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低温中间层的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7294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低温中间层的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其结构与现有的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的最主要差异是,在InGaN/GaN多量子阱活性层与p型GaN接触层之间生长低温中间层,该低温中间层由低温p型氮化镓层和低温p型铟镓氮/铟铝镓氮超晶格组成。结果表明,通过设置该低温中间层,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特别是一种具有低温中间层的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以其高效环保性而具有取代白炽灯、日光灯成为下一代照明产品的潜 力。宽带隙的GaN系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是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现有的氮化镓系LED中,通常采用蓝宝石作为衬底。然而,由于蓝宝石与III族 氮化物之间的晶格失配以及III族氮化物的极化特性,使得在活性层及整个LED结构中存 在很强的极化场,从而减弱了对载流子的限制作用,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效率。虽然目前通常 采用P型铝镓氮电子阻挡层(EBL,Electr0n blockinglayer)来加强对载流子的限制,但效 果并不理想。此外,现有的氮化镓系LED通常采用高温生长的ρ型GaN层作为接触层,而ρ型接 触层通常位于活性层(发光层)上方。人们在实际的制造工艺中发现,当在高温下生长P 型GaN接触层时,活性层中的铟镓氮会发生分解和扩散,并且P型GaN接触层中的ρ型掺杂 剂(比如镁)在高温下向活性层的扩散增加地很快。因此,在P型GaN接触层高温生长的 过程中,活性层的特性不能维持,于是活性层的光电特性变差,从而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化镓系发光二极管,其包括:基板;缓冲层,其位于所述基板上;n型接触层,其位于所述缓冲层上,由n型GaN构成;活性层,其位于所述n型接触层上并覆盖所述n型接触层的部分表面,由In↓[x]Ga↓[1-x]N阱层和In↓[y]Al↓[z]Ga↓[1-y-z]N垒层交互层叠形成的多量子阱所构成,其中0<x<1,0≤y<1,0≤z<1,0≤y+z<1;负电极,其位于所述n型接触层未被所述活性层覆盖的上表面上;低温中间层,其位于所述活性层上,由低温p型GaN层和低温p型铟镓氮/铟铝镓氮超晶格组成;p型接触层,其位于所述低温中间层上,由p型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正电极,其位于所述p型接触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胡建正祝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