16)的一侧相连,高压气管(6)的一侧从左往右依次与第一高压喷嘴(1)的一端、第二高压喷嘴(2)的一端、第三高压喷嘴(3)的一端、第四高压喷嘴(4)的一端、第五高压喷嘴(5)的一端、第六高压喷嘴(7)的一端相连,第一高压喷嘴(1)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13)的外壳置于进气管(13)之内,第二高压喷嘴(2)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13)的外壳置于进气管(13)之内,第三高压喷嘴(3)剩下的一端穿过进气管(13)的外壳置于进气管(13)之内,第四高压喷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蓉琅蔡正道许全
申请(专利权)人: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