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旗专利>正文

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149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它包括沉降分离腔体、旋转网板捕渣轮、2个设有排渣口的锁气排渣器。其中沉降分离腔体依次被2个隔舱板分割成前、中、后舱三个舱,并通过隔舱板上下端的通道空间连通;前舱的上部侧面设有进料口;后舱顶部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口的前端设有旋转网板捕渣轮;前舱、中舱的上部分别内设1组导流阻尼排;前舱和中舱、中舱和后舱之间的底部分别设有锁气排渣器。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多段舱室水平串接的分离腔体,因此分离作用距离较长;同时舱中的导流阻尼排、旋转网板捕渣轮可进一步分离残留的蔗渣,从而分离效果好,可使80~90%的蔗渣得到分离。(*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我国蔗糖生产工艺中,将甘蔗压榨形成的蔗渣先进行分选,其长纤维被用于造纸, 剩余部分被用做锅炉燃料。为改善燃烧效率,这部分做燃料的蔗渣需要用干燥器先干燥再 燃烧,而蔗渣干燥过程所生成的是一种蔗渣和烟道气的流态混合物,干燥器本身对其不能 很好地分离,还需要进行后续分离处理。目前后续分离采用旋风除尘器来完成,但旋风除尘 器不是一种理想的蔗渣和烟道气分离装置,在烟气中含有大量蔗渣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大 型干燥器流程处理流态混合物的大负荷需求,而需要更有效的专门分离机构来配合。因此, 分离器已成为改善干燥流程效果的关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蔗渣和烟道气分离效 率的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网孔板集渣排气孔的蔗渣与烟道气 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器包括沉降分离腔体、旋转网板捕渣轮、设有排渣口 I的锁气 排渣器I和设有排渣口 II的锁气排渣器II ;所述沉降分离腔体依次被隔舱板1、隔舱板II 分割成前舱、中舱和后舱,并通过所述隔舱板1、隔舱板II上下端的通道空间连通;所述前 舱的上部侧面设有进料口 ;所述后舱顶部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口的前端设有所述旋转网板 捕渣轮;所述前舱、中舱的上部分别内设导流阻尼排1、导流阻尼排II,且该导流阻尼排I、 导流阻尼排II均固定在所述沉降分离腔体上;所述前舱和所述中舱之间的底部设有所述 锁气排渣器I ;所述中舱和所述后舱之间的底部设有所述锁气排渣器II。 所述旋转网板捕渣轮由网孔板、橡胶条和轮轴组成;所述网孔板中部设有所述轮 轴,其外缘设有所述橡胶条。 所述导流阻尼排I和导流阻尼排II分别由一组向后下方倾斜的导流板构成。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采用了多段舱室水平串接的分离腔体,分离作用距离较长,在前舱 和中舱设有导流阻尼排可促进流态混合物中蔗渣的沉降分离,后舱顶部排气孔口前端的旋 转网板捕渣轮可进一步分离残留的蔗渣,分离效果好,可使80 90%的蔗渣得到分离;而 且大大减轻了烟道气排放前旋风除尘器的处理负担,改善了烟道气的排放质量。 2、由于本技术规模大、效率较高,适合于大型干燥流程的后续处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技术中旋转网板捕渣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技术中导流阻尼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沉降分离腔体2-导流阻尼排I 3-导流阻尼排II4-旋转网板捕渣轮 401-网孔板402-橡胶条403-轮轴5-排气口 6_进料口 7-前舱8-锁气排渣器I 9-排渣口 IIO-隔舱板I 11-中舱12-隔舱板11 13-锁气排渣器1114-排渣11 15-后 舱具体实施方式—种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如图1所示),包括沉降分离腔体1、旋转网板捕渣轮4、设有排渣口i 9的锁气排渣器i 8和设有排渣口n 14的锁气排渣器n13。