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74120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内齿轮(3)、锁止齿板(4)、凸轮(5)和中心轴(2),内齿轮(3)内设置一容置腔(32),容置腔(32)的内壁呈圆形的阶梯状,容置腔(32)的最外侧内壁上设置内齿(31);容置腔(32)内还设置锁止齿板(4)和凸轮(5),凸轮(5)设置双向凸轮曲线,锁止齿板(4)的一端与双向凸轮曲线相配合,锁止齿板(4)的另一端设置外齿(41),外齿(41)与内齿(31)相配合;中心轴(2)穿过凸轮(5)和内齿轮(3),中心轴(2)与凸轮(5)固定连接,中心轴(2)可相对于内齿轮(3)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锁止齿板与内齿轮的啮合与否,来调节汽车座椅靠背的翻折角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已出现较多不同新颖的调节机构,但不同 程度上还存在着强度利用不充分、锁止不稳定、同步性较差、结构较复杂等缺点,并且同类 产品变化翻转角度时工艺成本较高,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也相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步性更好的汽 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内齿轮、锁止 齿板、凸轮和中心轴,所述内齿轮内设置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壁呈圆形的阶梯状,所 述容置腔的最外侧内壁上设置内齿; 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所述锁止齿板和所述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双向凸轮曲线,所 述锁止齿板的一端与所述双向凸轮曲线相配合,所述锁止齿板的另一端设置外齿,所述外 齿与所述内齿相配合; 所述凸轮和所述内齿轮中心同轴,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凸轮和所述内齿轮中心,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可相对于所述内齿轮相对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座和抱箍,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内齿轮将所述锁止齿板夹在中间,所述抱箍将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内齿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锁止弹簧,所述锁止弹簧一端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锁止 弹簧的另 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设置一凸轮销,所述锁止弹簧为蜗旋弹簧,所述锁止弹簧的内端与所述凸轮销固定连接,所述锁止弹簧的外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向凸轮曲线包括依次包括第一推进曲线、退回曲线和第二推进曲线。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包括一台阶,所述台阶上设置开放的凹槽,所述锁止齿板的内 侧面上设置凸柱,所述凸柱可在所述凹槽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汽车座椅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所述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左侧的中心轴为左轴,右侧的中心轴为右轴,所述左轴和所述右轴通过联动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为空心轴杆,所述左轴一端设置十字形花键或多边形花键,与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相配合,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轴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连接解锁手柄。 本技术在使用时,其可以通过联动杆连接座椅靠背左右两侧的装置,或可以 单件安装于座椅靠背的一侧。通过扳动与中心轴外侧相固定连接的解锁手柄,使得锁止齿板与内齿轮脱离啮合,从而可使座椅靠背按固定座中心轴线转动,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当 靠背转动到乘客所需角度时,松开解锁手柄,在锁止弹簧的作用力下,使得锁止齿板沿退回 曲线与凸轮相啮合,实现整个装置的锁止。不仅实现锁止的可靠性,还有利于减小径向自有 间隙,提高抗冲击强度。通过控制抱箍的轴向压间隙,还能有效地减小整个装置的轴线自由 间隙,大大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此外,本技术通过控制内齿轮的凹槽的尺寸来调节锁止 齿板与内齿轮可啮合和不可啮合的范围,实现靠背的快速翻折,有利于产品的延伸变型,零 件通用化程度高,满足客户不同要求的座椅调节角度,降低制造成本。