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302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该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包括外管和由两个弹簧总成组成的主簧组件,所述主簧组件安装在外管内,关键在于主簧组件内设置有多组对称的主腔室,两个弹簧总成的中央均设置有轴向的芯管,两个芯管之间安装有内管;主腔室与外管相通,主腔室的内侧设置有朝向芯管方向的节流口,芯管套有解耦盘,解耦盘与芯管之间为间隙配合,解耦盘在对应节流口的位置设置有可控制节流口开闭的节流片;每个主腔室内均安装有将主腔室分隔成两个相通的分腔室的限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设置节流口、解耦盘和限位片等结构,使得多个自由度方向上都能产生较大阻尼,同时对低频和高频都具有较好的减振、隔振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适用新型涉及到汽车发动机的减振、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由主弹性体、骨架、外套管以及流道板组成,主弹性体和外套管之间形成流道和液压腔,其中液压腔被布置成单一方向(如上下方向),在发动机 的振动载荷作用下,液压腔变形迫使液体沿流道在各腔室之间来回窜动产生阻尼,从而达 到减振和隔振的目的。但是,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载荷是一种多自由度的综合振动,所以,当 发动机的振动载荷方向和液压腔的布置方向不一致时,上述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就不能产 生足够的阻尼,因此对发动机的减振、隔振性能也会减弱。此外,传统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 在高频振动时,由于流道中的阻尼过大,液体不流动或者很少流动,发生高频硬化现象,无 法发挥减振、隔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多自由度方向上都能产生较大阻尼,且能消除高 频硬化现象,具有较好的减振、隔振效果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本技术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包括外管和由两个弹簧总成组成的主簧组件, 所述主簧组件安装在外管内,关键在于所述主簧组件内设置有多组对称的主腔室,两个弹 簧总成的中央均设置有轴向的芯管,两个芯管之间安装有内管;所述主腔室与外管相通,主 腔室的内侧设置有朝向芯管方向的节流口,所述芯管套有解耦盘,解耦盘与芯管之间为间 隙配合,所述解耦盘在对应节流口的位置设置有可控制节流口开闭的节流片;每个主腔室 内均安装有将主腔室分隔成两个相通的分腔室的限位片。上述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在周向分布有多组对称的主腔室,主腔室又被限位片在 轴向上隔离成两个相通的分腔室,从而保证在多个载荷方向上都分布有容纳液体的腔室, 因此能够提供多向阻尼特性。主腔室的内侧设置有朝向芯管方向的节流口,节流口的开闭 由解耦盘控制,在低频大振幅载荷作用下对于悬置径向载荷,运动方向上的两个对称的主 腔室之间压差较大,节耦盘受主腔室的压差作用而向一侧偏移,使该侧的节流口关闭,这样 液体只能沿主腔室与外管之间所形成的流道在两个对称的主腔室间窜动,从而产生大阻尼 特性,能快速吸收发动机的振动能量,起到良好的隔振、减振作用;对于轴向载荷,因同一主 腔室内的两个分腔室之间的压力的变化,液体在对称的两个分腔室之间来回窜动,从而产 生大阻尼特性。在高频小阻尼载荷作用下对于径向载荷,因为解耦盘所受到的液体压差 不大,因此处于半悬浮状态,使节流口打开,液体直接经节流口在对称的主腔室间窜动,从 而消除了高频硬化现象;对于轴向载荷,在限位片自身的振动作用下,也能消除高频硬化现 象。所述限位片和解耦盘均为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在高频振动时,限位片和解耦盘的 振动也能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有助于消除高频硬化现象。所述限位片安装在限位环上,所述限位环安装在两主弹簧总成之间,将多个限位 片安装在一个限位环上,可以方便安装,提高安装效率。所述限位环和解耦盘均为两个,方便安装,而且隔振、减振的效果好。所述限位片的形状与主腔室截面相符,并略小于主腔室截面,这样能够使分腔室 之间的通道比较狭窄,利于消除振动。 所述芯管为铝制,所述内管为钢制,所述芯管与内管之间为过盈配合,钢制的内管 与铝制的芯管过盈安装在一起,密封效果好,安装牢固,另外钢制的内管也可以有效防止连 接件对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造成损伤、破坏。