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勇华专利>正文

汽车碰撞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4076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器,通过压缩气罐和胶气垫的配合来对汽车本身提供缓冲力,其包括一环状壳体、数个胶气垫以及一活塞部。壳体内纵向排列有数个压缩气罐,压缩气罐内具有压缩气体,壳体前端设有一挤压板,挤压板上设有与压缩气罐数量一致且正对压缩气罐的阀门的顶针,壳体后端设有一固定板,固定于汽车保险架中间割开而形成的空间内,壳体中央设有一通孔;数个胶气垫设于壳体内且包围每个顶针与每一压缩气罐的阀门,以在每个顶针与每一压缩气罐的阀门之间形成供压缩气罐内的压缩气体膨胀的空间。活塞部穿设于壳体的通孔内,且部分露出于壳体前方,活塞部前端设有一碰撞板与壳体的挤压板相对,且碰撞板与挤压板之间的活塞部段上套设有一弹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广泛普及,城市交通日益拥堵,交通事故越来越成为危害人们 生命的主要事故之一。为了使发生交通事故后,汽车上的人员能够幸存,目前 开发了许多安全装置,其中大多数安全装置着眼于在车内保障人员安全。例如 在车内设置气囊,当碰撞事故发生时,车内的气囊快速打开,起到缓冲作用, 减小车内人员受到的碰撞能量,从而增加其生存几率。然而这种设计并未对汽 车本身设置缓冲装置,因此无法避免汽车严重损毁。而在通常情况下, 一旦汽 车遭受严重损毁,则车上的人员生存的几率将大为降低。目前,沃尔玛公司生产的智能雷达缓冲器是在碰撞前前提示和警告,其造 价高,反应慢,更不能在车失控、驾驶员瞌睡时减少损失。为减轻汽车在碰撞 中的损毁程度,目前仅在汽车前端设置撞击保险杠或者缓冲式保险杠,但是这 种设计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并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在因汽车行驶失控、瞌睡时 误踩油门而产生的碰撞事故中,不能使汽车速度降到最低,从而大大减小撞击 的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器,可以起到缓 冲作用,有效减少碰撞对汽车的损毁程度。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碰撞 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环状壳体,壳体内纵向排列有数个压缩气罐,每一压縮气罐内具有压縮 气体,壳体前端设有一挤压板,挤压板上设有与压縮气罐数量一致的顶针,每 个顶针正对一压缩气罐的阀门,壳体后端设有一固定板,固定于汽车保险架中4间割开而形成的空间内,壳体中央设有一通孔;数个胶气垫,设于该壳体内且包围每个顶针与每一压縮气罐的阀门,以在 每个顶针与每一压縮气罐的阔门之间形成供压縮气罐内的压縮气体膨胀的空间;以及一活塞部,穿设于壳体的通孔内,且部分露出于壳体前方,活塞部前端设有一碰撞板,该碰撞板与壳体的挤压板相对,且碰撞板与挤压板之间的活塞部段上套设有一弹簧。在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器中,还包含一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包括 用以绕设汽车电源线的线路承载件,设于该活塞部的外壁;以及 设于所述碰撞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承载件相对的切割刀,该切割刀在该碰撞板受撞击时切断所述汽车电源线。在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器中,所述活塞部碰撞板的中央设有一移动板,活塞部内设有一压縮气罐、 一设于移动板上并正对压縮气罐的阀门的顶针、以及一设于包围活塞部内的顶针与压縮气罐的阀门的胶气垫。在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器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挤压板相对的边缘上设有多个第一卡合部,所述挤压板对应各第一卡合部的位置设有与之适配的第二卡合部。在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器中,还包括数个避震件,设于所述碰撞板和所述 挤压板之间。在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器中,所述压縮气罐内所装气体为空气、氧气或氢气。在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器中,所述压缩气罐在所述壳体内呈圆周排列,也 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排列。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碰撞时使汽车失去动力并减 速,而且进一步产生压縮气体进入胶气垫内,可以提供两次作用力,用以缓冲 碰撞产生的撞击力以及因汽车惯性而形成的冲量,由此,起到减弱撞击程度、 减小汽车及车上人员所受损害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碰撞缓冲器的立体示意图。