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及其水冷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8659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9:44
一种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及其水冷模组,所述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包含:一本体、一热交换元件,所述本体具有一容置腔室并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入口及一出口;该热交换元件容设于前述第一空间并具有一散热部,该散热部具有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及至少一流道并与该入口及出口相互连通,并该本体一侧延伸一泵浦槽体,并其内容设一泵浦装置组成前述水冷模组,藉由前述热交换结构可令内部冷却流体与该热交换元件达到二次冷却之现象进而提升整体之热交换效率者。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of water cooling module and water cooling module thereof

A water-cooled heat exchange module and water cooling module, the module of the water-cooled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comprises a body, a heat exchange element, wherein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chamber and has a first space and an entrance and an outlet; the heat exchange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pace and has a heat dissipation part of the radiating portion has a first port and a second port and at least one channel and connected with the entrance and exit, and one side of the body is the extension of a pump body, and the contents of a pumping device composed of the water cooling module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can make the internal cooling fluid and the heat exchange element reached two the secondary cooling phenomenon and thus enhanc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heat ex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及其水冷模组
一种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及其水冷模组,尤指一种可提升散热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及其水冷模组。
技术介绍
现行水冷式散热模组之散热方式,在进行散热的过程中,主要的热能来源来自中央处理器等发热元件,而直接与发热元件相接的为以铜或铝之导热性较佳之散热片作为导热使用,传统仅透过一片散热片一侧与发热元件相贴合,另一侧则与水冷式散热模组内之冷却流体进行热交换,而此种结构之热交换效率并不佳,因其散热片与该冷却流体进行热交换之散热面积过小,使得冷却流体快速通过并无法将散热片所吸附之热量带走,针对此项缺失则该项技艺之人士将该散热板与该冷却流体进行热交换之一侧设置复数柱体,藉以增加散热面积,而其效果并不佳,仅提升少许散热效能,故无法直接有效的将热能排出,无法充分达到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至此,为解决上述已知技术之缺点,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提升散热效能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本技术之次要目的,提供一种可降低生产成本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本技术之再一目的,提供一种可提升散热效能的水冷模组。为达上述之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包含:一本体、一热交换元件;所述本体具有一容置腔室,该容置腔室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入口及一出口;所述热交换元件容设于前述第一空间,该热交换元件具有一散热面并凸设一散热部,该散热部具有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及至少一流道,该第一、二端口与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该入口相连通,该第二端口与该出口间具有一第二空间,并三者相连通。为达上述之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冷模组,包含:一本体、一热交换元件、一泵浦槽体、一泵浦装置;所述本体具有一容置腔室,该容置腔室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入口及一出口;热交换元件容设于前述第二空间,该热交换元件具有一散热面并凸设一散热部,该散热部具有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及至少一流道,该第一、二端口与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该入口相连通,该第二端口与该出口间具有一第一空间,并三者相连通;泵浦槽体由前述本体相反该容置腔室之一侧方向延伸所形成,该泵浦槽体具有一第三空间,该第三空间与前述第一、二空间相互连通;泵浦装置设置于该第三空间内。透过上述热交换结构可大幅增加散热面积,并且有效令冷却流体将热量确实带离该本体,以及透过流道形成二次流,对该散热部进行二次散热,确实达到提升散热之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三实施例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四实施例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五实施例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六实施例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七实施例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八实施例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九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水冷模组立体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水冷模组立体之第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水冷模组立体之第二实施例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体11容置腔室111第一空间1111入口1112出口1113第二空间1114热交换元件12散热面121散热部122第一端口1221第二端口1222流道1223散热鳍片1224基部1224a第一延伸端1224b第二延伸端1224c扣部1224d槽部1224e盖体1225柱体1226孔口1227板体1228固定件1229盖体1230泵浦槽体13泵浦装置131导水单元1311定子组件1312第三空间132出水口133冷却流体2水冷模组3第一管体4第二管体5散热器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1、2,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及立体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包含:一本体11、一热交换元件12;所述本体11具有一容置腔室111,该容置腔室111具有一第一空间1111及一入口1112及一出口1113。