沉降分离腔体1依次被隔舱板I 10、隔舱板I1 12分割成前舱7、中舱11和后舱15,并通过隔舱板I 10、隔舱板I1 12上下端的通道空间连通;前舱7的上部侧面设有进料口 6 ;后舱15顶部设有排气孔5,该排气口 5的前端设有旋转网板捕渣轮4 ;前舱7、中舱11的上部分别内设导流阻尼排i 2、导流阻尼排n 3,且该导流阻尼排i 2、导流阻尼排n 3均固定在沉降分离腔体1上;前舱7和中舱11之间的底部设有锁气排渣器I 8 ;中舱11和后舱 15之间的底部设有锁气排渣器II 13。 其中旋转网板捕渣轮4由网孔板401、橡胶条402和轮轴403组成(如图2a、图2b 所示)。网孔板401中部设有轮轴403,其外缘设有橡胶条402。 导流阻尼排I 2和导流阻尼排I1 3分别由一组向后下方倾斜的导流板构成(如 图3a、图3b所示)。权利要求一种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器包括沉降分离腔体(1)、旋转网板捕渣轮(4)、设有排渣口I(9)的锁气排渣器I(8)和设有排渣口II(14)的锁气排渣器II(13);所述沉降分离腔体(1)依次被隔舱板I(10)、隔舱板II(12)分割成前舱(7)、中舱(11)和后舱(15),并通过所述隔舱板I(10)、隔舱板II(12)上下端的通道空间连通;所述前舱(7)的上部侧面设有进料口(6);所述后舱(15)顶部设有排气孔(5),该排气口(5)的前端设有所述旋转网板捕渣轮(4);所述前舱(7)、中舱(11)的上部分别内设导流阻尼排I(2)、导流阻尼排II(3),且该导流阻尼排I(2)、导流阻尼排II(3)均固定在所述沉降分离腔体(1)上;所述前舱(7)和所述中舱(11)之间的底部设有所述锁气排渣器I(8);所述中舱(11)和所述后舱(15)之间的底部设有所述锁气排渣器II(13)。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网板捕渣轮(4)由网孔板(401)、橡胶条(402)和轮轴(403)组成;所述网孔板(401)中部 设有所述轮轴(403),其外缘设有所述橡胶条(40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 阻尼排1(2)和导流阻尼排11(3)分别由一组向后下方倾斜的导流板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它包括沉降分离腔体、旋转网板捕渣轮、2个设有排渣口的锁气排渣器。其中沉降分离腔体依次被2个隔舱板分割成前、中、后舱三个舱,并通过隔舱板上下端的通道空间连通;前舱的上部侧面设有进料口;后舱顶部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口的前端设有旋转网板捕渣轮;前舱、中舱的上部分别内设1组导流阻尼排;前舱和中舱、中舱和后舱之间的底部分别设有锁气排渣器。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多段舱室水平串接的分离腔体,因此分离作用距离较长;同时舱中的导流阻尼排、旋转网板捕渣轮可进一步分离残留的蔗渣,从而分离效果好,可使80~90%的蔗渣得到分离。文档编号B01D50/00GK201534041SQ20092014396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旗 申请人:王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段沉降作用的蔗渣与烟道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器包括沉降分离腔体(1)、旋转网板捕渣轮(4)、设有排渣口Ⅰ(9)的锁气排渣器Ⅰ(8)和设有排渣口Ⅱ(14)的锁气排渣器Ⅱ(13);所述沉降分离腔体(1)依次被隔舱板Ⅰ(10)、隔舱板Ⅱ(12)分割成前舱(7)、中舱(11)和后舱(15),并通过所述隔舱板Ⅰ(10)、隔舱板Ⅱ(12)上下端的通道空间连通;所述前舱(7)的上部侧面设有进料口(6);所述后舱(15)顶部设有排气孔(5),该排气口(5)的前端设有所述旋转网板捕渣轮(4);所述前舱(7)、中舱(11)的上部分别内设导流阻尼排Ⅰ(2)、导流阻尼排Ⅱ(3),且该导流阻尼排Ⅰ(2)、导流阻尼排Ⅱ(3)均固定在所述沉降分离腔体(1)上;所述前舱(7)和所述中舱(11)之间的底部设有所述锁气排渣器Ⅰ(8);所述中舱(11)和所述后舱(15)之间的底部设有所述锁气排渣器Ⅱ(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旗
申请(专利权)人:王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