图I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碰撞缓冲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汽车碰撞时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同时参阅图1A、 1B、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碰撞缓冲器,包括 环状壳体100以及活塞部200。其中环状壳体100内沿圆周设有数个压縮气罐 110,压縮气罐110可由铝制成,内装有压縮的空气、氧气、氢气等,气体应 当保持足够的压强,以便产生足够大的缓冲力。气罐110 口部由比较容易穿破 的材料(例如橡胶)制成。在壳体100的前端,设有一挤压板130,该挤压板 距壳体有一定距离。在壳体100与挤压板130相对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第一卡 合部IOI,而在挤压板130上对应各第一卡合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卡合部131, 第一卡合部101与第二卡合部131配合,可以使挤压板130与壳体100脱开或 结合。挤压板130上设有数个顶针132,每个顶针132刚好正对一压縮气罐罐 口的橡皮阀门,以便当碰撞产生时,能够刺破罐口的阀门,使气罐110内的气 体喷出。在壳体内还设有数个胶气垫160,这些胶气垫160—一对应的包围顶 针132与每一压縮气罐罐口的阀门,以在每个顶针与每一压縮气罐的阀门之间 形成供压縮气体膨胀的空间,因此,气罐110内喷出的气体会进入胶气垫160 内。这样的优点是避免气体随意的逃逸,并可产生集中的缓冲力。壳体IOO后端设有一固定板140,该固定板140通过螺钉固定于汽车前保 险架(图未示)中间割开而形成的空间内。承上述,壳体100中央由挤压板130至固定板140贯穿有一通孔150。活 塞部200部分穿设于该通孔内,且有一部分露出于壳体前方,活塞部200前端 设有一碰撞板210,该碰撞板与环状壳体的挤压板130前后相对,在碰撞板210 与挤压板130之间的段上套设有一弹簧220。并且,在碰撞板210与挤压板130 之间还可设有 一个或多个避震件120,以便当碰撞时在碰撞板210与挤压板130 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在碰撞板210的中央区域有一可活动的移动板211,移动板211底面设有 切割刀212,而在该活塞部200的外壁设有线路承载件213,用以绕设汽车电源线214和制动器线(图未示),切割刀212与汽车电源线214上下相对。较 佳地,切割刀212在移动板211底面的四个方向都设置一个,这就可以响应移 动板211四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当产生碰撞时,移动板211首先受到撞击,带动切割刀212向后方运动, 一方面迅速切断线路承载件213中的汽车电源线214,使汽车失去动力,另一 方面,通过点刹杆215的动作产生的联动作用带动刹车闸,使汽车刹车减速, 从而使汽车在最短时间内降至最低速度。较佳地,在切割刀212处还设置一防 电垫(图未示),以避免因切割产生的火花。当然,为在碰撞时首先产生减速作用,可在内腔201内再设置一压縮气罐 110,并在移动板211上设有一顶针132正对压縮气罐110, 一胶气垫160包围 活塞部内腔的顶针132与压縮气罐UO罐口的阀门。在另一实施例中,阀门也可设于压縮气罐110的一侧,以便适应更大的压强。以下说明本技术汽车碰撞缓冲器的动作过程。图2所示为汽车未发生碰撞时碰撞缓冲器的状态示意图。其中,挤压板130 的顶针与压縮气罐IIO保持一定距离。如图3所示,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 板210及移动板211承受撞击力,使活塞部200向后运动,此时,切割刀212 向后运动,切断汽车电源线,内腔201中的压縮气罐IIO首先被刺破,气体进 入对应的胶气垫160,产生减速作用,同时点刹杆215进行刹车动作,使汽车 失去动力并减速;此外,碰撞板210的撞击力经过弹簧220及避震件120缓冲 后作用在挤压板130上,致使其上的顶针132刺破压縮气罐110,使得气罐中 的压縮气体瞬间喷入胶气垫160内并作用到挤压板130上,由此产生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环状壳体,壳体内纵向排列有数个压缩气罐,每一压缩气罐内具有压缩气体,壳体前端设有一挤压板,挤压板上设有与压缩气罐数量一致的顶针,每个顶针正对一压缩气罐的阀门,壳体后端设有一固定板,固定于汽车保险架中间割开而形成的空间内,壳体中央设有一通孔;    数个胶气垫,设于该壳体内且包围每个顶针与每一压缩气罐的阀门,以在每个顶针与每一压缩气罐的阀门之间形成供压缩气罐内的压缩气体膨胀的空间;以及    一活塞部,穿设于壳体的通孔内,且部分露出于壳体前方,活塞部前端设有一碰撞板,该碰撞板与壳体的挤压板相对,且碰撞板与挤压板之间的活塞部段上套设有一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勇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