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744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含有以辣椒碱类等辣味成分、姜黄提取物等苦味成分为代表的具有刺激味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的原材料,亲油性成分的刺激味及/或香味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含有成分不发生分离的原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配合该原材料的饮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的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该原材料分散在水中的形态的液态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包括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植物甾醇酯及环糊精的复合材料。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配合了上述复合材料的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含有上述复合材料、水及增粘剂,复合材料分散在水中形态的液态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植物甾醇酯及环糊精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在水的共存下,通过亲油性成分、植物甾醇酯与环糊精混合,形成含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以辣椒碱(capsaicin,也称辣椒素)类等辣味成 分、姜黄提取物等苦味成分为代表的具有刺激味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 的。
技术介绍
作为具有刺激味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之一,例如,作为辣椒的辣 味成分的辣椒碱类,已知具有食欲增进作用、血管扩张'收缩作用、 唾液分泌促进作用、胃酸分泌促进作用、肠道蠕动运动促进作用、循 环系统胆固醇值降低作用、能量代谢促进作用、生理活性蛋白质的释 放促进作用等对生物体有用的各种作用,但由于辣味强烈,在饮食品 中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抑制辣椒碱类的辣味,有人提出通过修饰辣椒碱类的分子结 构,使其强烈的辣味消失的新型辣椒碱类配糖体(专利文献1)。但 是,该辣椒碱类配糖体,由于是新的化学合成物质,在饮食品中的使 用未得到认可。另外,有人提出含有聚丙三醇缩合蓖麻醇酸酯为特征的掩蔽剂及 含该掩蔽剂的食品(专利文献2)。具体的说,公开一种向芝麻油添 加含有辣椒提取油0. 1%与六丙三醇缩合蓖麻醇酸酸酯0. 5%的掩蔽 剂的辣油。但是,该掩蔽剂限定在含多种油分的饮食品中使用,同时 对具有蜡样香味的饮食品风味易产生影响。另外,有人提出把含有辣椒碱的食用油脂作为芯物质,由蛋白质 与凝聚液剂形成壁膜,转葡萄糖苷酶(a trans glutaminase)作为壁 膜的固化交联剂以此为特征的食用微胶嚢(专利文献3)。但是,本 专利技术人实际制造了该食用微胶嚢,与热水(97°C) —起放入烧杯中进行搅拌,芯物质泄漏,油发生上浮,不适于饮料中使用。专利文献1特许第315624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 - 6517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3 - 474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含有以辣椒碱类等辣味成分、姜黄提取物 等苦味成分为代表的具有刺激味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的原材料,亲油 性成分的刺激味及/或香味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含有成分不发生分离的 原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配合了该原材料的饮食品、化妆品、 医药品等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该原材料分散在水中的形态的液态组合物。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提供包括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植物甾 醇酯及环糊精的复合材料。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配合了上述复合材料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含有上述复合材料、水及增粘剂,复合材料分散 在水中的形态的液态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植物甾 醇酯及环糊精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在水共存下,通过亲油性成分、 植物甾醇酯与环糊精混合,形成含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制造方法。