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结构以及采用该弹簧结构的滑动驱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261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簧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第一端(1)、弹簧主体(3)、弹簧第二端(2),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一端(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弧段(301)连接,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二端(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弧段(30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滑动驱动模组,包括滑动结合的第一相对运动单元(10)和第二相对运动单元(20),还包括以上所述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一相对运动单元(10)和第二相对运动单元(20)通过所述弹簧结构连接。通过采用弧段作为起始连接的部分可以缓解弹簧结构所受到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弹簧结构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簧结构,特别是应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弹簧结构,以及采用该弹簧结构的滑动驱动模组。
技术介绍
信息社会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积极地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 作为当今社会主流的通信手段-一移动终端,在结构形式及功能上正在朝着一个多元化的 方向发展。功能上,由最初单纯的移动电话终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移动信息终端。在结构 上也由最初的直板型移动终端发展成当今主流的三种形式滑盖型、翻盖型、旋屏型等。 现有技术分析目前市场上滑盖型移动终端使用的滑动驱动模组结构主要有两个 大的分类,异形弹簧和拉压弹簧模组。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滑动驱动模组形式为首先以直线开始,然后以三个圆弧连接,最后 接一直线完成该弹簧结构。在三个圆弧中,第一个圆弧是以比较大的曲率半径连接直线,中间圆 弧曲率半径较第一个圆弧的小,最后一个圆弧曲率半径与第一个圆弧曲率半径相同。此结构以直 线段作为开始段会使力量集中于直线段,引起直线段的应力集中,而使力道不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减少弹簧结构在收縮的过程中应力集中的 问题。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簧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第一端1、弹簧主体 3、弹簧第二端2,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一端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弧段301连接,所述弹 簧主体3与弹簧第二端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弧段302连接。 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滑动驱动模组,包括滑动结合的第一相对运动单 元10和第二相对运动单元20,还包括以上所述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一相对运动单元10和第 二相对运动单元20通过所述弹簧结构连接。 通过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簧结构以及采用所述弹簧结构的滑动驱动 模组,用于采用了在起始连接位置设置弧段连接的方式解决了弹簧形变时应力集中于起的 问题,提高弹簧结构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实施例弹簧驱动模组爆炸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弹簧驱动模组运动状态1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弹簧驱动模组运动状态2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弹簧驱动模组运动状态3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簧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第一 端1、弹簧主体3、弹簧第二端2,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一端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弧段301 连接,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二端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弧段302连接。通过采用第一连 接弧段301和第二连接弧段302作为连接部分,在整个弹簧结构受力形变的过程中更平滑, 使得在受力变形时应力均匀分布,且有利于降低由于应力集中带来的疲劳损害。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弧段301和第二连接弧段302向弹簧结构的外侧凸弯,所述 外侧为弹簧结构收縮形变方向的反向。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得第一连接弧段301和第二连 接弧段302在变形过程中表现出的刚度减小,有利于提高弹簧结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弹簧结构为W型弹簧结构。 具体的所述弹簧主体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正形变弧段31、直线段314、第一反形 变弧段34、直线段324、第二正形变弧段32、直线段325、第二反形变弧段35、直线段335、第 三正形变弧段33。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弧段301的半径大于第一正形变弧段31的半径,第二连接弧 段302的半径大于第三正形变弧段33的半径。此种结构利于在不减弱弹簧结构所提供的 弹性力同时减小所述弹簧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及减小其安装空间,便于实现手机的纤薄 化。 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动驱动模组包括,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 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以及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分别通过铆钉13、23将弹簧第一端1、弹 簧第二端2分别连接于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所述第一相对移动单 元10、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滑动结合。具体的,所述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上设置有导轨 11、12,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上设置有导槽21、22,所述导轨与导槽配合形成相对滑动。 下面通过图3至图5介绍弹簧结构运动过程。如图3所示,此时滑动驱动模组处 于闭合状态。此时处于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之间弹簧结构可设置 为具有较小的变形状态,使得该状态下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之间 具有一定的保持力,一般的晃动状态下不会出现松动。 如图4所示,为弹簧驱动模组运动到驻点位置状态。滑盖手机从如图3所示状态滑 动到如图4所示状态的过程中,需要操作者手动推动第一相对移动单元IO,完成半自动滑 动的前半行程。在此过程中,所述弹簧结构分别绕与铆钉13、23旋转,所述弹簧结构受外力 作用压縮,此变形状态取决于弹簧固定铆钉之间的中心距离,此时外力做功,外部的动能转 化为弹簧结构的弹性热能,弹簧储能且处于最大压縮状态,即在如图4所示位置的变形最 大。此时,弹簧结构的作用力与滑轨的移动方向垂直,弹簧力在滑轨运动方向无分力作用, 使得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在处于平衡状态。 如图5所示,弹簧结构驱动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运动至 打开状态。当滑轨运动偏离图4所示的位置状态时,弹簧力作正功,弹簧势能释放,弹簧势 能转化为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之间相对运动的动能。弹簧结构的 弹簧势能释放的过程中,弹簧结构的变形程度逐渐减小,提供给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 二相对移动单元20的弹力也逐渐减小,直至运动到最终状态位置时,由于相对移动单元上 的挡位部件的作用,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二相对移动单元20将不再做运动运动,弹簧处于较小的压縮状态。在如图5所示状态,弹簧结构将提供给第一相对移动单元10与第二 相对移动单元20之间一个保持力,使得它们保持在此位置上的稳定。 在上面所述的滑动驱动单元反复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结构反复进行形变时, 所述弹簧结构的两个连接部分的会产生应力集中,采用弧段的方式可以使得应力的集中得 到缓解,提高弹簧结构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是为了帮助理解本专利的精 神和要点,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弹簧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第一端(1)、弹簧主体(3)、弹簧第二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一端(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弧段(301)连接,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二端(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弧段(302)连接。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弧段(301)和第二连接弧 段(302)向弹簧结构的外侧凸弯。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结构为W型弹簧结构。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主体(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 一正形变弧段(31)、直线段(314)、第一反形变弧段(34)、直线段(324)、第二正形变弧段 (32)、直线段(325)、第二反形变弧段(35)、直线段(335)、第三正形变弧段(33)。5. 如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第一端(1)、弹簧主体(3)、弹簧第二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一端(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弧段(301)连接,所述弹簧主体(3)与弹簧第二端(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弧段(30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虎陈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