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烹饪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0190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和制造该加热装置的方法,以确保工作线圈的经济形成和布置。可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包括:工作线圈,所述工作线圈通过螺旋地缠绕导线而形成;和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件被布置成支撑工作线圈,并且具有面对工作线圈的支撑平面。构成工作线圈的各匝的导线的各个绕圈与相邻绕圈间隔开预定距离。在导线的各个相邻绕圈之间限定间隔,且没有用于引导工作线圈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可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感应加热装置用作加热烹饪用具中的食物的热源。这些感应加热装置通过利用涡 电流损耗和滞后损耗产生热量,所述涡电流损耗产生于放置在交变磁场中的烹饪容器中。使用感应加热装置的烹饪用具包括烹饪面板、和至少一个工作线圈,烹饪容器放 置在所述烹饪面板上,所述至少一个工作线圈布置在烹饪面板的下面,用于以感应的方式 加热烹饪容器。这些烹饪用具在烹饪期间不会排放有毒气体并且将烹饪面板保持在相对较低的 温度下,因此与使用自加热线圈或煤气灶的其它烹饪用具相比,显示出极好的安全性和更 大的能效。通常,工作线圈通过螺旋地缠绕金属丝而形成。在工作线圈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导 线的材料成本占据整个加热装置制造成本的大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和 所述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可以实现工作线圈的经济形成和布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可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 热装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另外的方面将在随后的说明中被部分说明,并且将部分地从所 述说明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实践而获悉。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可通过提供一种可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来实现,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工作线圈,所述工作线圈是螺旋缠绕的导线;和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 件被布置成支撑工作线圈,并且具有面对工作线圈的支撑平面,构成工作线圈的各匝的导 线的各个绕圈与相邻绕圈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在导线的各个相邻绕圈之间限定间隔,且 没有用于引导工作线圈的结构。工作线圈可以使用粘合剂固定到片状构件。粘合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引入到限定在导线的各个绕圈之间的间隔内。粘合剂可以包括硅密封剂。导线的各个绕圈可以被等距离布置。片状构件的支撑平面可以由平坦表面形成。片状构件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片状构件可以包括云母片。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布置在片状构件的下面;和铁氧 体件,所述铁氧体件布置在支撑构件与工作线圈之间,并且支撑构件可以包括用于将所述铁氧体件固定至支撑构件的固定件。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可通过提供一种制造可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的方 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缠绕框架,所述缠绕框架具有相互径向间隔开预定 距离的螺旋导向槽;沿着缠绕框架的导向槽缠绕导线以形成工作线圈;将工作线圈放置到片 状构件上;以及在将工作线圈放置到片状构件上之后,将工作线圈固定到所述片状构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工作线圈固定到片状构件时,从片状构件移除 缠绕框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沿着缠绕框架缠绕工作线圈之后,通过将电流 施加到工作线圈执行自粘结过程。工作线圈可以放置到绕圈线圈内的片状构件上,并且可以固定到缠绕框架内的片 状构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将工作线圈放置到片状构件上并将工作线圈固 定到片状构件之前从缠绕框架移除工作线圈。缠绕框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 一个开口沿缠绕框架的径向方向延伸并沿导线的缠绕方向布置,并且可以由通过至少一个 开口推工作线圈而从缠绕框架移除工作线圈。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粘合剂涂抹到在上面放置有工作线圈的片状构 件以将工作线圈固定到片状构件。缠绕框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沿缠绕框架的径向方向延伸 并沿导线的缠绕方向布置。将工作线圈固定到片状构件的步骤可以包括将导线在其内缠绕的缠绕框架和片 状构件布置成彼此面对,并且通过缠绕框架的开口涂抹粘合剂。导向槽可以沿缠绕框架的径向方向等距离地布置。片状构件可以包括用于支撑工作线圈的支撑平面,并且支撑平面可以由平坦表面 形成,所述平坦表面没有用于确定工作线圈的位置的导向结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弯曲工作线圈固定到其上的片状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烹饪用具包括被构造成容纳烹饪容器的烹饪面板;工 作线圈,所述工作线圈是被螺旋缠绕的导线并且布置在烹饪面板的下面以加热放置在烹饪 面板上的烹饪容器;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件具有用于支撑工作线圈的支撑平面;和粘合 剂,所述粘合剂将工作线圈固定到片状构件,构成工作线圈的各匝的导线的绕圈与相邻绕 圈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粘合剂的至少一部分引入到限定在导线的各个绕圈之间的间隔 内,并粘附到片状构件的支撑平面。