所述节流口突出于主腔室壁,所述解耦盘的节流片的旁侧设置有开口宽度略大于 节流口的限位槽,这样能够防止解耦盘的位置发生偏移,使节流片与节流口的位置不对应, 导致无法控制节流口的开闭。本技术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设置节流口、解耦盘 和限位片等结构,使得多个自由度方向上都能产生较大阻尼,同时对低频和高频都具有较 好的减振、隔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1的限位环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E-E剖视图;图8是图6的C-C剖视图;图9是实施例1的解耦盘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D-D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包括外管4和由两个弹簧总成1组成 的主簧组件,所述主簧组件安装在外管4内,关键在于所述主簧组件内设置有两组对称的 主腔室11,两个弹簧总成的中央均设置有轴向的芯管5,两个芯管5之间安装有内管6 ;所 述主腔室11通过其外侧的开口 9与外管4相通,主腔室11的内侧设置有朝向芯管5方向 的节流口 8,所述芯管5套有解耦盘3,解耦盘3与芯管5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解耦盘3在 对应节流口 8的位置设置有可控制节流口 8开闭的节流片31 ;每个主腔室11内均安装有 将主腔室分隔成两个相通的分腔室12的限位片21,所述限位片21安装在限位环2上,所述 限位环2安装在两主弹簧总成1之间。为能更好地消除高频硬化现象,所述限位片21和解耦盘3均为弹性材料橡胶制成。上述限位环2和解耦盘3均为两个,方便安装,而且隔振、减振的效果好。所述限位片21的形状与主腔室11截面相符,并略小于主腔室截面,这样能够使分腔室12之间的通道比较狭窄,利于消除振动。所述芯管5为铝制,所述内管6为钢制,所述芯管5与内管6之间为过盈配合,钢 制的内管6与铝制的芯管5过盈安装在一起,密封效果好,安装牢固,另外钢制的内管6也 可以有效防止连接件对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造成损伤、破坏。所述节流口 8突出于主腔室壁,所述解耦盘的节流片31的旁侧设置有开口宽度略 大于节流口的限位槽32,这样能够防止解耦盘3的位置发生偏移,使节流片31与节流口 8 的位置不对应,导致无法控制节流口 8的开闭。上述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在周向分布有多组对称的主腔室11,主腔室11又被限 位片21在轴向上隔离成两个相通的分腔室12,从而保证在多个载荷方向上都分布有容纳 液体的腔室,因此能够提供多向阻尼特性。主腔室11的内侧设置有朝向芯管5方向的节流 口 8,节流口 8的开闭由解耦盘3控制,在低频大振幅载荷作用下对于悬置径向载荷,运动 方向上的两个对称的主腔室11之间压差较大,节耦盘3受主腔室11的压差作用而向一侧 偏移,使该侧的节流口 8关闭,这样液体只能沿主腔室11与外管4之间所形成的环形流道 7在两个对称的主腔室11间窜动,从而产生大阻尼特性,能快速吸收发动机的振动能量,起 到良好的隔振、减振作用;对于轴向载荷,因同一主腔室内的两个分腔室12之间的压力的 变化,液体在对称的分腔室12之间来回窜动,从而产生大阻尼特性;在高频小阻尼载荷作 用下对于径向载荷,因为解耦盘3所受到的液体压差不大,因此处于半悬浮状态,使节流 口 8打开,液体直接经节流口 8在对称的主腔室11间窜动,从而消除了高频硬化现象;对于 轴向载荷,在限位片21自身的振动作用下,也能消除高频硬化现象。权利要求一种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包括外管和由两个弹簧总成组成的主簧组件,所述主簧组件安装在外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组件内设置有多组对称的主腔室,两个弹簧总成的中央均设置有轴向的芯管,两个芯管之间安装有内管;所述主腔室与外管相通,主腔室的内侧设置有朝向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包括外管和由两个弹簧总成组成的主簧组件,所述主簧组件安装在外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组件内设置有多组对称的主腔室,两个弹簧总成的中央均设置有轴向的芯管,两个芯管之间安装有内管;所述主腔室与外管相通,主腔室的内侧设置有朝向芯管方向的节流口,所述芯管套有解耦盘,解耦盘与芯管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解耦盘在对应节流口的位置设置有可控制节流口开闭的节流片;每个主腔室内均安装有将主腔室分隔成两个相通的分腔室的限位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维林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