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污水的物化强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11889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低温污水的物化强化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处理低温(<15℃)污水的方法污染物降解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低温污水的物化强化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方法如下:一、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合区,同时将絮凝药剂聚合氯化铝通过投药点投加到原水中;二、经步骤一处理原水分别经过一级絮凝反应区、二级絮凝反应区和三级絮凝反应区;三、经步骤二处理得到的稳定絮体经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出水溢流排出系统,污泥排出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级控制方式,通过分形维数和絮体粒径成长状况的控制解决了利用传统速度梯度G值控制的弊端,处理效果好,达到了提高低温条件下絮凝反应效率和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污水中的有机物在活性污泥工艺 中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 物稳定下来。但是生物处理工艺需要采取一定的人工技术措施(如曝气、回流循环、保温 等),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使污水中的有机性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 由于很多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需要面临长达3-5个月的低温环境,对水温敏感的微生物会 由于水温的下降造成活性污泥的吸附性能、沉降性能、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影响最终出 水水质。特别是低温污水中较高含量的颗粒物和胶体物质会严重抑制微生物生物活性,延 缓生化反应速率,降低生物处理工艺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水水质。针对水温下降的弊端,大多 数污水处理厂采用降低污泥负荷、增加污泥量、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或采取保温、升温等办法 来维持冬季处理水质的达标的运行策略,不仅增加了投资与运行费用,而且污水处理效果 也难得到保证,还会引起污泥膨胀等问题造成管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处理低温(< 15°C )污水的方法污染物降解效率低 的问题,提供了。如下一、将低温的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合 区,同时将絮凝药剂聚合氯化铝通过投药点投加到原水中,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20mg/ L 150mg/L;二、经步骤一处理的含有脱稳的胶体和颗粒的原水在搅拌强度为IOOr/ min · m2的条件下第一次絮凝,反应时间为lOmin,第一次絮凝絮体粒径为0. 4 0. 5mm, 絮体分形维数为1. 70,然后在搅拌强度为80r/min · m2的条件下第二次絮凝,反应时间为 15min,第二次絮凝絮体粒径> 0. 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 65,再在搅拌强度为60r/min · m2 的条件下第三次絮凝,反应时间为lOmin,第三次絮凝絮体粒径> 0. 6mm,絮体分形维数为 1. 56 ;三、经步骤二处理得到的稳定絮体经导流管进入竖向沉淀区中的填料截留区完成固 液分离,处理后的出水溢流排出系统,沉淀物经沉淀区底部坡度滑至污泥斗通过污泥泵以 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步骤三中所述填料截留区中所用的填料是聚合塑料。本专利技术结合现有预处理工艺的特点,采用多级控制方式,通过分形维数和絮体粒 径成长状况的控制解决了利用传统速度梯度G值控制的弊端,工序合理,占地面积小,建设 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达到了提高低温条件下絮凝反应效率和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低温污水的物化强化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 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如下一、将低 温的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合区,同时将絮凝药剂聚合氯化铝通过投药点投加到原水中, 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20mg/L 150mg/L ;二、经步骤一处理的含有脱稳的胶体和颗粒的 原水在搅拌强度为lOOr/min -m2的条件下第一次絮凝,反应时间为lOmin,第一次絮凝絮体 粒径为0. 4 0. 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 70,然后在搅拌强度为80r/min ·πι2的条件下第二次 絮凝,反应时间为15min,第二次絮凝絮体粒径> 0. 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 65,再在搅拌强 度为60r/min · m2的条件下第三次絮凝,反应时间为lOmin,第三次絮凝絮体粒径> 0. 6mm, 絮体分形维数为1. 