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双轮自动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2480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双轮自动限位装置,由装在支架上的两个限位轮和支座构成,要点是支架与支座之间,增设有由弹簧、弹性垫和调节柱组成的限位装置。弹簧一端连有调节螺栓,另一端与调节柱相接,支座底端设有补偿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限位轮始终与轨道表面接触,运行冲击小;限位轮磨耗后可调整,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具体是轨道车双轮的自动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简易轨道(如型钢或板材制成的轨道)上行驶的低速轨道车辆_如游览车、游艺车、检修车等,由于场地限制,需要低速通过小于IOm的转弯半径,车辆主动轮承担驱动 与承重功能。而车辆行走过程中,为保证其不偏离轨道,就需要限位装置来保证。现在使用 的不可调整轮子限位,为适应车辆通过弯道,必须留有轮轨间隙。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轮子 的磨耗,间隙越来越大。造成车辆运行冲击大,轮子换修率高,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轮子的磨损及换修率高、运行冲击大的缺点,提 供一种通过限位轮自动弹性地张紧在轨道侧面,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轨道车 双轮自动限位装置。本技术由装在支架上的两个限位轮和支座构成,主要的特点是所述的支架 与支座之间,增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由弹簧、弹性垫和调节柱组成;所述的弹簧一端 连有调节螺栓,另一端与调节柱相接,所述的支座底端设有补偿螺栓。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限位轮始终与轨道表面接触,运行冲击小;限位 轮磨耗后可调整,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限位轮,2、轨道面,3、支架,4、调节螺栓,5、弹簧,6、弹性垫,7、调节柱,8、 支座,9、补偿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两个限位轮1装在支架3上。支架3与支座8之间,安装有两个限位 装置,该限位装置由弹簧5、弹性垫6和调节柱7组成;弹簧5 —端连有调节螺栓4,另一端 与调节柱7相接,调节柱7对限位轮1的磨损进行补偿。支座8底端设有补偿螺栓9,用于 防止限位轮1在工作时绕弹簧5轴向转动,还可控制限位轮1与轨道侧的弹性间隙。弹簧 5补偿制作误差与轨道间隙并缓冲横向振动,使限位轮1始终自动紧贴轨道面2行走。调 节螺栓4调节弹簧5的预压力,在保证车辆的平稳性的同时减少限位轮1的磨损。弹性垫 6用于缓和冲击。用调节柱7尾端的方形截面防止限位轮1在工作时绕弹簧5轴向转动。权利要求一种轨道车双轮自动限位装置,由装在支架(3)上的两个限位轮(1)和支座(8)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与支座(8)之间,增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由弹簧(5)、弹性垫(6)和调节柱(7)组成;所述的弹簧(5)一端连有调节螺栓(4),另一端与调节柱(7)相接,所述的支座(8)底端设有补偿螺栓(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双轮自动限位装置,由装在支架上的两个限位轮和支座构成,要点是支架与支座之间,增设有由弹簧、弹性垫和调节柱组成的限位装置。弹簧一端连有调节螺栓,另一端与调节柱相接,支座底端设有补偿螺栓。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限位轮始终与轨道表面接触,运行冲击小;限位轮磨耗后可调整,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高。文档编号B61F9/00GK201573667SQ20102010821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朱向阳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双轮自动限位装置,由装在支架(3)上的两个限位轮(1)和支座(8)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与支座(8)之间,增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由弹簧(5)、弹性垫(6)和调节柱(7)组成;所述的弹簧(5)一端连有调节螺栓(4),另一端与调节柱(7)相接,所述的支座(8)底端设有补偿螺栓(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