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88050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该轨道系统由一组下层轨道、一组上层轨道、下部卸船台车和上部卸船台车组成,其中该一组下层轨道上架设有上层轨道安装机构,该一组下层轨道低于一障碍物;该一组上层轨道安装在上层轨道安装机构上,该一组上层轨道高于障碍物;下部卸船台车设置在下层轨道上,该下部卸船台车上架设卸船平台;上部卸船台车设置在上层轨道上,该上部卸船台车的顶端高度与卸船平台等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货码头的装卸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移动卸船机整机从 船上到码头上的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集装箱岸边起重机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专用工程船整机运输,然后整机上岸, 可以迅速投入运行。而对于散货码头设备,因为建有沿泊位平行的码头皮带机廊道系统,不 能直接整机上岸。作为临时的方法,可以拆除一段码头皮带机廊道,待整机上岸后,再恢复 廊道。但因为廊道的结构有混泥土、钢结构等型式,并有连续的皮带机、电缆、除尘管道等, 拆卸和恢复都很困难,周期也长,并且影响到其它泊位的生产,一般不采用;从码头端部整 机移上岸或整机吊装上岸,也是可选的办法,但往往因为码头端部都受靠泊条件限制(岸 线、水深、系锚等),大型浮吊的资源又很有限,极少能采用。除此之外,只分部件在现场总装 了。于是,就需要一种能够不拆除地面皮带机廊道、又不需要借助于大型浮吊的卸船 机整机上岸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不拆除地面皮带机廊道、又不需要借助于大型浮吊 的卸船机整机上岸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该轨道系统 由一组下层轨道、一组上层轨道、下部卸船台车和上部卸船台车组成,其中该一组下层轨道 上架设有上层轨道安装机构,该一组下层轨道低于一障碍物;该一组上层轨道安装在上层 轨道安装机构上,该一组上层轨道高于障碍物;下部卸船台车设置在下层轨道上,该下部卸 船台车上架设卸船平台;上部卸船台车设置在上层轨道上,该上部卸船台车的顶端高度与 卸船平台等高。下层轨道能将卸船时的载荷有效分散到码头强梁上(海、陆侧的轨道梁)。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层轨道包括4条,下部卸船台车包括4辆,4辆下部卸船台车分 别运行在4条下层轨道上,卸船平台包括2个,每一个卸船平台架设在一条外侧下层轨道和 一条内侧下层轨道的下部卸船台车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轨道系统还包括下层安装道,位于两条内侧的下层轨道的中 间,下层安装道与下层轨道等高。上层轨道安装机构架设在下层安装道和位于内侧的2条 下层轨道上,上层轨道安装机构包括横跨下层安装道和位于内侧的2条下层轨道的横向梁 和架设在横向梁上的支架。横向梁的位置位于障碍物的外侧,支架包括2组,每一组支架设 置在下层安装道和一条位于内侧的下层轨道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部卸船台车与卸船平台的高度之和等于支架、上层轨道与上 部卸船台车的高度之和。本技术的轨道系统利用轨道和卸船台车,能在不拆除地面皮带机廊道系统, 并且不使用大型浮吊的情况下,通过高、低轨道梁的切换实现跨过高架皮带机从而整机卸 船的目的。其明显的优点是,保证了码头皮带机设备的完整性,码头的生产得以连续,且不 需要大型浮吊。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揭示了本技术的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的侧面视图。图2揭示了本技术的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的正面视图。图3揭示了本技术的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参考图1-图3,揭示了该轨 道系统的结构,其中图1是该轨道系统的侧面视图、图2是正面视图,图3是俯视图。