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组合件、封装结构及其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5977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支架组合件、封装结构及其发光装置。支架组合件包含:彼此之间具有一间隙而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架单元,每一第一支架单元具有一第一导接端与一第二导接端,每一第一支架单元还具有一介于该第一导接端与该第二导接端之间的第一联外支撑部,该第一联外支撑部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沟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辨识结构的支架组合件、封装结构及其发光装置,尤其 是涉及一种可减缓水气入侵,且支架单元的其中之一具有一辨识结构,以使其具有外观与 结构上的区别性的支架组合件、封装结构及其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市售的发光二极管,其主要结构为封装壳体与导线支架的组合。然而,导线支架多 为金属,封装壳体多为塑料,若两者结合力不足,则封装壳体则可能自导线支架上脱落,或 是说,封装壳体与导线支架间若有间隙产生,易使外部的水气渗入至封装壳体内,使得发光 二极管芯片损坏,造成产品有良率或可靠性的问题。另外,传统的导线支架在结构上为一致的,并无极性的区别点,故生产作业时,作 业员必须以肉眼辨识与后续发光二极管芯片正负极搭配的导线支架,才能将正确的将其固 晶打线,若因错认导线支架的极性造成作业错误,将导致产品良率下降。此外,该方式也会 导致繁复生产检验程序,而导致产品产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缓外部水气入侵于发光装置中的支架 组合件、封装结构及其发光装置,且更可利用该支架组合件的结构提高支架与封装塑料之 间的结合力,以提高产品结构的可靠度及稳固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组合件、封装结构及其发光装置,其在 支架组合件中的其中之一的支架单元具有一辨识结构,使本技术的支架组合件、封装 结构及发光装置中的多个支架单元具有外观与结构上的区别性,以提高制作工艺上的效 率,并可避免将发光元件设置于错误极性的支架单元上的情况。为了达成以上的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架组合件,包含彼此之间具有一间 隙而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架单元,每一第一支架单元具有一第一导接端与一第二导 接端,每一第一支架单元更具有一介于该第一导接端与该第二导接端之间的第一联外支撑 部,该第一联外支撑部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沟槽;其中,定义一通过该第一导接端与该第 二导接端的第一方向,任两个第一支架单元间的该间隙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每一第一 支架单元的该第一导接端具有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与该间隙相 邻的一第三侧边,任两个第一支架单元的该些第三侧边以该间隙彼此相对应,其中至少一 该第三侧边上具有一辨识结构,该辨识结构使该些第一支架单元在外观上有差异性而用以 区分该些第一支架单元。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由上述支架组合件与壳体所构成的封装结构,其包含一 壳体,包含一间隔层;以及一支架组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架单元以该间隔层相对设 置,每一第一支架单元具有一伸入该壳体的第一导接端与一外露出该壳体的第二导接端, 每一第一支架单元具有一介于该第一导接端与该第二导接端之间并且被该壳体包覆的一第一联外支撑部,该第一联外支撑部的表面上具有也被该壳体所包覆的至少两个沟槽;其 中,该至少两个第一支架单元的该些第一导接端部分裸露于该壳体并以该间隔层彼此相 邻,其中一该第一导接端具有一辨识结构,该辨识结构使该两第一支架单元在外观上有差 异性而用以区分该两第一支架单元。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由上述支架组合件、壳体、发光元件与胶体所构成的发光 装置。其中壳体,其具有1个间隔层与一凹穴;一被该壳体部分包覆的支架组合件,具有 至少N+1个支架单元,该些支架单元通过任一该间隔层依序设置且彼此电性分离,每一支 架单元具有两个端点与一介于该两端点间的联外支撑部;其中该些支架单元分别具有至少 一端点部分裸露该凹穴内,并以该间隔层与相邻的支架单元的另一裸露于该凹穴的另一端 点相对应;其中至少一该支架单元的该联外支撑部的表面上具有被该壳体所包覆的至少两 个沟槽;其中,裸露于该凹穴的该些支架单元的该些端点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辨识结构,该 辨识结构使该些支架单元在外观上有差异性而用以区分该些支架单元;至少一发光元件, 设置于任一该些支架单元上,并电连接于其他该些支架单元;以及一填充于该凹穴的胶体, 其覆盖于该发光元件与该些端点裸露的部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成型于该第一联外支撑部表面上的至少两个沟槽, 可用以减缓水气的入侵,以达到保护其内部的发光元件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组合件的俯视立体图;图2A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的立体图;图2B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架组合件的俯视立体图;图5A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的俯视图;图5B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的仰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21、2221' ,22'21〃、22〃211、221211〃 ,221"2111,22112112,22122113、2213发光元件 支架组合件 第一支架单元 第一支架单元 第一支架单元 第一导接端 第一导接端 第一侧边 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2114,2214第四侧边2115,2215凸出部212,222第二导接端212〃 ,222"第二导接端213,223第一联外支撑部213' ,223'第一联外支撑部213〃 ,223"第一联外支撑部2131,2132侧面214,224第一凸座体23,23"第二支架单元231导接本体2311第五侧边2312第六侧边232第二联外支撑部2321第二联外切割面233第二凸座体24沟槽25、25'、25〃辨识结构26贯穿孔3壳体30间隔层31凹穴32胶体33、33'、33〃壳体辨识结构L第一方向⑶第二方向W第三方向G间隙θ 1、θ 2、θ 3夹角W1、W2、W3宽度t料厚al水平入侵路径a2垂直入侵路径a3纵向入侵路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架组合件、封装结构及其发光装置,其可有效防止水气进 入并同时增加支架组合件与壳体的结合性。参阅图1所示,图1显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组合件2的俯视立体图;其中,该支架组合件2包含彼此间具有一间隙G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单元21、22,其 中第一支架单元21具有一第一导接端211、一第二导接端212及介于该第一导接端211与 该第二导接端212之间的第一联外支撑部213 ;同样地,另一第一支架单元22具有一第一 导接端221、一第二导接端222及介于该第一导接端221与该第二导接端222之间的第一 联外支撑部223。再者,该第一联外支撑部213、223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沟槽M ;而在本 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单元21、22上的该两个沟槽M分别设于该第一导接端211、221与 该第一联外支撑部213、223的连接位置,以及该第二导接端212、222与该第一联外支撑部 213,223的连接位置。定义一通过该第一导接端211、221与该第二导接端212、222的第一方向L,也可称 为长度方向;该第一支架单元21、22的第一导接端211、221具有一第一侧边2111、2211,一 第二侧边2112、2212,一第三侧边2113、2213与一第四侧边2114、2214,第一侧边2111、2211 与第二侧边2112、2212沿着第一方向L延伸,换言之,第一侧边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组合件包含:彼此之间具有一间隙而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架单元,每一第一支架单元具有第一导接端与第二导接端,每一第一支架单元还具有一介于该第一导接端与该第二导接端之间的第一联外支撑部,该第一联外支撑部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沟槽;  其中,定义一通过该第一导接端与该第二导接端的第一方向,任两个第一支架单元间的该间隙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每一第一支架单元的该第一导接端具有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与该间隙相邻的一第三侧边,任两个第一支架单元的该些第三侧边以该间隙彼此相对应,其中至少一该第三侧边上具有一辨识结构,该辨识结构使该些第一支架单元在外观上有差异性而用以区分该些第一支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贞秀
申请(专利权)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