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象飞专利>正文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0300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其可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完成待挂股道接触网的地线挂接(或收回),从而将该段接触网线的剩余电荷完全释放,达到安全作业的标准。可适应各种环境及气候条件,全天候工作,抗干扰性强,性能稳定,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壳,机壳上部设置有活动臂,活动臂与一号油缸连接,活动臂包括安装管,安装管上设置有二号油缸,二号油缸上安装有油缸活塞导向机构,油缸活塞通过油缸连接头与绝缘管连接,绝缘管与对位误差修正机构连接,对位误差修正机构与接地刀头连接,接地刀头上设置有导向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接地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液 压式自动接地装置。二、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中,电力机车完成区间运行后按规定将到机务段进行机车维护保 养(即整备作业),在整备作业时,首先必须对作业区段的25千伏的接触网进 行断电(即将控制该段接触网的隔离开关实施拉闸),然后在该段接触网上挂接 地线(将接触网与钢轨短接),以释放该段接触网上残存的剩余电荷,确保登顶 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上述两步工作,尤其是挂接地线工作,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机务段仍 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即作业人员在接触网上人工挂接地杆,而由于操作 人员工作失误,如漏挂、错挂所造成的重大的人身事故时有发生。目前,国内电力机车整备作业时必须完成的拉闸脱网,以及挂接地线工作 大部分仍然是采用手工方式或简单的电动方式完成,而挂接地线工作则基本上 都停留在手工的方式上,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极大地制约了电力机车整备作业 向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系统自动控制方向的发展,由此产生以下的问题1、 手工挂接,劳动强度大;2、 室外作业,工作条件差;3、 挂接工作存在人为失误的隐患;4、 无法实现整备作业全过程的自动化作业;5、 与高速发展的电气化铁路建设不相称。 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气化铁路接 触网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其可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完成待挂股道接触网的地线 挂接(或收回),从而将该段接触网线的剩余电荷完全释放,达到安全作业的标 准。可适应各种环境及气候条件,全天候工作,抗干扰性强,性能稳定,通用 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机 壳上部设置有活动臂,活动臂与一号油缸连接。上述活动臂包括安装管,安装管上设置有二号油缸,二号油缸上安装有油缸活塞导向机构,油缸活塞通过油缸连接头与绝缘管连接,绝缘管与对位误差修正机构连接,对位误差修正机构与接地刀头连接,接地刀头上设置有导向杆。上述机壳为圆柱体,机壳上设置有长圆型仓门和自动开关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1、本技术为全自动接地设备,无须人工介入,能接入自动控制系统中 工作,亦能单机联动工作;2、 本技术为液压驱动,动作可靠、准确,可全天候工作;3、 本技术抗干扰性好,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地工作;4、 本技术实用性好,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且符合特定的操作规程;5、 本技术使用成本低,维护简便;6、 本技术外形美观,占地面积小。四、 附图说明图1为活动臂收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2为活动臂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3为活动臂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5为油缸活塞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6为对位误差修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接触网线,2-活动臂,3-—号油缸,4-二号油缸,5-接地刀头, 6-机壳,7-电控系统,8-液压动力单元,9-活动臂安装机构,10-安装管,ll-绝缘管,12-油缸活塞导向机构,13-对位误差修正机构,14-碰块,15-行程开 关盒,16-油缸连接头,17-油缸固定卡,18-油缸头固定卡,19-导向管,20-固 定套,21-缓冲弹簧,22-活动套,23-导向杆。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图2、图3和图5,本技术包括机壳6,机壳6上部设置有 活动臂2,活动臂2与一号油缸3连接。活动臂2包括安装管10,安装管10上设置有二号油缸4, 二号油缸4上安装有油缸活塞导向机构12,油缸活塞通过 油缸连接头16与绝缘管11连接,绝缘管11与对位误差修正机构13连接,对 位误差修正机构13与接地刀头5连接,接地刀头5上设置有导向杆23。参见图 5,油缸活塞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管19,导向管19上安装有油缸固定卡17和油缸 头固定卡18,油缸固定卡17上装有碰快14,油缸头固定卡18上装有行程开关 盒15。参见图6,对位误差修正机构包括固定套20,活动套22套入固定套20 内,缓冲弹簧21安装在活动套22套入固定套20 —端上。机壳6为直径为219mm 的无缝钢管圆柱体,机壳6上设置有长圆型仓门、自动开关门装置、活动臂安 装结构9、 一号油缸3及动力与电气控制箱。液压系统由浸油式液压动力单元、 一号油缸3、 二号油缸4、连接油路等组成。电控系统由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 传感器、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电源、信号接受及发送装置等组成。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采用无震动、低噪音、便于维护的浸油式液压动力单 元为工作动力,配置两个独立工作的双向单节油缸,实现机械臂的抬起(回转 运动)与前伸(直线运动),从而完成待挂地线与接触网线的对接。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可接入'电力机车登顶整备作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工作, 是电力机车登顶整备作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当(接地'指令到达本装置时(此指令可由 <电力机车登顶整备作业自动 控制系统'发出,也可进行单机控制),本装置分五步完成接地工作第一步,机壳长圆形仓门开启;第二步, 一号缸启动,带动活动臂出仓,向上旋转至基本水平位置时停止;第三步,二号缸启动,带动接地刀头向前作直线运动,至二号缸活塞伸出合适的长度(使接地刀头上的导向杆旋转后能与接触网相碰)后停止;第四步, 一号油缸再次启动,带动活动臂向上旋转至接地刀头上的导向杆 与接触网相碰后停止;第五步,二号油缸再次启动,带动接地刀头向前作直线运动,至接地刀头 中的上下接触片完全将接触网线夹住,并形成一定的夹紧力。上述五步动作,使活动臂从壳体内垂直收回状态经过旋转与直线运动,实 现接地刀头与接触网的紧密接触,从而完成接触网的接地工作,该j发接触网上 的剩余电荷经接地刀头上的接地线导引至钢轨。当 <收回'指令到达本装置时(此指令可由 <电力机车登顶整备作业自动 控制系统,发出,也可进行单机控制),本装置将分三步完成收回工作-第一步, 一号液压油缸活塞收回至回位状态;第二步,二号液压油缸活塞收回至回位状态,活动臂完全收回至机壳仓内; 第三步,机壳长圆形仓门关闭。上述三步动作使活动臂从与接触网的夹紧状态,经过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 完全收回至机壳仓内。参见图4,当地线'挂接'(ZKF)指令到达(50s有效),同时'高压安全, (GYA)信号到达,又接触网隔离开关 <分闸到位'(FZX)信号也到达,电控系 统开始工作;首先检查二号油缸的活塞是否在复位状态,如果二号油缸因液压 系统保压不好而产生活塞移位,则先行将其活塞复位,以确保活动臂从仓门中 顺利抬升出; 一号油缸首先启动,带动活动臂向上作旋转运动,并运行至接触 网下方距接触网约500—800mm的一个暂停位时作一停顿;二号油缸随后启动, 带动活动臂向前作直线运动,并运行至接地刀头上的导向杆可以接触到接触网 的一个暂停位时作一停顿; 一号油缸再次启动,带动活动臂继续向上作旋转运动,直至接地刀头上的导向杆与接触网相碰, 一号油缸停止工作,直至接地工作完成;二号油缸再次启动,带动活动臂继续向前作直线运动,直至接地刀头 中的上下接触片完全将接触网线夹住;电控系统的工作电源为DC24V,接入信号 的继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6),机壳(6)上部设置有活动臂(2),活动臂(2)与一号油缸(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象飞
申请(专利权)人:郑象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