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53030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设置于一摩托车引擎上以连接一后车轮,该摩托车引擎具有一凸伸于该摩托车引擎外侧的传动轴。该后摇臂装置包含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上一第一摇臂单元,及一第二摇臂单元。该第二摇臂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摩托车引擎上且位于该传动轴之轴线上的第二轴承、一与该传动轴同轴线穿置于该第二轴承中的调整轴,及一设置于该调整轴上以并与该第一摇臂相互固结的第二摇臂。利用与该调整轴与该第二摇臂的螺孔相互螺合,消除组装时可能产生的组装间隙或公差,以提高该第一、二摇臂单元的稳定,进而提升整体的操控性与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摇臂,特别是关于一种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现有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1是摆动地设置于一摩托车引擎100上,以 连接一后车轮104。该摩托车引擎100具有相互结合的一左盖体101、一右盖体102,及 一凸伸于该摩托车引擎100的左盖体101外侧的传动轴103,该传动轴103定义有一中心 轴线L,该传动轴103是可以该中心轴线L为转动轴心相对该左盖体101转动。该后摇臂装置1包括一设置于该左盖体101上的左摇臂单元11,及一与该左摇臂 单元11相反的设置于该右盖体102上且与该左摇臂单元11相互固结的右摇臂单元12,该 后车轮104是枢设于该左、右摇臂单元11、12之间。 参阅图1、2,该左摇臂单元11包括一螺合于该左盖体101且被该传动轴103所 穿设的安装座111、一枢设于该安装座111上的左摇臂113、一设于该左摇臂113中且被 该安装座111所穿置的滚珠轴承112,及一嵌设于该右摇臂113上以限制该滚珠轴承112 的扣环114。参阅图1、3,该右摇臂单元12包括一螺设于该右盖体102上的枢轴121、一枢 设于该枢轴121上并与该左摇臂113相互连接的右摇臂123,及一设于该左摇臂113中且 被该枢轴121所穿置的滚针轴承122,其中,该枢轴121是与该中心轴线L同轴螺设于该 右盖体102上。参阅图1、2、3,相互连接的左、右摇臂单元11、12会因各构件间的组装间隙 而相对该摩托车引擎100产生如图2、3中箭头所示的侧向移动,进而使该后车轮104产 生偏摆,不但影响操控性,更会大幅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稳定度高且能有效改善操控性与安全 性的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于是,本技术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设置于一摩托车引擎上以连接一后车 轮,且该摩托车引擎具有一凸伸于该摩托车引擎外侧的传动轴。后摇臂装置包含一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上的第一摇臂单元,及一设置在相反于 该第一摇臂单元之摩托车引擎上的第二摇臂单元。该第一摇臂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上且被该传动轴所穿设的定位件、 一枢设于该定位件上且能相对该定位件摆动的第一摇臂,及一设于该第一摇臂中且被该 定位件所穿置的第一轴承。该第二摇臂单元设置在该第一摇臂单元相反侧之摩托车引擎上,包括一设置于 该传动轴之轴线上且位于该摩托车引擎上的第二轴承、一位于该传动轴之轴线上且穿置 于该第二轴承中的调整轴、一套设于该调整轴并抵靠于该第二轴承上的第二定位环,及一设置于该调整轴上以并与该第一摇臂相互固结的第二摇臂,其中,该调整轴具有一穿 设于该第二轴承中的枢转部、一连接该枢转部且形成有螺纹的螺合部,及一形成于该枢 转部与螺合部连接处并推抵该第二定位环的肩部,且该第二摇臂形成有一可与该螺合部 之螺纹相配合的螺孔。 所述的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摇臂单元更包括一锁设于该 螺合部上以固定该第二摇臂的迫紧螺帽。所述的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摩托车引擎更具有一被该传动轴 穿设的第一壳体,及一与该第一壳体相配合的第二壳体,其中,该第二壳体形成有用以 容置第二摇臂单元的第二轴承的容置槽,而该第一摇臂单元的定位件是设置于该第一壳 体上且被该传动轴所穿设。所述的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摇臂单元更包括一环设于该 第二定位环上并封挡该容置槽的密封环。所述的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摇臂单元更包括一设于该第 一摇臂中并与该定位件相配合以定位该第一轴承的第一定位环。所述的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承是一滚珠轴承,而该第 二轴承是一滚锥轴承。本技术的功效是利用与该传动轴同轴枢设于该摩托车引擎上的调整轴的螺 合部,与该第二摇臂的螺孔相互螺合,进而使相互固结的第一、二摇臂能与该摩托车引 擎间相互迫合,消除各构间可能的组装间隙或公差,以提高该第一、二摇臂单元的稳定 度,进而提升整体的操控性与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一现有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图2是一放大剖视图,辅助说明图1中的左摇臂单元;图3是一放大剖视图,辅助说明图1中的右摇臂单元;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图5是一放大剖视图,辅助说明图4中的第一摇臂单元;及图6是一放大剖视图,辅助说明图4中的第二摇臂单元。