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天佑专利>正文

软性线路板连接器之新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942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软性线路板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主体以及多数个端子,各端子皆具有一接触部及一焊接脚,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接触部呈U形,具有可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的左右夹臂,左右夹臂由一按钮控制夹紧或放松,按钮安装在绝缘主体上;按钮具有一操控部及一挤压部,挤压部插入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该挤压部有一挤压面驱动端子的其中之一夹臂,实现左右夹臂夹持工作,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相应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挤压槽的内底面由下往上逐渐凸向夹臂的夹持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面接触,可适用于单面或双面的软性线路板连接,连接更牢固,降低接触性阻力,提升安装性能,优化产品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指一种软性线路板的连接器结构。技术背景 图1所示为传统的软性线路板之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10、端子11及一按 钮12,端子的接触部111收容于绝缘主体10的插接槽内的一侧面上。实施时,软性线路板 插入插接槽后,由按钮12挤压推顶,使软性线路板靠向插接槽另一侧的端子接触部111,形 成电性连接,从而达到软性线路板安装使用。这种连接器只能用于单面软性线路板,局限使 用,且连接稳定性欠缺,软性线路板受力不均衡,易扭曲受损,所以实为有必要进行改进。 本申请人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 一种适用范围广,可有效提升实用性能的软性线路板连接器之新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连接稳定,且适用单面或双面软性线 路板连接的连接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软性线路板连接器之新型结构,包括一绝缘主体以及多数个端子,各端子皆具有一接触部及一焊接脚,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接触部呈U形,具有可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的左右夹臂,左右夹臂由一按钮控制夹紧或放松,按钮安装在绝缘主体上。 所述按钮具有一操控部及一挤压部,挤压部插入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该挤压部有一挤压面驱动端子的其中之一夹臂,实现左右夹臂夹持工作,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相应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挤压槽的内底面由下往上逐渐凸向夹臂的夹持方向。 所述按钮的相应端部设有挂脚,以挂接在绝缘主体相应端部的挂槽内,挂槽内底面上设有凸出的限位块,限位块插入挂脚内侧面上的限位槽内。 所述左右夹臂的夹压侧凸设至少一个接触点。 按钮的操控部和挤压部呈"7 "字形设计,操控部横设在绝缘主体上端,且操控部具 有略凸出绝缘主体的边缘,以供手动操作。 端子的焊接脚上设有卡孔部,以卡接PCB板的安装孔,卡孔部系由焊接脚弯折形 成,呈扩弧形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双面接触,可适用于 单面或双面的软性线路板连接,适用面广;2、双面接触夹持,软性线路板受力均匀,连接更 牢固,不易变形受损;3、降低接触性阻力,提升安装性能;4、优化了产品结构,促进连接器改革发展。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技术之绝缘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l、4-2、4-3为本技术之按钮结构示意图; 附图5-l、5-2为本技术与软性线路板连接示意图; 附图6A、6B、6C为本技术组装软性线路板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7A、7B、7C为本技术拆卸软性线路板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8-l、8-2为本技术之按钮与绝缘主体之间限位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 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所示,系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是有 关软性线路板连接器之新型结构,包括一绝缘主体20以及多数个端子30,各端子皆具有一 接触部31及一焊接脚32,接触部31收容于绝缘主体的插接槽21内;接触部呈U形,具有 可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的左右夹臂311,两夹臂左右对称,具有适当弹性,其一夹臂靠 在插接槽21 —内侧壁上,另一夹臂由一按钮40控制夹紧或放松,按钮40安装在绝缘主体 20上。 图3所示,本技术绝缘主体20系为长方形体,中部开设插接槽21,并插接槽 21的其一内侧壁上开有竖向设置的限位槽211,以供对应的端子夹臂311容置;在绝缘主体 20的左右端部设有挂槽22,以及在挂槽22的内底面上适当设有凸出的限位块23。 附图4-l、4-2、4-3所示,按钮40具有一操控部41及一挤压部42,挤压部42扁平 形,插入绝缘主体的插接槽21内,该挤压部42有一挤压面421驱动端子的其中之一夹臂 311,实现左右夹臂夹持工作,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422,相应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进 一步限制夹臂311,避免扭曲走位;挤压槽422的内底面由下往上逐渐凸向夹臂的夹持方 向,从而实现按钮40下压时,推挤相应夹臂311横向移动,达到左右夹臂相对收拢夹持所插 入的软性线路板。按钮的操控部41和挤压部42呈"7"字形设计,操控部41横设在绝缘 主体上端,且操控部具有略凸出绝缘主体的边缘,以供手动操作。按钮的左右端部设有挂脚 43,以挂接在绝缘主体相应端部的挂槽22内,且在挂脚43内侧面上设有限位槽431,供绝缘 主体之挂槽内底面上的限位块23插入,达到限制按钮40与绝缘主体20之间活动关系。 附图5-l、5-2所示,实施时,软性线路板50的连接端对应绝缘主体的插接槽21及 端子之左右夹臂311之间插入,左右夹臂311处于放松状态时,它们之间的间隙大于软性线 路板之连接端的厚度,这样,软性线路板即可轻松插入,阻力小;随后再将按钮40压下,利 用按钮之挤压部42推挤端子之对应侧夹臂311,而另一侧夹臂则由插接槽21的内侧壁支 顶,这样可实现左右夹臂311相对收拢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并达到电性连接软性线 路板,完成组装。 附图6A、6B、6C为本技术组装软性线路板的动作示意图;起先按钮40为抬起 状态,即端子之左右夹臂311松开,软性线路板50的连接端对应后,用手下压按钮40,由按 钮40驱动左右夹臂311夹紧软性线路板50即可。附图7A、7B、7C为本技术拆卸软性 线路板的动作示意图;先是用手抬起按钮40,松开端子的左右夹臂311,这时左右夹臂3113/3页自动回弹放开软性线路板50,然后拔出软性线路板50即可。附图8-l、8-2所示,按钮40上 升时,由限位块23和限位槽431限制按钮40上升高度,同时也防止按钮40脱离绝缘主体, 而按钮40下压时,限位块23在限位槽431内移动,按钮40的操控部41则抵靠在绝缘主体 20的上端面上,实现定位。 本技术通过有效结构设计,实现端子双面接触连接软性线路板50,可适用于 单面或双面的软性线路板连接,提升了使用性能;端子的焊接脚32上设有卡孔部321,以卡 接PCB板的安装孔,加强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利于上板操作。卡孔部321系由焊接脚弯 折形成,呈扩弧形状,结构简单,易制作。本技术中,左右夹臂311的夹压侧凸设至少一 个接触点3111 ,提升电性接触之性能,获得良好地电气特性。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实施 范围,故,凡是依照本技术之原理做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内。权利要求软性线路板连接器之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主体,以及多数个端子,各端子皆具有一接触部及一焊接脚,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接触部具有可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的左右夹臂,左右夹臂由一按钮控制夹紧或放松,按钮安装在绝缘主体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线路板连接器之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按钮具有一操控部及一挤压部,挤压部插入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该挤压部有一挤压面驱动端子的其中之一夹臂,实现左右夹臂夹持工作,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相应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挤压槽的内底面由下往上逐渐凸向夹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软性线路板连接器之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主体,以及  多数个端子,各端子皆具有一接触部及一焊接脚,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接触部具有可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的左右夹臂,左右夹臂由一按钮控制夹紧或放松,按钮安装在绝缘主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佑
申请(专利权)人:黄天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