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2958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个管体、两个壳体、两个灯管以及两个换流器。管体至少部分透光,所述壳体分别设置在管体的相对两端,并与管体连结,各壳体分别具有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灯管容置于管体。所述换流器分别容置于各壳体,并与所述灯管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至少两个灯管容置于管体内,使得灯管得到管体的保护,进而大幅强化结构性,并且两个灯管可提供更高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换流器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演进,发光装置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用品之一,并 应用于例如照明领域及背光领域。在现行技术中,大部分以荧光灯是光源的发光装置,其光 源可包含热阴极荧光灯管(Hot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或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 CCFL)。以下,以公知技术的热阴极荧光灯管作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热阴极荧光灯管1 具有一个玻管11、两个灯丝12以及两个灯帽13。玻管11中充填有容易放电的氩气和极少 量的水银,在玻管11内壁上则涂布有荧光物质。灯12作为电极,在电极上涂布有发射电子 的物质,并设置在玻管U的两端,其中,灯12的材质是钨丝。各灯帽13具有两个电极引脚 131。热阴极荧光灯管1通过电极引脚131与交流电源电性连接,并对热阴极荧光灯管1的 灯丝12预热以点灯。点灯启动时,电流流过灯丝12并加热,使灯丝12发射出电子,电子与 玻管11内的水银原子碰撞,产生紫外线,而紫外线激发玻管11上的荧光物质,变成可见光。当热阴极荧光灯管1欲达到较高的亮度时,可作成较长的态样,例如延伸长度为 两倍,但此种情况下,灯管的结构强度会大幅降低,进而在运送过程或组装过程中发生灯管 碎裂的意外,造成人员受伤。另外,现在大部分家庭使用的照明装置是热阴极荧光灯管,但热阴极荧光灯管有 预热时间长、使用寿命短、不易调光以及无法频繁点灭等缺点,而冷阴极荧光灯管具有使用 寿命长、易调光及快速点灭等优点。若使用者欲使用冷阴极荧光灯管来取代热阴极荧光灯 管作为照明时,使用者无法从市面上买来冷阴极荧光灯管而直接更换,这也造成使用者的 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强化灯管的结构强度,并方便使用 者更换灯管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个管体、两个壳体、两个灯管以及两个换流器。管体 至少部分透光,所述壳体分别设置在管体的相对两端,并与管体连结。各壳体分别具有一个 容置空间,所述灯管容置于管体。所述换流器分别容置于各壳体,并与所述灯管电性连接。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其中之一个灯管是U型灯管、或直型灯管、或S型灯管、或 W型灯管。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灯管对向设置。 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各所述壳体包含两个子壳体,所述子壳体相互连结并形成 所述容置空间。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各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管体内部空间是气流 相通。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其中之一个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电性连接元件。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各所述壳体与所述管体连结而共同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前述的发光装置,还包含一个电性连接元件,与其中之一个壳体连结。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电性连接元件、各所述壳体与所述管体共同形成一个 密闭空间。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换流器包含一个变压元件。前述的发光装置,还包含一个固定件,容置于所述管体内并固定所述灯管。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具有至少一个对流孔。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至少两个灯管容置于管体内,使得灯管得到管体的保护, 进而大幅强化结构性,并且两个灯管可提供更高的亮度。另外,发光装置的换流器设置在灯 管两端的壳体内,进而将换流器整合在发光装置内,而本专利技术的灯管可例如是冷阴极荧光 灯管或其它种类的灯管。当使用者欲使用冷阴极荧光灯管或其它种类的灯管替代热阴极荧 光灯管时,只要从市面上买来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即可直接替换原有的灯管。此外,由于换流 器的输入端是相对低压,故使用者组装时可避免高压触电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公知热阴极荧光灯管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灯管的另一个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固定件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7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种态样的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热阴极荧光灯管11 玻管12 灯丝13 灯帽131、251:电极引脚2,2'发光装置21 管体22、22'壳体221、221'、222 子壳体223 散热孔23 灯管 231、232:电极24 换流器25、25'电性连接元件252 盖体26:固定件261 延伸部262 孔洞263 对流孔W:导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以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2。发光装置2 包含一个管体21、两个壳体22、两个灯管23以及两个换流器24。其中,图2是发光装置2 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发光装置2的一部分(其包含一个壳体22、一个灯管23及一个换流 器24)的分解示意图。发光装置2例如可作为室内或户外的照明装置、广告广告牌、灯箱或是背光模块 (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发光装置2以作为照明装置为例。请参照图2所示,管体21的至少一部分透光、或全部透光,图2以管体是全部透光 的管体为例,其中管体21的材质可包含塑料或玻璃。本专利技术不限制管体21的形状,其可例 如是长条状、或是U型、W型、S型、或螺旋型或其它几何形状,本实施例的管体21以长条形 为例。壳体22分别设置在管体21的相对两端,并与管体21连结。各壳体22分别具有 一个容置空间。如图3所示,为求清楚,图3主要只显示一个壳体22及一个灯管23。本实 施例的壳体22包含两个子壳体221及222,子壳体221及222相互连结并形成上述的容置 空间。子壳体221及222可通过卡合、或黏合、或锁合、或熔合而连结,在此以卡合为例。另 夕卜,壳体22可开设散热孔223以让热量逸出壳体之外而提升散热效能;当然,若发光装置2 需具备防水的功能,可不开设散热孔223。再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两灯管23容置于管体21,并以对向设置为 例,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灯管23亦可并排或重迭设置。灯管23的两端各具有一个电极 231及232。电极231及232容置于壳体22内。灯管23以U型灯 管为例,U型灯管可包含 灯管转折是大弧形的态样(如图2及图3所示)、或是灯管转折是小弧形或类直角的态样 (如图4的虚线处所示)。另外,灯管23可例如是直型灯管、或S型灯管、或W型灯管。灯管 23的种类可例如是冷阴极荧光灯管、或热阴极荧光灯管、或发光二极管灯管,在此以冷阴极 荧光灯管为例。其中,发光二极管灯管指发光二极管条(Light bar)设置在一个管体内。换流器24分别容置于壳体22,并与所述灯管23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灯 管23是U型,所以各换流器24分别与各灯管23电性连接并驱动的。若灯管23是直线型, 其中之一个换流器24亦可与两灯管23的同一侧的两电极231、232电性连接,另一个换流 器24可与两灯管23的另一侧的两电极231、232电性连接,而进行双边驱动,其中,换流器 24包含一个变压元件,并提供驱动讯号至灯管23。通过上述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管体,至少部分透光;两个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相对两端,并与所述管体连结,各所述壳体分别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两个灯管,容置于所述管体;以及两个换流器,分别容置于各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灯管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管体,至少部分透光;两个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相对两端,并与所述管体连结,各所述壳体分别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两个灯管,容置于所述管体;以及两个换流器,分别容置于各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灯管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之一个所述灯管是U型灯管、或 直型灯管、或S型灯管、或W型灯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壳体包含两个子壳体,所述子 壳体相互连结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 管体内部空间是气流相通。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智
申请(专利权)人:宇威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