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永磁体外转子永磁偏置径向磁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505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永磁体外转子永磁偏置径向磁轴承,由外导磁环、外永磁体、定子铁心、激磁线圈、内导磁环、内永磁体和转子铁心组成,每个定子铁心组成4个磁极,2个定子铁心组成磁轴承左右两端8个磁极,分别组成X、Y轴正负方向的磁极,每个定子磁极绕制有激磁线圈,定子铁心外部是转子铁心,转子铁心外面是外导磁环,外永磁体位于外导磁环之间,外导磁环与转子铁心相连,转子铁心内表面与定子铁心外表面留有一定的间隙,形成空气隙,内永磁体位于内导磁环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空间用永磁偏置外转子径向磁轴承剩磁矩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磁悬浮轴承,特别是一种补偿剩磁矩的双永磁体外转子永 磁偏置径向磁轴承,可作为空间用磁悬浮飞轮等旋转部件的无接触支撑,降低其自身剩磁 对外界部件的磁干扰。
技术介绍
磁悬浮轴承分纯电磁式和永磁偏置加电磁控制的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前者使用电 流大、功耗大,永磁偏置加电磁控制的混合式磁悬浮轴承,利用永磁体替代纯电磁磁轴承中 的偏置电流产生偏置磁场,永磁体产生的磁场承担主要的承载力,电磁磁场提供辅助的调 节承载力,因而这种轴承可大大减小控制电流,具有降低功率放大器的损耗、减少磁轴承安 匝数、缩小磁轴承体积、提高轴承承载能力等优点,故永磁偏置磁轴承在磁悬浮电机、高速 飞轮系统等磁悬浮支承的高速运动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用磁悬浮飞轮采用磁轴承 支承,由于克服了传统机械轴承飞轮的摩擦以及不平衡振动等问题,因此可实现更高的转 速、更长的寿命以及更高的输出力矩精度,剩磁矩是衡量卫星及其部件磁性大小的指标之 一,也是卫星姿态控制执行机构一磁悬浮飞轮磁性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近地 轨道卫星,由于地磁场的影响,如果卫星及其部件因为某些原因而残留较大的剩磁矩,则一 方面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永磁体外转子永磁偏置径向磁轴承,其特征在于:由外导磁环(1)、外永磁体(8)、定子铁心(3)、激磁线圈(4)、内导磁环(5)、内永磁体(2)和转子铁心(6)组成,每个定子铁心(3)组成4个磁极,2个定子铁心(3)组成磁轴承左右两端8个磁极,分别组成X、Y轴正负方向的磁极,每个定子磁极绕制有激磁线圈(4),定子铁心(3)外部为转子铁心(6),转子铁心(6)外部为外导磁环(1),外永磁体(8)位于两个外导磁环(1)之间,转子铁心(6)内表面与定子铁心(3)外表面留有一定的间隙,形成空气隙(7),定子铁心(3)的径向内部为内导磁环(5),内永磁体(2)位于两个内导磁环(5)之间,外永磁体(8)...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10-8-17 201010256250.3一种双永磁体外转子永磁偏置径向磁轴承,其特征在于由外导磁环(1)、外永磁体(8)、定子铁心(3)、激磁线圈(4)、内导磁环(5)、内永磁体(2)和转子铁心(6)组成,每个定子铁心(3)组成4个磁极,2个定子铁心(3)组成磁轴承左右两端8个磁极,分别组成X、Y轴正负方向的磁极,每个定子磁极绕制有激磁线圈(4),定子铁心(3)外部为转子铁心(6),转子铁心(6)外部为外导磁环(1),外永磁体(8)位于两个外导磁环(1)之间,转子铁心(6)内表面与定子铁心(3)外表面留有一定的间隙,形成空气隙(7),定子铁心(3)的径向内部为内导磁环(5),内永磁体(2)位于两个内导磁环(5)之间,外永磁体(8)为补偿永磁体。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津济房建成乐韵刘刚汤继强王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