所述热交换元件12容设于前述第一空间1111,该热交换元件12具有一散热面121并凸设一散热部122,该散热部122具有第一端口1221及一第二端口1222及至少一流道1223,该第一、二端口1221、1222与该流道1223连通,所述第一端口1221与该入口1112相连通,该第二端口1222与该出口1113间具有一第二空间1114,并三者相连通。当冷却流体2由该本体11之入口1112进入该本体11,再与热交换元件12进行热交换,冷却流体2由该热交换元件12之第一端口1221进入该热交换元件12之流道1223内,再由第二端口1222离开该热交换元件12,接着于该第二空间1114中再次与该热交换元件12再一次进行热交换,其後在由该出口1113离开该本体11之容置腔室111,因热交换元件12为选用以铜或铝等高导热材料所制成,并且因为散热部122与热交换元件12连接形成导热通道(流道1223),形成封闭式渠道流(ClosedChannelFlow)如此可以增加与冷却流体2做热交换的散热面积。由于发热源通常在靠中心位置,因此这些封闭式渠道流出口(第二端口1222)的冷却流体2温度会形成中央高两边低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本体11与散热部122这些封闭式渠道流出口位置形成一个第二空间1114,让冷却流体2在此第二空间1114内混合形成一个较低温的冷却流体2,并且经由适当的引导将这个冷却流体2流通过这散热部122顶部外侧,达到二次热交换的作用,更增加散热面积,并且更提高散热效果。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为所述散热部122具有复数散热鳍片1224及一盖体1225,该等散热鳍片1224由该散热面121向相反该散热面121之方向延伸所构形,该等流道1223形成于两相邻之散热鳍片1224间,所述盖体1225罩设该等散热鳍片1224及该等流道1223,令该等流道1223形成相互独立之水道。请参阅第4图,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三实施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为所述散热部122具有复数散热鳍片1224,该等散热鳍片1224更具有一基部1224a及一第一延伸端1224b及一第二延伸端1224c,该第一、二延伸端1224b、1224c分设于该基部1224a之两端分别向相反该基部1224a之方向延伸所构形,该第一、二延伸端1224b、1224c抵接另一散热鳍片1224之一侧,该第一延伸端1224b一侧贴设于该散热面121,并该等流道1223形成于该等散热鳍片1224之间,该等散热鳍片1224与该散热面121呈垂直设置。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之第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及其水冷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容置腔室,该容置腔室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入口及一出口;一热交换元件,容设于前述第一空间,该热交换元件具有一散热面并凸设一散热部,该散热部具有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及至少一流道,该第一、二端口与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该入口相连通,该第二端口与该出口间具有一第二空间,并三者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容置腔室,该容置腔室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入口及一出口;一热交换元件,容设于前述第一空间,该热交换元件具有一散热面并凸设一散热部,该散热部具有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及至少一流道,该第一、二端口与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该入口相连通,该第二端口与该出口间具有一第二空间,并三者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由该散热部与该本体共同界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具有复数散热鳍片及一盖体,该等散热鳍片由该散热面向相反该散热面之方向延伸所构形,该等流道形成于两相邻之散热鳍片间,所述盖体罩设该等散热鳍片及该等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具有复数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更具有一基部及一第一延伸端及一第二延伸端,该第一、二延伸端分设于该基部之两端分别向相反该基部之方向延伸所构形,该第一、二延伸端抵接另一散热鳍片之一侧,该第二延伸端一侧贴设于该散热面,并该等流道形成于该等散热鳍片间,该等散热鳍片与该散热面呈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延伸端更具有一扣部,该扣部勾扣另一相邻散热鳍片。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具有至少一柱体,该等散热鳍片串套于该柱体外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更具有至少一孔口,所述孔口贯穿该散热部并与该等流道交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具有一板体及复数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由该散热面向相反该散热面之方向延伸所构形,该等流道形成于两相邻之散热鳍片间,所述板体罩设于该等散热鳍片及该等流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模组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更具有复数散热鳍片及一板体,该等散热鳍片更具有一第一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抵接另一散热鳍片之一侧,并与该散热面贴设,该等流道形成于该等散热鳍片间,所述板体罩设该等散热鳍片及该等流道。10.一种水冷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容置腔室,该容置腔室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入口及一出口;一热交换元件,容设于前述第二空间,该热交换元件具有一散热面并凸设一散热部,该散热部具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