2 · · ·后摇臂装置3 · · ·第一摇臂单元31 · ·定位件32 · ·第一轴承33 · ·第一摇臂34 · ·第一定位环4 · · ·第二摇臂单元41 · ·第二轴承41 · ·侧面部42 · ·调整轴421 · ·枢转部422 ··螺合部423 · 肩部43 ··第二定位环44 ··密封环45 ··第二摇臂451 ··螺孔 46 ··迫紧螺帽200 ··摩托车引擎201 ··第一壳体202 ··第二壳体203 ··传动轴204 ··容置槽300 ··后车轮L ·· 轴线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 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4,本技术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2的较佳实施例是设置于一摩托车引 擎200上以连接一后车轮300,使该后车轮300可相对该摩托车引擎200摆动,其中,该 摩托车引擎200具有一第一壳体201、一与该第一壳体201相配合的第二壳体202,及一 凸伸于该摩托车引擎200的第一壳体201外侧的传动轴203。该第二壳体202在相反于该 第一壳体201之一侧上形成有一位于该传动轴203的轴线L上的容置槽204。该后摇臂装置2包含一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200的第一壳体201上的第一摇臂单 元3,及一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200的第二壳体202上的第二摇臂单元4。参阅图4、5,该第一摇臂单元3包括一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200的第一壳体201 上且被该传动轴203所穿设的定位件31、一枢设于该定位件31上且能相对该定位件31摆 动的第一摇臂33、一设于该第一摇臂33中且被该定位件31所穿置的第一轴承32,及一 设于该第一摇臂33中并与该定位件31相配合以定位该第一轴承32的第一定位环34。于 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轴承32是一滚珠轴承。参阅图4、6,该第二摇臂单元4包括一设置在该第二壳体202的容置槽204中且 位于该传动轴203的轴线L上的第二轴承41、一位于该传动轴203的轴线L上且穿置于 该第二轴承41中的调整轴42、一套设于该调整轴42并抵靠于该第二轴承41旁的第二定 位环43、一环设于该第二定位环43外周缘上并封挡该容置槽204的密封环44、一设置于 该调整轴42上并与该第一摇臂33相互固结的第二摇臂45,及一用以锁附于该调整轴42 上的迫紧螺帽46。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轴承41是一滚锥轴承。该调整轴42具有一穿设于该第二轴承41中的枢转部421、一连接该枢转部421 且形成有螺纹的螺合部422,及一形成于该枢转部421与螺合部422连接处并推抵该第二 定位环43的肩部423,且该第二摇臂45上形成有一可与该螺合部422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451。该迫紧螺帽46是锁设于该调整轴42的螺合部422上以固定该第二摇臂45,使 该第二摇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设置于一摩托车引擎上以连接一后车轮,且该摩托车引擎具有一凸伸于该摩托车引擎外侧的传动轴,该后摇臂装置包含:一第一摇臂单元,及一设置在该第一摇臂单元相反侧的摩托车引擎上的第二摇臂单元,该第一摇臂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上且被该传动轴所穿设的定位件、一枢设于该定位件上且能相对该定位件摆动的第一摇臂,及一设于该第一摇臂中且被该定位件所穿置的第一轴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摇臂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传动轴的轴线上且位于该摩托车引擎上的第二轴承、一位于该传动轴的轴线上且穿置于该第二轴承中的调整轴、一套设于该调整轴并抵靠于该第二轴承旁的第二定位环,及一设置于该调整轴上并与该第一摇臂相互固结的第二摇臂,其中,该调整轴具有一穿设于该第二轴承中的枢转部、一连接该枢转部且形成有螺纹的螺合部,及一形成于该枢转部与螺合部连接处并推抵该第二定位环的肩部,且该第二摇臂形成有一与该螺合部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的后摇臂装置,设置于一摩托车引擎上以连接一后车轮,且该摩托车 引擎具有一凸伸于该摩托车引擎外侧的传动轴,该后摇臂装置包含一第一摇臂单元, 及一设置在该第一摇臂单元相反侧的摩托车引擎上的第二摇臂单元,该第一摇臂单元包 括一设置于该摩托车引擎上且被该传动轴所穿设的定位件、一枢设于该定位件上且能相 对该定位件摆动的第一摇臂,及一设于该第一摇臂中且被该定位件所穿置的第一轴承, 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摇臂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传动轴的轴线上且位于该摩托车引擎上的第二轴 承、一位于该传动轴的轴线上且穿置于该第二轴承中的调整轴、一套设于该调整轴并抵 靠于该第二轴承旁的第二定位环,及一设置于该调整轴上并与该第一摇臂相互固结的第 二摇臂,其中,该调整轴具有一穿设于该第二轴承中的枢转部、一连接该枢转部且形成 有螺纹的螺合部,及一形成于该枢转部与螺合部连接处并推抵该第二定位环的肩部,且 该第二摇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信志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