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含有以辣椒碱类等辣味成分、姜黄提取物等苦味成 分为代表的具有刺激味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的原材料,亲油性成分的 刺激味及/或香味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含有成分不发生分离的原材料及4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配合了该原材料的饮食品、化妆品、医药品 等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原材料分散在水中的形态的液态组合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的刺激味及/或香味 被抑制的复合材料,包括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植物 甾醇酯及环糊精。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典型的 可以举出作为亲油性辣味成分之一的辣椒碱类。该辣椒碱类中,含有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香草基壬酰胺、香草基丁醚。辣椒油树脂等辣椒提取物,含有大量辣椒碱,可以适用于作为含辣椒碱类的原料。另外,作为辣椒碱类以外的亲油性成分,可以举出生姜的辣味成 分(6)-姜醇、(6)-生姜酚、姜油酮、(8), (10)-生姜酚、胡椒的辣味 成分胡椒碱、胡椒胺,花椒的辣味成分花椒酚,山嵛菜及西洋山嵛菜、 芥末等的辣味成分烯丙基异硫代氰酸酯。作为含生姜、胡椒、花椒的 辣味成分的原料,可分别采用胡椒提取物、生姜提取物、花椒提取物。另外,本专利技术,除辣味成分外,还可以采用含有苦味的亲油性成 分的姜黄提取物的亲油性苦味成分。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还判明不仅刺 激味,而且上述花椒提取物及烯丙基芥末油等刺激的香味也被降低。所谓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植物甾醇酯,是植物性甾醇的甾醇骨架中的 羟基,与脂肪酸进行酯结合而得到的物质。作为植物甾醇酯的制造方 法,例如,可以举出利用酶的酶法等。作为酶法,可以举出用脂酶等 作催化剂,植物齒醇与脂肪酸进行混合,使反应(于30 5(TC反应48 小时左右),制得植物齒醇酯的方法等。另外,作为其他合成方法, 可以举出把从大豆等生成的植物性甾醇,用从菜子油、玉米油等得到 的脂肪酸,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脱水进行酯化,得到植物甾醇酯的方法等。作为植物性甾醇,可以举出植物油脂中所含的齒醇等,例如,也 可以含有从大豆、菜子、棉子等植物油脂提取.精制的P -谷甾醇、 菜油甾醇、豆甾醇、菜子甾醇、岩藻甾醇、二甲基甾醇等的混合物。例如,大豆甾醇含有53~56%的谷甾醇、20~23%菜油甾醇及17~21 %豆甾醇。作为植物性齒醇,可以使用市场销售的"phytosterol F,, (TAMA生化学工业林式会社制造)。作为脂肪酸,可以是来自植物的,例如,来自菜子油、棕榈油的, 又可以是来自动物的。例如,可以举出肉豆蔻酸、硬脂酸、棕榈酸、 花生酸、油酸、亚油酸、ot -亚麻酸、y -亚麻酸、二十五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棕榈油酸、月桂酸等。作为优选的植物齒醇酯,可以举出从来自大豆的植物甾醇与来自 菜子油的脂肪酸得到的植物齒醇酯;以及从来自大豆及菜子的植物甾 醇与来自棕榈油的脂肪酸得到的植物甾醇酯等。前者可以举出San-Ei Gen F.F. I.(林)的"San Sterol NO. 3"等,後者可以举出TAMA生 化学(抹)的"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环糊精,是以葡萄糖作为构成单位的环状未还原 麦芽低聚糖。作为环糊精,可以使用葡萄糖数为6的ot -环糊精、葡 萄糖数为7的P -环糊精、葡萄糖数为8的y -环糊精的任何一种, 但从人的消化酶可分解同时水中溶解性高,易在饮食品、特别是在饮 料中使用的观点考虑,y-环糊精是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是在水的共在下,亲油性成分、植物甾醇酯 与环糊精进行混合而得到的。在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时,植物甾醇 酯的量,也因作为对象的亲油性成分而异,例如,当亲油性成分为辣 椒碱类时,相对辣椒碱类1重量份优选为30~ 30000重量份。另外, 环糊精的量,例如,相对植物甾醇酯1重量份优选为0. 01 ~ 1000重量 份,更优选O. 1~100重量份。另外,在制造复合材料时,作为共存的 水量,例如,相对环糊精1重量份优选0. 01 ~ 100重量份,更优选0. 1 ~ IO重量份。另外,在制造复合材料时,优选混合在加热至40~ 90'C进行,更优选加热至50 85'C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更具体的是釆用下列(1) ~ (3)的任何一 种方法制造,从更有效抑制亲油性成分的味、香方面考虑,(l)的方 法是特别优选的。(1) 把亲油性成分溶解于植物齒醇酯中,配制含环糊精及水的混 合物,使溶解了亲油性成分的植物甾醇酯混合在上述混合物中。(2) 配制含环糊精、水及植物甾醇酯的混合物,把亲油性成分及 水混合在上述混合物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复合材料,其中包括具有刺激味及/或香味的亲油性成分、植物甾醇酯及环糊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岛正柳林友美荒川龙二青柳守紘串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好侍食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