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向东专利>正文

干扰波无轴向吸力的磁悬浮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510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干扰波无轴向吸力的磁悬浮轴承是由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1),超长轴向充磁小磁环(2),大环形干扰波(3),小环形干扰波(4)等;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1)极性相对,产生一个大环形干扰波(3);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小磁环(2)极性相对排列,产生小环形干扰波(4);把大环形干扰波(3)套在小环形干扰波(4)的外侧,使其同极干扰波不在同一平面上;把两个上述结构轴向对称安装在一起;大磁环组(1)与小磁环组(2)之间的单侧径向距离大于2毫米。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磁悬浮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扰波无轴向吸力的磁悬浮轴承,该磁悬浮轴承是利用两个轴向 充磁大磁环同极相对排列,使其同极磁场相互干扰,产生大环形高密度干扰波;用两个小磁 环,同极相对排列,产生多个小环形高密度干扰波;大磁环和小磁环的长度在30-80毫米之 间,其中大磁环与小磁环之间的单侧径向间隙大于2毫米;把大磁环干扰波套在同极小磁 环干扰波的外侧,使其不在同一平面上,就能够同时实现轴向径向磁悬浮。属于磁悬浮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比较容易的实现强力径向磁悬浮,但是在实现径向磁悬浮的同 时,我们还不能实现对称轴向磁悬浮。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实现径向磁悬浮的磁环长度比较 小,导致磁环组在产生轴向偏移时,一个小磁环干扰波会同时受到同极挤压和反极相吸两 种磁力。这样就不能实现轴向对称悬浮,只有摆脱反极吸力,才能够实现轴向对称悬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同极相对排列,使其同极磁场相互 干扰,产生大环形高密度干扰波;用两个超长小磁环,同极相对排列,产生小环形高密度干 扰波;把大磁环干扰波套在同极小磁环干扰波的外侧,要求大磁环的长度能够防止外侧反 极对中间干扰波产生吸力;大磁环与小磁环之间的单侧径向间隙应该大于2毫米。这里不 同体积不同直径的磁环之间的最佳径向间隙各不相同。目前还不能用数学公式推算。这样一个小环形干扰波在一个大环形干扰波内,就只能受到一个同极干扰波的轴 向挤压力,不会再受到大磁环另外一端的轴向吸力。大小磁环的外侧端的排列形式以不产 生干扰力为主要目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干扰波无轴向吸力的磁悬浮轴承的径向剖面构造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中,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1),超长轴向充磁小磁环( ,大环形干扰波(3),小 环形干扰波(4)等;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1)极性相对,产生一个大环形干扰波(3); 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小磁环( 极性相对排列,产生小环形干扰波(4);把大环形干扰波(3) 套在小环形干扰波(4)的外侧,使其同极干扰波不在同一平面上;把两个上述结构轴向对 称安装在一起;大磁环组(1)与小磁环组(2)之间的单侧径向距离大于2毫米。这里磁环的远离干扰波的一端可以采用锥形和梯形结构变形,也可以采用加长方 式,使外侧大磁环与小磁环的端面轴向远离。目的是不让外侧磁环端面的斥力变化影响悬 浮环干扰波的对称轴向悬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扰波无轴向吸力的磁悬浮轴承,其特征是: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1),超长轴向充磁小磁环(2),大环形干扰波(3),小环形干扰波(4)等;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1)极性相对,产生一个大环形干扰波(3);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小磁环(2)极性相对排列,产生小环形干扰波(4);把大环形干扰波(3)套在小环形干扰波(4)的外侧,使其同极干扰波不在同一平面上;把两个上述结构轴向对称安装在一起;大磁环组(1)与小磁环组(2)之间的单侧径向距离大于2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干扰波无轴向吸力的磁悬浮轴承,其特征是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1),超长轴 向充磁小磁环O),大环形干扰波(3),小环形干扰波(4)等;两个超长轴向充磁大磁环⑴ 极性相对,产生一个大环形干扰波⑶;两个超长轴向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卓向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