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转向机构设在车架的前端,由前桥、左右转向节和转向拉杆构成四杆联动结构,两个前车轮分别轴接于左右转向节上,转向节分别与前桥和转向拉杆铰接,转向节通过转向拉杆的拉动实现联动转向;后车轮为驱动轮由电动机的转子构成,后车轮的轮轴为电动机的定子固定在车架的尾端,前车轮与后车轮车呈倒三角形分布。利用电动机的转子和定子分别作为后车轮和轮轴,直接作为驱动机构,简化了动力机械构成,减轻了整车负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电能转化机械能的效率。前、后车轮采用倒三角分布形式,车辆在拐弯时,不易发生侧翻现象,保证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现有三轮车结构的改进,尤其是提供了一种电动三轮车,属于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但是汽车的自重过大,大部分能量用于驱动汽 车本身,而不是驱动有效载荷。另外,车体宽,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费用高等问题也极大地限 制了汽车的发展。而三轮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缺点,但由于采用一只车轮在前, 两只车轮在后的车轮分布设置结构,当车辆在行进拐弯时,很容易发生側翻现象,安全性很 差,并且还存在着舒适度不够、安全性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克服了常规三轮车的车轮分布结构而导致容易 侧翻,安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车架、转向机构、前车轮、后车轮、车座、电池等构成,其中转向机构设在车架的前端,由前桥、左右转向节和转向拉杆构成,两个前车轮分别轴接于左右转向节上,转向节分别与前桥和转向拉杆铰接构成四杆联动结构,转向节通过转向拉杆的拉动实现联动转向;后车轮为驱动轮由电动机的转子构成,后车轮的轮轴为电动机的定子轴接在车架的尾端,前车轮与后车轮呈倒三角形分布。 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车轮上还设有棘轮机构通过链条与车架前端的链盘总成构成链条传动副,实现人力驱动功能。 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后车轮可采用并列的双轮结构。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前后车轮采用倒三角分布形式,车辆在拐弯时,不易 发生侧翻现象,保证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具有容易学习,简便操作的特点。利用电动机的 转子和定子分别作为后车轮和轮轴,直接作为驱动机构,简化了动力机械的构成,减轻了整 车负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电能转化机械能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技术轴视结构示意图。 1、车架;2、前桥;3、驾驶手柄;4、转向拉杆;5、转向节;6、前车轮;7、车座;8、后车 轮;9、脚踏板;10、链盘总成;11、链条;12、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如图l所示,本技术由车架1、转向机构、前车轮6、后车轮8、车座7、电池12 等构成,转向机构设在车架1的前端,由前桥2、左右转向节5和转向拉杆4构成四杆联动结 构,两个前车轮6分别轴接于左右转向节5上,转向节5分别与前桥2和转向拉杆4铰接,转向节5通过转向拉杆4的拉动实现联动转向;驾驶手柄3固定在转向节5上,或驾驶手柄 3直接铰接在转向拉杆4上(参见图2);后车轮8为驱动轮,由电动机的转子构成,后车轮 8的轮轴为电动机的定子固定在车架1的尾端,前车轮6与后车轮车8呈倒三角形分布。为 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后车轮8也可采用并列的双轮结构。在实施的过程中前车轮6也可采 用轮毂电动机结构。 车架1的前端设有链盘总成10及脚蹬板9,后车轮8上设有棘轮机构通过链条11 与链盘总成10构成链条传动副,实现人力驱动功能。权利要求一种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转向机构、前车轮、后车轮、车座、电池构成,其特征在于转向机构设在车架的前端,由前桥、左、右转向节和转向拉杆构成四杆联动结构,两个前车轮分别轴接于左、右转向节上,转向节分别与前桥和转向拉杆铰接,转向节通过转向拉杆的拉动实现联动转向;后车轮为驱动轮由电动机的转子构成,后车轮的轮轴为电动机的定子固定在车架的尾端,前车轮与后车轮车呈倒三角形分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后车轮上还设有棘轮机构通过链 条与车架前端的链盘总成构成链条传动副,实现人力驱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后车轮可采用并列的双轮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转向机构设在车架的前端,由前桥、左右转向节和转向拉杆构成四杆联动结构,两个前车轮分别轴接于左右转向节上,转向节分别与前桥和转向拉杆铰接,转向节通过转向拉杆的拉动实现联动转向;后车轮为驱动轮由电动机的转子构成,后车轮的轮轴为电动机的定子固定在车架的尾端,前车轮与后车轮车呈倒三角形分布。利用电动机的转子和定子分别作为后车轮和轮轴,直接作为驱动机构,简化了动力机械构成,减轻了整车负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电能转化机械能的效率。前、后车轮采用倒三角分布形式,车辆在拐弯时,不易发生侧翻现象,保证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文档编号B62M9/00GK201525453SQ200920094389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专利技术者陈大为 申请人:陈大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转向机构、前车轮、后车轮、车座、电池构成,其特征在于:转向机构设在车架的前端,由前桥、左、右转向节和转向拉杆构成四杆联动结构,两个前车轮分别轴接于左、右转向节上,转向节分别与前桥和转向拉杆铰接,转向节通过转向拉杆的拉动实现联动转向;后车轮为驱动轮由电动机的转子构成,后车轮的轮轴为电动机的定子固定在车架的尾端,前车轮与后车轮车呈倒三角形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陈大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