除此之外,本实用新 型在实现同步性优越化时采用空心联动杆,其一端设有十字形内花键与座椅左侧的左轴相 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内圆并在末端处开两个焊接孔,与座椅右端的右轴相配合连接。在安 装时更加方便、通过消除同步解锁间隙达到了同步性的完善,提高了座椅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零件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固定座41、外齿2、中心轴42、凸柱21、左轴5、凸轮22、右轴51、第一推进曲线211、花键52、退回曲线3、内齿轮53、第二推进曲线31、内齿54、凸轮销32、容置腔6、锁止弹簧33、台阶7、解锁手柄331、凹槽8、联动杆4、锁止齿板9、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内齿轮3、固定座 1、锁止齿板4、凸轮5、抱箍9和中心轴2。内齿轮3内设有容置腔32,容置腔32的内壁设 置内齿31。所述容置腔32内设有三个锁止齿板4、凸轮5和锁止弹簧6。内齿轮3和固定 座1的回转中心与容置腔32的中心同轴。固定座1与内齿轮3将锁止齿板4夹在中间, 固定座1和内齿轮3的边缘用抱箍9固定。在有些应用场合,也可在固定座1上设有六至 十二个凸台,通过压力整形,利用材料本身塑性变形使固定座1与内齿轮3之间获得合适的 间隙。 所述容置腔32的圆柱形内壁上设有内齿31 ,所述容置腔32呈阶梯状,其近开口的一段圆柱状内壁设有内齿31,所述内齿轮3上的内齿31数量为120 192个,可为192或144或120齿,例如,采用144齿小模数内齿轮3,调节精度高,步距2.5° /齿。 在凸轮5的外周上设置双向凸轮曲线,所述双向凸轮曲线依次包括第一推进曲线51、退回曲线52和第二推进曲线53。所述凸轮5外周的双向凸轮曲线沿凸轮5中心分成三个均布设置的双向凸轮曲线,所述三个双向凸轮曲线都分别与一个锁止齿板4一一对应配合。凸轮5的整体可设置为三角形,凸轮5的三个角上分别设置双向凸轮曲线。 锁止齿板4外端分布有与内齿轮3的内齿31相啮合的外齿41 ,所述锁止齿板4内端设置特殊形状的曲线,所述曲线与凸轮5外周的双向凸轮曲线相配合构成双向运动和双点支撑。所述锁止齿板4有三个,沿内齿轮3内壁均布设置。 本技术还包括一中心轴2,中心轴2穿过内齿轮3、凸轮5和固定座1。中心轴 2与凸轮5固定连接,中心轴2与内齿轮3、固定座1均为间隙配合,中心轴2可相对于固定 座1与内齿轮3自由转动。中心轴2上还套接一锁止弹簧6,锁止弹簧6同时位于内齿轮3 内,为蜗旋弹簧。该锁止弹簧6的内端与凸轮5上的凸轮销54固定连接,锁止弹簧6的外 端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 在汽车座椅的左右两端各设置一本技术,左右两边的中心轴2通过联动杆8连接,中心轴2与联动杆8不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左右两边翻转角度的同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左边的中心轴2左轴21 —端设置十字形花键211或多边形花键211,联动杆8为空心轴杆,左轴21与联动杆8相配合连接。联动杆8的另一端与右边中心轴2右轴22焊接起来。联动杆8在右端处开两个焊接孔,与座椅另一端的右轴22相焊接配合连接。右轴22的另一端垂直连接解锁手柄7。上述左轴21和右轴22的设置可以互相调换。 内齿轮3的阶梯状容置腔32内壁的台阶33上设置三个开放的凹槽331,三个凹 槽331均匀布置。三个锁止齿板4的内侧各设置一凸柱42,在锁止齿板4与内齿轮3相啮 合时,该凸柱42位于该凹槽331内。当凸柱42不在凹槽331内时,锁止齿板4的外齿41 与内齿轮3的内齿31相脱离,此时,乘客可以任意翻折座椅靠背而不被锁止,如图1所示。 当乘客松手后,凸轮5会在锁止弹簧6的作用下,回复旋转,从而使凸柱42再回到凹槽331 内,锁止齿板4与内齿轮3又重新相啮合,从而达到锁止。当需要调节座椅能够翻折的最大 角度时,可以改变凹槽331的宽度,凹槽331的宽度越宽,座椅可以翻折的角度越小。从而 使零件的通用化程度提高,降低制造成本。 上述设计实例仅用于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齿轮(3)、锁止齿板(4)、凸轮(5)和中心轴(2),  所述内齿轮(3)内设置一容置腔(32),所述容置腔(32)的内壁呈圆形的阶梯状,所述容置腔(32)的最外侧内壁上设置内齿(31);所述容置腔(32)内还设置所述锁止齿板(4)和所述凸轮(5),所述凸轮(5)设置双向凸轮曲线,所述锁止齿板(4)的一端与所述双向凸轮曲线相配合,所述锁止齿板(4)的另一端设置外齿(41),所述外齿(41)与所述内齿(31)相配合;  所述凸轮(5)和所述内齿轮(3)中心同轴,所述中心轴(2)穿过所述凸轮(5)和所述内齿轮(3)的中心,所述中心轴(2)与所述凸轮(5)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可相对于所述内齿轮(3)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慈张社奇袁新杰陈云磊沈灿荣曹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运汽车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