导线的各个绕圈可以等距离布置。 片状构件可以由柔性电绝缘材料制成。烹饪用具还可以包括铁氧体件,所述铁氧体件布置在片状构件的下面;支撑构 件,所述支撑构件布置在铁氧体件的下面;和固定件,所述固定设置在支撑构件上以将铁氧 体件固定到支撑构件。附图说明结合附图,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变得清楚可见并且更加容易认识,其中图1是显示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用具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烹饪用具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图3是显示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烹饪顶部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用于图3的烹饪顶部的加热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3的线I-I截得的剖视图;图6是显示在制造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中所使用的缠绕框架的立体 图;图7和图8是显示制造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方法的视图;以及图9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说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被示出,其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表示相同的元件。图1是显示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烹饪 用具的外观的立体图,而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烹饪用具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用具1可以包括炉10、烹饪顶部30、和抽屉部70。炉10 被构造成加热容纳在所述炉内的封闭空间内的食物。烹饪顶部30设置在炉10的顶部上, 使得用于烹饪食物的烹饪容器放置在烹饪顶部30上。抽屉部70设置在炉10的底部处以 执行储存功能或简单的烹饪功能。炉10通过热对流烹饪食物。炉10包括由上板12、下板14、两个侧板(未示出)、 和后板16限定的烹饪室18、和用于打开或关闭烹饪室18的开口前侧的炉门20。风扇盖22联接到后板16的外表面。对流风扇M安装在风扇盖22内,并且用于 循环烹饪室18的内部空气。对流加热器沈绕对流风扇M安装,并且用于驱动对流风扇M 的风扇电动机28安装在风扇盖22的后面。用于吸入烹饪室18的内部空气的多个吸入孔16a形成在面对对流风扇M的后板 16的中心并绕所述后板的中心形成。用于将热空气供应到烹饪室18内的多个排放孔16b 形成在后板16的缘部区域内。炉10包括用于控制炉10的操作的控制面板50。控制面板50包括用于指示炉10 的操作状态的显示器52和用于调节炉10的操作的操作旋钮M或任意其它类型的输入装置。如果用户在食物被容纳在烹饪室18内的状态下使用控制面板50操作炉10,对流 加热器26产生热量并且对流风扇M通过风扇电动机观旋转。因此,在烹饪室18的内部 空气通过吸入孔16a被吸入并且被对流加热器沈加热之后,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排放孔16b 被供应到烹饪室18内。容纳在烹饪室18内的食物可以通过在烹饪室18内循环的热空气 被烹饪。抽屉部70可以限定分离的烹饪空间。加热器(未示出)可以设置在抽屉部70内, 以加热被烹饪的食物或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工作线圈,所述工作线圈通过螺旋地缠绕导线而形成;和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件被布置成支撑所述工作线圈,并且具有面对所述工作线圈的支撑平面,其中构成工作线圈的各匝的所述导线的各个绕圈与相邻绕圈间隔开预定距离,以及其中在所述导线的各个相邻绕圈之间限定间隔,且没有用于引导所述工作线圈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9-10-13 10-2009-00972661.一种能够与烹饪用具一起使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工作线圈,所述工作线圈通过螺旋地缠绕导线而形成;和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件被布置成支撑所述工作线圈,并且具有面对所述工作线圈的 支撑平面,其中构成工作线圈的各匝的所述导线的各个绕圈与相邻绕圈间隔开预定距离,以及 其中在所述导线的各个相邻绕圈之间限定间隔,且没有用于引导所述工作线圈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工作线圈利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片状 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粘合剂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到在所述 导线的各个绕圈之间限定的所述间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硅密封剂。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导线的各个绕圈被等距离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片状构件的支撑平面由平 坦表面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片状构件由柔性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片状构件包括云母片。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布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向基洪锡元李性浩张成德金大来李世玟李吉永郑元植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