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3567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气囊,其均匀装设于飞行器舱体的各外表面;一气囊控制装置,其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一产气装置,其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相连;一集气装置,其居中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产气装置相连;至少一个导气装置,其相对于飞行器舱体的各外表面环设于所述集气装置的外周而与所述集气装置无缝相连,同时与所述气囊相连;以及至少一个泄气装置,其装设于所述气囊上并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通过合理优化的气囊布置,使气囊内部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压力并能应对各种恶劣着陆情况,从而对飞行器舱体起到良好的保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安全气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气囊 的结构布局使得飞行器在着陆时于各个方向得到缓冲保护的气囊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于飞行器登陆过程中,需要缓冲装置来确保飞行器登陆后的正常工作。待着陆系 统降低到一定高度和速度之后,需要通过打开气囊以保证系统顺利着陆,并保证内部探测 装置顺利打开及正常工作。目前传统的气囊主要用于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其保护位置 基本固定,环境比较稳定,加上安全带起到的作用,主要通过气囊排气过程保持囊内短时间 内较稳定的压力以达到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而专门针对登陆探测的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 气囊缓冲技术还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其通过合理优 化的气囊布置,使气囊内部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压力并能应对各种恶劣着陆情况,从而对 飞行器舱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包括至少 一个气囊,其均勻装设于飞行器舱体的各外表面;一气囊控制装置,其装设于飞行器舱体 上;一产气装置,其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相连;一集气装置,其居中 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产气装置相连;至少一个导气装置,其相对于飞行器舱体的 各外表面环设于所述集气装置的外周而与所述集气装置无缝相连,同时与所述气囊相连; 以及至少一个泄气装置,其装设于所述气囊上并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于充气状态下呈圆球形,其根据飞行 器舱体的外表面的形状而均勻布满所述舱体的外表面,这样能够保证飞行器在各个方向着 陆时气囊都能起到保护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飞行器舱体为正四面体,其各外表面呈正 三角形,所述气囊于该呈正三角形的飞行器舱体的外表面呈正三角形排列,使得气囊具有 更为理想的展开形状并起到更为全面的保护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位于同一飞行器舱体的外表面的各个气囊 之间装设有固定压力阀,使得各个气囊内的气相互贯通,从而使位于同一飞行器舱体的外 表面的各个气囊保持均勻的压力,这样在系统缓冲着陆过程中可通过气体的流动来保证气 囊压力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于展平状态下呈“S”型折叠,使得气囊 在充气过程中以S型折痕可靠且快速地展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包括气囊上片与气囊下片,所述气囊上片与气囊下片的内表面分别缝接有气囊上片筋与气囊下片筋,用以使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形成圆球形;于所述缝接处装设有至少一个气囊护圈,用以加强缝接处的抗应力性能。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由多个布片相缝接而成,于缝接处呈多线链式结构,其强度高,可以承受各种应力。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上1下片之间的缝接处呈双针链缝,用以增加缝接处的强度并提高抗冲击性。所述气囊上片与气囊上片筋之间的缝接处1所述气囊下片与气囊下片筋之间的缝接处1所述气囊上片筋与下片筋之间的缝接处以及所述气囊上1下片筋与气囊护圈之间的缝接处呈单针平缝。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布片的表面和缝接处涂有密封胶。遍布气囊各部份的密封胶使得气囊得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充气时间;并且其透气性几乎为零,使得气囊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压力一致。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胶为硅酮橡胶,其质地轻薄且具有较好的低温刚性和组装性能。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囊由芳纶纤维制成。芳纶纤具有超高强度1高模量和耐高温1耐酸耐碱1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l/5左右;在560摄氏度的高温下不分解1也不融化;具有良好的绝缘性1抗老化性能以及很长的生命周期。高强度纤维材料使得本技术的气囊保护装置于落地或受到高加速度冲击时免于破碎。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l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气囊于充气前的着陆系统单面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气囊于充气后的着陆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气囊于充气前的着陆系统的单面的立体图; 图4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气囊于展平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4b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气囊经折叠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5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气囊于展平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在A—A方向的剖示图; 图6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飞行器于正面着陆时的气囊保护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6b是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飞行器于尖着陆时的气囊保护装置示意图。 l飞行器舱体总成2气囊 3气囊连接板4集气装置 5导气管6产气装置 7产气装置固定板8气囊控制装置 9泄气装置 11气囊下片12气囊上片 13气囊下片筋14气囊上片筋 15气囊小护圈16气囊护圈17 气囊包裹布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装设于飞行器舱体 总成1上,该飞行器舱体总成1呈正四面体,其各个外表面呈正三角形。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的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包括 十二个气囊2,其均勻装设于飞行器舱体的各个外表面,于每个飞行器舱体外表面装设有三 个呈三角形布局的气囊2 ;—气囊控制装置8,其通过螺栓安装在飞行器舱体上;一产气装 置6,其通过产气装置固定板7固定在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8相连;一集气 装置4,其居中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产气装置6相连;三个导气装置,即导气管5, 其相对于飞行器舱体的各外表面环设于所述集气装置4的外周而与所述集气装置4无缝相 连,同时与所述气囊2相连;以及至少一个泄气装置9,其装设于所述气囊2上并与所述气 囊控制装置8相连。请同时参考图4a和4b所示,所述气囊2于展平状态下在中心轴呈对称的“S”型 折叠。当气囊2折叠成型后,利用气囊连接板3的凸焊螺栓固定在飞行器舱体上。位于同一飞行器舱体的外表面的三个气囊之间装设有固定压力阀(图中未示 出),使得各个气囊内的气相互贯通,从而使位于同一飞行器舱体的外表面的各个气囊保持 均勻的压力,这样在系统缓冲着陆过程中可通过气体的流动来保证气囊压力的稳定性。如图5a和5b所示,气囊2采用高强度纤维材料织成的平面的气囊上片12与气囊 下片11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气囊,所述气囊上片12与气囊下片11的内表面分别缝接有气 囊上片筋14与气囊下片筋13,用以使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形成圆球形;于所述缝接处依次装 设有气囊护圈16和气囊小护圈15,用以加强缝接处的抗应力性能。气囊2由芳纶纤维加工而成,这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 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 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 维的2 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 不融化。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根据气体的不可压缩 特性,气体发生装置充气后,最终将气囊2充气成为一个圆球型,单面三个气囊2相互连通, 在系统缓冲着陆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飞行器着陆系统中的气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气囊,其均匀装设于飞行器舱体的各外表面;一气囊控制装置,其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一产气装置,其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相连;一集气装置,其居中装设于飞行器舱体上并与所述产气装置相连;至少一个导气装置,其相对于飞行器舱体的各外表面环设于所述集气装置的外周而与所述集气装置无缝相连,同时与所述气囊相连;以及至少一个泄气装置,其装设于所述气囊上并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君刘青松马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