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中承接产品装置的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9151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注塑模具中承接产品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动模(7)、承接杆(1)、冷料穴(3)、浇口(5)和定模(8),承接杆(1)设置在动模(7)和定模(8)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8)上设有环形冷料穴(3),套在承接杆周围,冷料穴(3)和浇口(5)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产品在顶出后自动悬挂在承接杆上,不会掉落,产品表面平整无损伤,合格率高达98%,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质量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较大质量的注塑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的承 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注塑件质量较轻,在顶出模具之后靠拉料杆和自身的 结构与模具接触所提供的力将其悬挂在模具上等待工人取下。可在有些较重的注塑产品 (如金属包塑件等)的模具中,由于产品自身的质量较大,在顶出时惯性也大,很难靠拉料 杆的作用力使产品和模具接触支撑力将其留在模具上,容易导致产品从模具上脱落,给产 品造成损伤,也会使模具表面磨损,从而减少了模具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生 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注塑件易从从模具上脱落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 塑模具中承接产品的装置,可自行承接质量较大的产品,避免产品从模具脱落导致产品损 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中承接产品的装置,包括动模、承接杆、 冷料穴、浇口和定模,承接杆设置在动模和定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上设有环形 冷料穴,套在承接杆周围,冷料穴和浇口相通。所述的承接杆与定模配合部分设有弧形凹槽,中部设有扳手槽。本专利技术结构,产品在顶出后自动悬挂在承接杆上,不会掉落,产品表面平整无损 伤,合格率高达98%,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质量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合模装配剖视图。图中1-承接杆,2-产品,3-冷料穴,4-流道,5-浇口,6_产品包芯,7_动模,8_定 模,9-浇口套,10-拉料杆,11-弧形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承接杆1、冷料穴3、流道4和浇口 5。承接杆1上设有扳手 槽,便于扳手夹持承接杆进行装卸。参见图2,由图可知各部件的装配关系,承接杆1与模具7采用螺纹连接,在承接产 品时不会脱落。冷料穴3开在模具上,动模定模上各一半,在浇注完成时就会形成一个截面 为圆形的封闭环。冷料穴3与浇口5是连接在一起的。这样产品成型后产品2上的料、浇 口 5处的料与冷料穴3中的料是连在一起的,产品2被顶出后就能通过冷料穴3中的料将其悬挂在承接杆1上。 本专利技术,在保持现有模具其他装置良好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在动模上新增了一个 装置,并对传统的冷料穴进行了配套的改进。合模注塑时,流料就会从浇道流入,当流到浇 口时流料就会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流入模具型腔充满模具形成产品,另一条是流入环形 冷料穴形成封闭的环状塑体。开模后,顶杆将产品从动模上顶出。传统模具是利用拉料杆 的作用力以及模具和产品接触的支撑力使产品留在动模上不使其掉落,但如果产品质量较 大就很难靠上述这种力来支撑,使用新型这种装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注塑完成后产品、 浇口处和冷料穴处的料就连接在了一起,当产品被顶杆顶出时环形冷料穴处的塑体就会顺 着承接杆移出并最总悬挂在承接杆杆头处的凹槽中,这样产品就不会掉落,同时也避免产 品与模具的接触支撑,减少了模具的磨损,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 了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注塑模具中承接产品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动模(7)、承接杆(1)、冷料穴(3)、浇口(5)和定模(8),承接杆(1)设置在动模(7)和定模(8)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8)上设有环形冷料穴(3),套在承接杆周围,冷料穴(3)和浇口(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中承接产品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动模(7)、承接杆(1)、冷料穴(3)、浇口 (5)和定模(8),承接杆⑴设置在动模(7)和定模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⑶ 上设有环形冷料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新桥卢建生陈其升刘伟陈栗薛锋张铭敏汪星海冯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