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9784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秸秆还田方法,尤其是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包括步骤:S1:将秸秆粉碎成粉末;S2: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沼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菌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猪粪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酒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S3:在执行完所述步骤S2后,对其存放20至30天后全部施加到田里;S4:将田地土层深耕,用于将废弃物与田地的泥深度搅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土壤全碳81.47%、全氮48.25%和全磷31.07的养分,有助于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Method for fixing carbon by returning straw by applying various wast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raw method, especially carbon fixation method, a variety of applied waste straw comprises the steps of: S1: the straw into powder; S2: component of straw powder and mixed into cement residue storage pool; will be the component of straw powder and mushroom residue mixed storage to cement the pool will be; the component of straw powder and pig manure mixed into cement storage pool; the component of straw powder and mixed into cement lees storage pool; S3: in executing the step S2, the storage of 20 to 30 days after applied to all fields; S4: deep soil field for the depth of mud, waste and mixing fiel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straw returning method applying a plurality of waste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oil total carbon 81.47%, total nitrogen 48.25% and total phosphorus 31.07 nutrients, and is helpfu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还田方法,尤其是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
技术介绍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世界上各农业发达国家农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美国,秸秆还田被当做农作物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得到广泛推广。美国每年生产的作物秸秆达到了4亿吨,其还田量占了秸秆生产总量的68%,且各种作物秸秆诸如玉米、小麦、番茄和大豆等秸秆都尽量还田,美国的许多地方还将作物秸秆原位还田,以防止水土流失而达到蓄水保墒的效果(杨文钰和王兰英,1999;雷达等,2007);在英国,有些地区很早就开始将秸秆放于收割机上进行直接粉碎,并对稻田进行翻耕以保证粉碎秸秆能埋入深层土壤内(韩永俊,2003);在日本,秸秆作为肥料被大部分还田到土壤中,只有极少部分难处理的秸秆才会就地焚烧,当地微生物专家对秸秆分解菌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将作物秸秆制作成秸秆肥,使其充分有效的还原到土壤中(杨文钰和王兰英,1999);在加拿大,许多农民会在收割的同时将玉米杆和玉米穗切碎,作为肥料返还到田中(郑丹和迟凤琴,2012)。我国农田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土壤有机碳不仅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有重要影响,而且可以作为碳汇,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约40亿吨,但大部分有机废弃物以焚烧或流入水体的形式流失,既浪费了有机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如何将农业有机废弃物加以有效还田,从而实现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提高土壤肥力,是当前的重要技术问题。专利技术内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秸秆粉碎成粉末;然后,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沼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菌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猪粪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酒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其次,上述步骤执行完后,对其存放20至30天后全部施加到田里;最后,将田地土层深耕,用于将废弃物与田地的泥深度搅拌。进一步地,在上述将秸秆粉碎成粉末之前,先在田地土层中施加生物炭、贝壳和炉渣,所述生物炭是玉米秸秆原料物,或是水稻秸秆原料物。进一步地,上述在田地土层中施加生物炭、贝壳和炉渣。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池的深度范围可以是10CM-30CM,也可以是30CM-40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土壤全碳81.47%、全氮48.25%和全磷31.07的养分,有助于农业可持续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方法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列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首先,将秸秆粉碎成粉末,最好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这样粉碎很均匀,效果会比较好;然后,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沼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这个沼渣最好是要腐熟的,水泥池具备一定的深度;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菌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这个菌渣最好也是要腐熟的,水泥池具备一定的深度;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猪粪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注意,经过多次试验,猪粪最好不要腐熟,水泥池具备一定的深度;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酒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这个酒渣最好是要腐熟的,水泥池具备一定的深度;其次,上述步骤执行完后,对其存放20至30天后全部施加到田里,存放期间,水泥池要盖上,水不能流入到水池里,水流入到水泥池里会破坏混合后的成分,从而影响后面的作用;最后,将田地土层深耕,这样废弃物与田地的泥深度搅拌,从而很好地增强土壤的肥力。其中,水泥池的深度最好控制在30CM-40CM深,当夜也可以控制在10CM-30CM。从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出,施加存放在30CM-40C深的水泥池的多种废弃物后的效果好于存放在10CM-30C深的水泥池的多种废弃物。实施例二:如图2所述,在上述将秸秆粉碎成粉末之前,先在田地土层中施加生物炭、贝壳和炉渣等废弃物,所述生物炭是可以是玉米秸秆原料物,也可以是水稻秸秆原料物,还可以是其他农作物秸秆。经过试验数据证明(参看下表二和表三),增加多种废弃物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表二:废弃物施加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特征的试验数据表三:多种废弃物施加对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试验数据优选地,上述在田地土层中施加生物炭、贝壳和炉渣,这样土壤吸收效果会更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包括步骤:S1:将秸秆粉碎成粉末;S2: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沼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菌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猪粪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酒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S3:在执行完所述步骤S2后,对其存放20至30天后全部施加到田里;S4:将田地土层深耕,用于将废弃物与田地的泥深度搅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加多种废弃物的秸秆还田固碳方法,包括步骤:S1:将秸秆粉碎成粉末;S2: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沼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菌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猪粪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将等分量的秸秆粉末与酒渣混合后存放到水泥池里;S3:在执行完所述步骤S2后,对其存放20至30天后全部施加到田里;S4:将田地土层深耕,用于将废弃物与田地的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奇王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