56 ;三、经步骤二处理得到的稳定絮体经导流管进入竖向沉淀区中的填 料截留区完成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出水溢流排出系统,沉淀物经沉淀区底部坡度滑至污泥 斗通过污泥泵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工艺过程为原水经重力或泵提方式连续进入混合区,同时 在混合区投加絮凝药剂完成快速混合和颗粒脱稳,脱稳后颗粒与胶体物质逐渐上升,进入 一级絮凝反应区完成絮体的快速成长,此阶段絮体粒径为0. 4 0. 5mm,絮体分形维数为 1. 70,而后进入二级絮凝反应区完成絮体的进一步成长,此阶段絮体粒径> 0. 5mm,絮体分 形维数为1. 65,最后污水进入三级絮凝反应区完成稳定成长,此阶段絮体粒径> 0. 6mm,絮 体分形维数为1. 56。经分级絮凝反应形成的稳定絮体经导流管进入竖向沉淀区中的截留区 完成固液分离,处理水溢流排出系统,沉淀物经沉淀区底部坡度滑至污泥斗,通过污泥泵以 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聚合氯化铝的 投加量为130mg/L 140mg/L。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聚合氯化铝的 投加量为145mg/L。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填料截留 区中所用的填料是聚合塑料。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本实施方式中如 下一、将低温的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混合区3,同时将絮凝药剂聚合氯化铝通过投药点2 投加到原水中,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20mg/L 150mg/L ;二、经步骤一处理的含有脱稳 的胶体和颗粒的原水进入分级反应区5,分级反应区5由一级絮凝反应区、二级絮凝反应区 和三级絮凝反应区组成,一级絮凝反应区、二级絮凝反应区与三级絮凝反应区的体积比为 1 1.5 1,经步骤一处理的原水在搅拌强度为lOOr/min· m2的条件下进入一级絮凝反 应区反应lOmin,在一级絮凝反应区内絮体粒径为0. 4 0. 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 70,一级 絮凝反应区的出水在搅拌强度为80r/min -m2的条件下进入二级絮凝反应区反应15min,二 级絮凝反应区内絮体粒径>0. 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65,二级絮凝反应区的出水在搅拌 强度为60r/min -m2的条件下进入三级絮凝反应区反应lOmin,三级絮凝反应区内絮体粒径 > 0. 6mm,絮体分形维数为1. 56 ;三、经步骤二处理得到的稳定絮体经导流管6进入竖向沉 淀区7中的填料截留区8完成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出水溢流排出系统,沉淀物经沉淀区底部坡度滑至污泥斗通过污泥泵9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步骤三中所述填料截留区8中所 用的填料是聚合塑料。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原水经过一级絮凝反应区、二级絮凝反应区和三级絮凝反应 区的搅拌强度通过设置不同搅拌桨4的叶片直径实现。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如下一、将低 温的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合区,同时将絮凝药剂聚合氯化铝通过投药点投加到原水中, 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20mg/L ;二、经步骤一处理的含有脱稳的胶体和颗粒的原水进入 分级反应区,分级反应区由一级絮凝反应区、二级絮凝反应区和三级絮凝反应区组成,一级 絮凝反应区、二级絮凝反应区与三级絮凝反应区的体积比为1 1.5 1,经步骤一处理的 原水在搅拌强度为lOOr/min · m2的条件下进入一级絮凝反应区反应lOmin,在一级絮凝反 应区内絮体粒径为0. 4 0. 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 70,一级絮凝反应区的出水在搅拌强 度为80r/min · m2的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污水的物化强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低温污水的物化强化处理方法如下:一、将低温的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合区,同时将絮凝药剂聚合氯化铝通过投药点投加到原水中,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20mg/L~150mg/L;二、经步骤一处理的含有脱稳的胶体和颗粒的原水在搅拌强度为100r/min.m↑[2]的条件下第一次絮凝,反应时间为10min,第一次絮凝絮体粒径为0.4~0.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70,然后在搅拌强度为80r/min.m↑[2]的条件下第二次絮凝,反应时间为15min,第二次絮凝絮体粒径>0.5mm,絮体分形维数为1.65,再在搅拌强度为60r/min.m↑[2]的条件下第三次絮凝,反应时间为10min,第三次絮凝絮体粒径>0.6mm,絮体分形维数为1.56;三、经步骤二处理得到的稳定絮体经导流管进入竖向沉淀区中的填料截留区完成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出水溢流排出系统,沉淀物经沉淀区底部坡度滑至污泥斗通过污泥泵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俊国姜涛刘剑史志广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