该轨道系统架设跨越沿码头布置的高起的障碍物,比如码头皮带机廊道以及高架 皮带机。该轨道系统包括一组下层轨道100,下层轨道100上架设有上层轨道安装机构102,下层轨道100 的高度不高于障碍物200。下层轨道100将卸船时的载荷有效分散到码头强梁上(海、陆侧 的轨道梁)。一组上层轨道104,上层轨道104安装在上层轨道安装机构102上,上层轨道104 的高度高于障碍物200,上层轨道104跨越障碍物200。下部卸船台车106,在下层轨道100上运行,下部卸船台车106上架设卸船平台 108。上部卸船台车110,在上层轨道104上运行,上部卸船台车110的顶端高度与卸船 平台108等高。在图1-图3所揭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如下的配置方式下层轨道包括4条,分别是位于内侧的下层轨道IOOaUOOb和位于外侧的下层轨 道100c、100d。下部卸船台车106包括4辆,4辆下部卸船台车106a、106b、106c、106d分别 运行在4条下层轨道100a、100b、100c、IOOd上。卸船平台108包括2个,分别是108a和 108b,每一个卸船平台架设在一条外侧下层轨道和一条内侧下层轨道的下部卸船台车上。 例如,卸船平台108a架设在位于下部卸船台车106a(位于内侧的下层轨道100a)和下部 卸船台车106c (位于外侧的下层轨道100c)上。卸船平台108b架设在位于下部卸船台车 106b (位于内侧的下层轨道100b)和下部卸船台车106d(位于外侧的下层轨道IOOd)上。在两条内侧的下层轨道IOOa和IOOb的中间还包括下层安装道112,下层安装道 112与下层轨道100a、100b、100c、IOOd等高。上层轨道安装机构102架设在下层安装道112 和位于内侧的2条下层轨道IOOa和IOOb上,上层轨道安装机构102包括横跨下层安装道 112和位于内侧的2条下层轨道IOOa和IOOb的横向梁111和架设在横向梁111上的支架 113。横向梁111的位置位于障碍物200的外侧,支架113包括2组,每一组支架113设置在下层安装道112和一条位于内侧的下层轨道之间。比如,支架113a设置在下层安装道112 和内侧的下层轨道IOOa之间,而支架113b设置在下层安装道112和内侧的下层轨道IOOb 之间。这样,在支架113上设置上层轨道104,在上层轨道上架设上部卸船台车110。比如, 在支架113a上架设上层轨道104a,在上层轨道104a上架设上部卸船台车110a。在支架 113b上架设上层轨道104b,在上层轨道104b上架设上部卸船台车110b。就形成了跨越障 碍物200的结构。支架113设置在在障碍物200的外侧,上层轨道104的长度需要大于障 碍物200的宽度。于是,该高低组合的轨道系统能够形成跨越障碍物的通道。参考图2可见,为了保证卸船机能够顺利地整机卸船,位于下部卸船台车106上的 卸船平台108的顶端高度和位于上层轨道104上的上部卸船台车110的顶端是相平齐的。 也就是说,下部卸船台车与卸船平台的高度之和等于支架、上层轨道与上部卸船台车的高 度之和。利用本技术的轨道系统的卸船过程如下先将轨道系统按照上述的方式架设 好,按照计划好的潮差变化过程中的工作安排,选择平潮时段开始将卸船机往岸上拖移,并 根据潮位的变化,利用船舶的压载系统调整船的吃水,使船、岸保持相对高度的一致。首先 将卸船机拖到下部卸船台车与卸船平台上,下部卸船台车向陆侧方向移动,待下部卸船台 车接近障碍物(码头地面皮带机)不能继续前行时,装在上部卸船台车正好进入跨越码头 皮带机的上层轨道。由于卸船平台的顶端高度和上部卸船台车的顶端是相平齐的,因此卸 船机能够顺利地转移到上部卸船台车上。将上部卸船台车内的千斤顶顶起,使下部卸船台 车不再承载,载荷转移到上部卸船上部卸船台车以及上层轨道上。拆除因为不能继续前行 的下部卸船台车,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移动卸船机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轨道系统由一组下层轨道、一组上层轨道、下部卸船台车和上部卸船台车组成,其中该一组下层轨道上架设有上层轨道安装机构,该一组下层轨道低于一障碍物;该一组上层轨道安装在所述上层轨道安装机构上,该一组上层轨道高于所述障碍物;所述下部卸船台车设置在所述下层轨道上,该下部卸船台车上架设卸船平台;所述上部卸船台车设置在所述上层轨道上,该上部卸船台车的顶端高度与所述卸船平台等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翠荣褚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