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雄专利>正文

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475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使用档位调整的阻尼器,它是在充满液压油的外壳内设有液压杆、活塞、单向阀、回位弹簧及平衡密封活塞。液压杆中心周边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小孔,旋转液压杆使小孔与活塞的相对位置改变,逐一与活塞上的油道相通,达到调整阻尼力大小的目的,并有弹力机构和钢球眼与小孔位置同步,调整时,档位感觉明显,它既可做为压力阻尼器使用,改变零件装配位置后,也可以改装为拉力阻尼器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直线运动起稳定阻尼的液压装置,尤其是一种能使用档位 调整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液压阻尼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膜片式结构,与本技术明显不 同。另一类液压阻尼器原理是受压力后,活塞杆受阻于液压油孔限制和弹簧压力的作用而 往后退,起到阻尼作用,压力取消,又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另一油道的单向阀迅 速回油,活塞杆回位。阻尼力的大小调整都设计在活塞杆的反方向位置,阻尼力的大小是靠 调整液压油孔的大小来实现的,调整方法是靠油槽加工时的深浅不一和外套上的油孔相对 位置的改变,而形成油孔大小变化,从而达到改变阻尼力的大小,这种方法调整受油槽加工 工艺的限制,调整角度普遍偏小,缺陷是太灵敏,使用时,受冲击振动后易走位,每一次调整 都可能存在差异,影响使用的一致性。而且,只能在受压力情况下使用,受拉力时则不能使 用,调整机构设在该位置,相对于能纵向移动的活塞杆和活塞是不动的,这样,活塞前后的 油室需另设套管做为通道,机构明显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阻尼器使用时易走位,结构复杂且不能用做拉力使用的缺陷,本使 用新型提供一种档位阻尼器,该阻尼器不仅不易走位,而且结构简单,不更改零件,用户可 自行改装成拉力或压力状况下起作用的阻尼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充满液压油的液压缸体内,设有平衡密封活塞、液压 杆、活塞,液压缸体两端装有前后盖,在平衡密封活塞和活塞之间还设有回位弹簧、弹簧限 位套及弹簧定位垫,弹簧定位垫固定在缸体内,回位弹簧装在液压杆外径上,并安装在弹簧 限位套和弹簧定位垫之间,液压杆上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调档油孔、第一油道及调档限位 用的钢球眼,活塞上设有第二油道、单向阀、单向阀限位螺钉、第三油道及限位液压杆的弹 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和钢球眼与调档油孔的位置同步,第一油道的一端与的缸体前端内 的油路相通,另一端与调档油孔、第三油道相通,第二油道的两端分别与调档油孔、缸体后 端内的油路相通,第三油道的一端与的缸体后端内的油路相通,另一端与调档油孔、第一油 道相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第三油道内。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是液压杆上设有空行程限位螺母。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是前盖与液压杆交接处装有耐磨铜套。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是后盖设有限位槽,活塞上的单向阀头部六角凸台扁位与 该限位槽相适配。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后盖设有注油螺钉。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充满液压油的液压缸体内,设有平衡密封活塞、液压 杆、活塞,液压缸体两端装有前后盖,后盖上固定安装有弹簧限位套、回位弹簧,前盖与固定 在液压缸体内的弹簧定位垫之间装有平衡密封活塞,活塞安装在弹簧限位套和弹簧定位垫 之间,液压杆上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调档油孔、第一油道及调档限位用的钢球眼,活塞上设 有第二油道、单向阀、单向阀限位螺钉、第三油道及限位液压杆的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 和钢球眼与调档油孔的位置同步,第一油道的一端与的缸体前端内的油路相通,另一端与 调档油孔、第三油道相通,第二油道的两端分别与调档油孔、缸体后端内的油路相通,第三 油道的一端与的缸体后端内的油路相通,另一端与调档油孔、第一油道相通,所述单向阀设 置在第三油道内。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是前盖与液压杆交接处装有耐磨铜套。