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488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至少包括一导光板、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灯罩。其中,导光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至少一侧面;发光单元,是置于导光板的侧面;及灯罩具有一第一夹持部以及一第二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是用以夹持导光板,而第二夹持部是用以夹持发光单元。该装置不仅可使发光元件紧密地固定于灯罩内,而且有利于发光元件的散热,能够提高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且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灯罩将发光单元紧密固定于导光板 一侧的背光模组。 技术背景随着现代视讯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已被大量地使用于手机、笔记型电脑、个人电脑 及个人数位助理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显示萤幕上。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 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之外,仍需配置背光模组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要的光源,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一般而言,背光模组是由光源、反射板、导光板、光学膜片组以及框架组等元件构成。 而背光模组所使用的光源种类包括有冷阴极萤光管、热阴极萤光管、电机发光片或发光二极 体等,其中以冷阴极萤光管为已知最为普遍使用者。然而,近年来,发光二极体俨然成为新开发光源的一员。发光二极体具备高彩度、高辉度、无水银及色饱和度高等特点。因此,使 用发光二极体作为背光模组光源,相较于冷阴极萤光管更能赋予液晶显示器面板更高的附加 价值,提供更优质的视觉享受,故发光二极体逐渐有取代冷阴极萤光管的趋势。参考图1,其是显示已知的发光二极体应用于背光模组光源的液晶显示器1的主要元件 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液晶显示器1至少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11以及一背光模组12。其 中,背光模组12包含有一底箱121、 一反射板122、 一导光板123、复数的光学膜片124以 及复数的发光二极体125a。值得一提的是,发光二极体125a虽为低热能的光源,但集合复 数个发光二极体125a发光所产生的热量亦相当可观。于是,以目前的制程而言,通常会将复 数个发光二极体125a间隔设置于一长形电路板125b上,借以构成一线型光源装置125。而 且,上述的线型光源装置125设置于底箱121的一侧壁,其光线被导引至导光板123。然而,使用发光二极体为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器,其最大缺点为发光二极体的寿命(life time)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而降低。因此如何在背光系统中,降低发光二极体的操作温度,或是 增加模组的散热性,便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参考图2,其是绘示已知的以发光二极体为背光模组光源的液晶显示器截面示意图。如 图所示,液晶显示器2具有一液晶显示面板21与一背光模组22。其中,背光模组22包含有 一背板组(未图示)、 一反射板221、 一导光板222、复数的光学膜片223、 一灯罩224以及设 置于灯i 224内的一线型光源装置225。灯罩(Lamp cover)224则为一匸型构件,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匸型构件上下两板件分别接触于导光板222的上下两面以将灯罩夹持于导光板222的一侧。线型光源装置225包含一电路板2251以及复数个发光二极体2252,其中发光二极体2252 设置于电路板2251上,且为间隔设置(未图示)。其中,线型光源装置225是置放于灯罩224 的容置空间中,且于灯罩的下板件上。其中,电路板2251平行于导光板222的出光面,而发 光二极体2252的发光面则平行于导光板222的入光侧。一般而言,在电路板2251与灯罩224之间的固定方式有二种。参考图3和图4,其是绘 示已知的将线型光源装置固定于灯罩内的一实施例与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电路板2251及灯罩224之间用双面胶带3 (Double coated tape)黏贴住,然而,此种方法 的缺点则是在于增加了接触面处的热阻。第二种固定方式,如图4所示,是用单面胶带4的两端分别黏贴住电路板2251的一端与 灯罩224。然而,此种方式并无法使电路板2251及灯罩224紧密贴合,且胶带4贴附时于电 路板2251与灯罩224交界处,亦会造成热阻的增加。如果说,在热传导的路径上热阻增加, 则热能从发光二极体2252传导至灯罩22的效能也会减弱,因而造成发光二极体寿命縮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装置不仅可使发光元件紧密地固定于灯罩内, 而且有利于发光元件的散热,从而提高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至少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上表面、 一下表面 以及至少一侧面; 一发光单元,是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面;以及一灯罩,具有一第一夹持部 以及7第二夹持部,其中该第一夹持部是用以夹持该发光单元,而该第二夹持部是用以夹持 该导光板。本技术的优点是设计合理,构造简单,由于其发光元件与灯罩接触面较大,所以不 仅可使发光元件紧密地固定于灯罩内,而且有利于发光元件的散热,能够提高发光元件的使 用寿命。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的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绘示已知的将发光二极体应用于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的主要元件爆炸示意图; 图2是绘示已知的以发光二极体为背光模组光源的液晶显示器截面示意图; 图3是绘示己知的将线型光源装置固定于灯罩内的一实施例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绘示已知的将线型光源装置固定于灯罩内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2液晶显示器 11液晶显示面板 12背光模组 121底箱 ' 122反射板 123导光板 124光学膜片 125线型光源装置 125a发光二极体 125b电路板 21液晶显示面板 22背光模组 221反射板 222导光板 223光学膜片 224灯罩 225发光单元 2251电路板 2252光源 3双面胶带 4单面胶带 52背光模组 521反射板 522导光板 522a上表面 522b下表面 522c侧面 523光学膜片 524灯罩 5241侧壁5242第一板件 5242a第一平面 5242b第二平面 5243第二板件 524a第一夹持部 524b第二夹持部 525发光单元 5251电路版 5252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5,其是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示意图。如图所示,此背光模组52 至少包括一背板组(未图示)、 一反射板521、 一导光板522、复数的光学膜片523、 一灯罩524 以及设置于灯罩524内的一发光单元525。其中,导光板522具有一上表面522a、 一下表面522b以及至少一侧面522c。发光单元525,是置于导光板522的侧面522c。而且,发光单元525具有一电路板5251 以及复数个光源5252,该些光源5252是设置于电路板5251的一面,且为线性排列方式设置 (未图示),并与其电性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光源5252是为一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且是透过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固定于电路板5251上。而灯罩524具有一第一夹持部524a以及一第二夹持部524b,其中第一夹持部524a是用 以夹持发光单元525,而第二夹持部524b是用以夹持导光板52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灯罩 具有一侧壁5241及其上下两端连结的一第一板件5242与一第二板件5243,且两板件5242、 5243的延伸方向相同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上述的发光单元525是置于灯罩524的容置空间内。其中,电路板5251是以其另一面与 524灯罩的第二板件5243连结。光源52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导光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至少一侧面; 一发光单元,是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面;以及 一灯罩,具有一第一夹持部以及一第二夹持部,其中该第一夹持部是用以夹持该发光单元,而该第二夹持部 是用以夹持该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骏张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