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源信道编码联合优化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40763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信源信道编码联合优化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将信源编码输出码流按重要性分成三个等级:重要,次重要和非重要;信道编码部分采用可变速率FEC/HARQ对三个等级的信源码流进行自适应不等差错保护,使得信源码流的传输速率及信道编码速率能够根据无线信道的时变衰落特性自适应地进行调整,从而既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源码流的传输质量,又能提高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道利用率。该方法有六个步骤。它解决了传统通信系统中信源、信道分开编码所带来的矛盾和资源浪费,利用了信道的时变衰落特性自适应地对信源码流传输速率和信道编码速率进行联合优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源信道编码联合优化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将信源编码输出码流按重要性分成三个等级:重要,次重要和非重要;信道编码部分采用可变速率FEC/HARQ对三个等级的信源码流进行自适应不等差错保护,使得信源码流的传输速率及信道编码速率能够根据无线信道的时变衰落特性自适应地进行调整,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原始图像或视频数据经过信源编码器,将信源编码输出码流按重要性均分为重要、次重要和非重要三部分,分别取长度为k的k↓[I]、k↓[S]和k↓[N]构成3k长 的信息包A,并将其送进CRC编码器; 步骤2:将步骤1中得到的信息包A经CRC编码后,得到3K长的数据包B;再将B送入码率为K/2n的信道编码器进行信道编码,得到6n长的数据包C;进一步将C六等分得到待发送分组数据包n↓[I↓[1]] ~n↓[N↓[2]],其中每个数据包长为n,在发送端缓存器中贮存除n↓[N↓[2]]之外的其余5个数据包; 步骤3: 发送端:在TS1~TS3时隙信道内依次发送数据包n↓[I↓[1]],n↓[S↓[1]],n↓[N↓[1]],对 应的码率为K/n; 接收端: ①对接收到的经TS1信道的n′↓[I↓[1]]进行信道译码,并对译码结果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结果正确,则反馈ACK信号给发端并接受k↓[I];否则反馈NAK信号并将n′↓[I↓[1]]保存在收端 缓存中; ②对接收到的经TS2信道的n′↓[S↓[1]]进行信道译码和CRC校验,如果校验结果正确,则反馈ACK并接受k↓[s];否则反馈NAK并保存n′↓[S↓[1]]; ③对接收到的经TS3信道的n′↓[N↓[1]]同样进行 信道译码和CRC校验,如果校验结果正确,则接受k↓[N];否则丢弃n′↓[N↓[1]]; 步骤4: 发送端:在TS4信道发送的数据取决于接收到的第一个反馈信号,如果是ACK,则发送对应于下一个信息包A的数据包n↓[I↓[1]]; 否则发n↓[I↓[2]];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n′↓[I↓[2]]和已保存的n′↓[I↓[1]]合并成码率为K/2n的码字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则反馈ACK并接受k↓[I];否则反馈NAK并保存n′↓[I↓[2]]; 步骤5:  发送端:以在TS5信道发送n↓[S↓[2]]回应收端反馈的第二个NAK信号;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n′↓[S↓[2]]和已保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青丁聪修春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