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是活塞的上平面设有凸台,与弹簧定位垫上的凹槽相适 配。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后盖设有注油螺钉。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述阻尼器由档位来控制,重复调整不存在误差,使用 时,不会受振动产生走位差异,结构简单,既可制成受压力时产生阻尼作用的阻尼器,也可 以在不更换零部件的情况下改装成受拉力时产生阻尼作用的阻尼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弹簧定位垫的零件示意图。图8是图7的E-E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活塞的零件头部局部示意图。图10是图9的F-F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液压杆2、前盖3、弹簧定位垫4、回位弹簧5、液压缸体6、弹簧限位套7、钢球8、 弹簧9、定位卡圈10、密封圈11、导向圈12、后盖13、密封圈14、注油螺钉15、单向阀钢球16、 弹簧17、垫片18、内卡圈19、密封圈20、平衡密封活塞21、耐磨铜套22、定位销23、活塞24、 单向阀本体25、空行程限位螺母沈、密封圈27、单向阀限位螺钉观、密封圈四、钢球眼30、 调档油孔31、第一油道32、第二油道33、第三油道34、限位槽35、凸台36、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阻尼器在受拉力作用下起阻尼作用, 在液压缸体5内设有含密封圈19的平衡密封活塞20、液压杆1、活塞23、回位弹簧4、弹簧限位套6及弹簧定位垫3,弹簧定位垫3固定在缸体5内,弹簧限位套6装在液压杆1的外径 上,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杆1上设有6个大小不一的调档油孔30,第一油道31、空行程限 位螺母25和调档限位作用的钢球眼四,活塞23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由单向阀本体M,单 向阀钢球15、弹簧16、垫片17和卡内圈18组成,活塞上还设有单向阀限位螺钉27、密封圈 10、导向圈11、第二油道32、第三油道33及限位液压杆1用的弹力机构,弹力机构包括弹簧 8、钢球7及定位卡圈9,所述定位卡圈9采用C形钢环,用于保护弹簧8不与液压缸体5直 接接触产生刮擦,所述弹力机构和钢球眼四与调档油孔的位置同步,液压缸体5两端装有 前盖2和后盖12,其中前盖2装有耐磨铜套21 ;后盖12上设有注油螺钉14、密封圈沈,如 图4所示,后盖12内部形状有一限位槽34与单向阀本体M头部六角扁位尺寸轻松配合, 弹簧定位垫3由定位销22固定在液压缸体5内,第一油道31的一端与的缸体前端内的油 路相通,另一端与调档油孔30、第三油道33相通,第二油道32的两端分别与调档油孔30、 缸体后端内的油路相通,第三油道33的一端与的缸体后端内的油路相通,另一端与调档油 孔30、第一油道31相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第三油道33内。在使用时,取下注油螺钉14,注满液压油后,再封死注油螺钉14,就可以进行运用 了,用扳手卡住液压杆1上的扁位,任意方向旋转,因回位弹簧4的作用,单向阀本体M头 部的六角扁位总会落入后盖12的限位槽34内,起到活塞止转作用,如图3,由于液压杆1上 有若干大小不一的钢球眼四,在弹簧8及钢球7形成的压力下,当旋转至该位置,人很容易 就能感觉到该档位调整是否到位,调档油孔之一与活塞23上的第二油道32设计为相通,因 调档油孔大小不一,视需要可进行换档调整。工作时,液压缸体5安装在工作台上,随工作 台快速前进,当空行程限位螺母25碰到机床上的限位时(限位设在床身上)停止前进,机 构开始进入阻尼工作状态,液压杆1受调档油孔30流量限制,受阻起作用,液压油由前盖2 一端流入后盖12的另一端,与单向阀关闭方向一致,所以,单向阀处在关闭状态,活塞杆抽 出的部分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充满液压油的液压缸体内,设有平衡密封活塞、液压杆、活塞,液压缸体两端装有前后盖,在平衡密封活塞和活塞之间还设有回位弹簧、弹簧限位套及弹簧定位垫,弹簧定位垫固定在缸体内,回位弹簧限位套装在液压杆外径上,并安装在弹簧限位套和弹簧定位垫之间,液压杆上设有若干大小不一的调档油孔、第一油道及调档限位用的钢球眼,活塞上设有第二油道、单向阀、单向阀限位螺钉、第三油道及限位液压杆的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和钢球眼与调档油孔的位置同步,第一油道的一端与的缸体前端内的油路相通,另一端与调档油孔、第三油道相通,第二油道的两端分别与调档油孔、缸体后端内的油路相通,第三油道的一端与的缸体后端内的油路相通,另一端与调档油孔、第一油道相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第三油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